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
圖片來自鳳凰資訊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學名Aequorea victoria),又名水晶水母水晶果凍水母,是一種分佈在北美洲西岸能發光水母。它們曾被認為是下村脩所發現的Aequorea aequorea異名下村脩聯同馬丁·查爾菲錢永健因發現及改造了綠色螢光蛋白而獲得了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原先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是用來描述分佈在太平洋變種,而aequorea則是指分佈在大西洋地中海的群落。這個起初的分法受到質疑,而下村脩亦確認它們之間有很大的不同處。

特徵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差不多是完全透明及沒有顏色的,有時難於分辨。它們的口伸縮幅度很大,連同垂管位於中央,輻管數量達100條,一直延伸到傘膜邊緣。傘膜邊緣由多達150條不平均的觸鬚包圍,觸鬚上有刺細胞[1]可以幫助捕捉獵物,不過對人類就沒有效。大於3厘米的水母一般都有繁殖用的性腺,性腺沿輻管延伸。傘膜周圍有肌肉的緣膜,當伸縮肌肉時就可以幫助運動。較大標本的下傘經常有𧊕亞目出沒,有時甚至會棲息在輻管內。

分佈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分佈在太平洋西岸,由白令海至南加利福尼亞州。底棲的水螅形會於春末長出水母體,水母體會飄浮及游到東太平洋近岸及離岸地區。

分辨

多管水母屬物種幾乎很難分辨,但在形態上可以從觸鬚的數量、輻管的數量、邊緣耳囊的數量及大小來作出分辨。不過這些特徵是會改變的,觸鬚及輻管的數量往往會隨著大小而改變。青色多管水母有時會出沒於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的分佈地。青色多管水母一般都會出沒有東太平洋的離岸地區,很少會在加利福尼亞州中部及星期五港Friday Harbor(Friday Harbor)。青色多管水母的外形上較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大,輻管也較多。另外也會有在兩者體型之間的水母,使用分辨更為困難。

生命周期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的生命模式是二形的,介乎無性的水螅形及有性的水母體。無性的幼水母體會於春末出生,其畢生都是浮游的。水母體的第一個階段生長得很快,當長約3厘米時就會長出配子進行有性繁殖。每一隻水母體只有一個性別:雄性或雌性。在水母體的性腺內每天都有精子成熟,提供足夠的食物後,它們就會被排到水柱進行受精及形成水螅群落。水螅生長在堅硬或岩石材質的海底,並會於春天在未知的環境提示下無性地長出水母。水母體一般壽命為6個月,由春末至秋天止。

掠食者

多管水母屬的水母體是獅鬃水母櫛水母管水母及其他水螅水母的獵物,它們也會同類相食。很多較大型的都會有寄生水母鉗𧊕依附在下傘或上傘,甚至在水母中挖穴而不致命。

發光

[[Image:GFP structure.png|thumb|200px|綠色螢光蛋白的構造。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能夠放出藍色的螢光。這是透過快速釋放與水母素相互作用的離子生成的。所放出的藍光會被綠色螢光蛋白轉變為綠光。水母素和綠色螢光蛋白都是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工具。

於1961年,下村脩等人從大量的多管水母屬中分離了水母素及腔腸素。他們發現生物發光是由鈣離子引發的。這項研究開展了對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於1967年,研究人員將水母素注入藤壺肌肉組織內,觀察肌肉運動時的鈣離子訊號。

下村脩因聯同馬丁·查爾菲錢永健對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而獲得了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下村脩雖然在1970年代持續研究GFP的細節,但是當時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才剛起步,而且許多生物發出螢光的機制也陸續揭開,因此GFP並沒有受到太多注意。直到1988年,專門研究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生物學家喬非(Martin Chalfie)在一次演講中得知有這種蛋白質之後,就有了利用它的點子。線蟲是透明的,只有數毫米長,全身只有900多個細胞,但是五臟俱全,是科學家最常使用的研究模式生物之一。喬非設想,如果能把GFP的基因連接到線蟲其他基因的開關、或是放在其他蛋白質的基因之後一起活化,產生GFP,那麼GFP的螢光就能成為這些基因活動的指標。   當時GFP的基因還沒有找到,不過美國伍茲赫爾海洋研究所的普萊雪(Douglas Prasher)已在進行,幾年後普萊雪成功了,便將選殖出的基因給了喬非。喬非的團隊先在大腸桿菌中測試這個基因的效果。果然,大腸桿菌只要有了GFP的基因,在紫外光照射下便會發出綠光。喬非隨後將這個基因運用在他熟悉的線蟲上,並於1994年發表研究成果:將GFP的基因放到線蟲觸覺受器神經元(touch receptor neuron)中特別活躍的基因啟動子後,在顯微鏡下,線蟲的這些神經元果然發出綠色的光芒。   這個成功的應用,為生物學指出了一條明路,現在科學家有了這一項利器在手,能夠觀察特定細胞中個別基因的活動,例如只要將GFP的基因放在與多巴胺合成相關的基因之後,就可找出哪些細胞能夠製造多巴胺。甚至利用遺傳工程技術讓GFP基因接在蛋白質產物上(這是分子生物學的基本技術),觀察蛋白質在細胞中的活動與分佈。如果把能和鈣離子結合的蛋白質鈣調素(calmodulin)和GFP連接在一起,由於鈣調素與鈣離子結合時形狀會改變,進而影響GFP的發光能力,如此就能顯示細胞中鈣離子的濃度變化。這些放入GFP基因的細胞沒有經過化學固定、不需要加入其他物質才能顯色,是最接近原始狀況的細胞。

自然歷史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吃軟體生物,與及一些甲殼類浮游動物,如橈腳類蚤狀幼體藤壺幼生及其他浮游生物。它們也會吃凝膠狀生物,包括櫛水母尾海鞘綱及其他水螅水母(包括同種的)。它們會用觸鬚誘捕獵物,並將之吞下。它們可以吞下其體形一半的食物。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的密度是與浮游動物的密度成反比,顯示在同一環境下存在著競爭。

參考文獻

  1. 刺細胞,華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