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苧麻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苎花)
前往: 導覽搜尋
苧麻

中文學名:苧麻

拉丁學名: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

別 稱:白葉苧麻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金縷梅亞綱

目:蕁麻目

科:蕁麻科

族:苧麻族

屬:苧麻屬

種:苧麻

苧麻花,為蕁麻科植物苧麻的花。

形態特徵

亞灌木或灌木,高0.5-1.5米;莖上部與葉柄均密被開展的長硬毛和近開展和貼伏的短糙毛。

葉互生;葉片草質,通常圓卵形或寬卵形,少數卵形,長6-15厘米,寬4-11厘米,頂端驟尖,基部近截形或寬楔形,邊緣在基部之上有牙齒,上面稍粗糙,疏被短伏毛,下面密被雪白色氈毛,側脈約3對;葉柄長2.5-9.5厘米;托葉分生,鑽狀披針形,長7-11毫米,背面被毛。

圓錐花序腋生,或植株上部的為雌性,其下的為雄性,或同一植株的全為雌性,長2-9厘米;雄團傘花序直徑1-3毫米,有少數雄花;雌團傘花序直徑0.5-2毫米,有多數密集的雌花。

雄花:花被片4,狹橢圓形,長約1.5毫米,合生至中部,頂端急尖,外面有疏柔毛;雄蕊4,長約2毫米,花葯長約0.6毫米;退化雌蕊狹倒卵球形,長約0.7毫米,頂端有短柱頭。

雌花:花被橢圓形,長0.6-1毫米,頂端有2-3小齒,外面有短柔毛,果期菱狀倒披針形,長0.8-1.2毫米;柱頭絲形,長0.5-0.6毫米。 瘦果近球形,長約0.6毫米,光滑,基部突縮成細柄。花期8-10月。

苧麻地理分布

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江西台灣浙江湖北四川,以及甘肅陝西河南的南部廣泛栽培。越南、老撾等地。

苧麻是中國特有的以紡織為主要用途的農作物,是中國國寶,中國的苧麻產量約占全世界苧麻產量的90%以上,在國際上稱為「中國草」。

中國主要產地分布在北緯19度至39度之間,南起海南省,北至陝西省均有種植苧麻的歷史,一般劃分為長江流域麻區(包括湖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省)、華南麻區(包括廣西、廣東、福建、雲南、台灣等省、自治區)、黃河流域麻區(包括陝西、河南等省及山東省的南部)。其中長江流域麻區是中國的主要產麻區,其栽培面積及產量占全國總栽培面積入總產量的90%以上。

苧麻生長習性

生于山谷林邊或草坡,海拔200~1700米。

在中國,苧麻一般都種在山區平地、緩坡地、丘陵地或平原衝擊土上。土質最好是砂壤到粘壤。但地下水位在1m以內或易淹水的土地不宜種植。若莖高1尺以上降霜,則危害更重。苧麻的宿根年限為10~30年,多至百年以上。生育期頭麻約80~90天,二麻50~60天,三麻70~80天,全年生育期230天左右。

頭麻幼苗5~6寸以上降霜時,將受凍害,生長點枯死,造成分枝,腳麻多,生長不良。莖葉茂盛,根蔸發達,要求土層深厚、疏鬆、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排水良限。土壤pH值以5.5~6.5為宜,低於4.5或高於7.6的,應加以改良。

苧麻原產熱帶、亞熱帶,為喜溫短日照植物。晝夜長短不僅影響苧麻開花的遲早,也影響雌雄花的比率。日長8-9小時能促進開花,但多生雌花;日長為14小時時則多生雄花。

苧麻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25~30℃。低於6℃不能發芽。

地上莖生長的適溫為15~32℃。早春氣溫低於3℃則幼苗受寒害。冬季土溫低於零下3~5℃的持續時間長,則地下莖受凍害。葉面積係數可達4~7。由於蒸騰量大,同時營養生長快,需要充足的水分。

地下莖萌發出苗必須氣溫回升至9℃左右才能開始,6℃以下不能萌發出苗。實生苗不耐低溫,溫度降至0℃即凍死。地下莖剛發生的幼苗,耐寒性較強,即使遭到0℃的低溫也不會凍死,但它的耐寒性隨着幼苗的長大而下降。

雨量及其分布是決定苧麻生長好壞和纖維產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苧麻要求年雨量在800毫米以上,而且分布均勻。大氣相對濕度宜在80%以上。短期乾旱影響當季麻產量,長期乾旱不但全年減產,還會影響麻蔸發育,引起敗蔸。年雨量一般在1300毫米以上,雨量充沛,但季節分布不均勻,頭麻春雨多,而二、三麻又常遭乾旱,故三季麻產量極不平衡。尤其是山區、丘陵區,地下水位低,如果沒有灌溉條件,二、三麻的產量則往往低於頭麻。

光照強度和每天日照時數對纖維產量有很大影響。日照不足,則光合作用減弱,莖稈軟弱,麻皮薄,纖維細胞壁薄,工藝成熟延遲,產量降低。但陽光太強,高溫乾旱,也會使麻莖生長受到抑制,纖維細胞壁木質化,降低纖維品質和產量。

苧麻對土壤水分的要求,以土壤含水量20~24%,或相對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85%為宜,少了乾旱,多了漬水,對苧麻都不利。湖區要特別注意漬水問題。麻地漬水,苧麻地下部呼吸作用受阻,病菌蔓延,硫化氫和還原性二價鐵、錳等有害物質大量產生,以致引起敗蔸,導致減產。

苧麻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平原、湖區、丘陵區、山區的各種土壤,都可種植苧麻。最適宜的土壤是沙質壤土、粘質壤土和腐植質壤土。

湖南農學院苧麻研究所對全省苧麻主產區土壤的生態環境和土壤物理、化學、礦物學特性等均進行了研究,發現丘陵坡腳、谷地古生代沉積岩母質上發育的土壤,苧麻產量較高,品質優良。

這些土壤的苧麻產量隨着土層厚度、土壤有機質、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中鉀素和水溶性硼和錳的含量增加,有利於纖維支數的提高。酸性土壤上纖維支數還隨着陽離子交換量、代換性鈣離子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土壤的酸鹼度對苧麻產量的影響也很大。苧麻在酸性土壤上(pH值4.4),植株生長矮小,分株少,纖維細胞發育緩慢,產量低。在強鹼性土壤上(pH值8.0),植株生長也不好,纖維細胞較短,胞壁較厚,產量也低。

當土壤酸鹼度在pH值6.0~7.0左右時,植株生長健壯,纖維產量高。

麻花的功效與作用

①《醫林纂要》:"作茹:清心,利腸胃,散瘀。"[1]

②《生草藥手冊》:"治麻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苧麻花 ,寶芝林中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