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攸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蔣攸銛
蔣攸銛(1766年-1830年),字穎芳,號礪堂,遼東襄平人,隸漢軍鑲紅旗,先世由浙江奉化遷遼陽,故又稱襄平。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乾隆四十九年進士[1],歷任兩廣總督、刑部尚書、直隸總督、體仁閣大學士、兩江總督、軍機大臣。嘉慶十六年,蔣奉旨接替松筠擔任兩廣總督。勇於任事,不惟阿,「尤長於察吏,薦賢如不及」。道光五年,由直隸總督內召為軍機大臣,不久被權臣曹振鏞當面排擠,外放兩江。十年歿,諡文勤。
主要成就
蔣攸銛是朝廷重臣,仁宗在位時,他克勤克儉,治川期間不曾拖欠清廷稅款,四川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蔣攸銛還重視水利,每年派人維修都江堰,減免當地百姓稅收,後參與治理漕運,成為晚晴漕運制度改革的倡導者;他興辦學堂,選拔人才,主張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獎勵勤於政務的官員等,一些具有遠見的理政新思想,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宣宗初政,勵精求治。蔣攸銛為皇帝分憂,精於政務,反對資本主義的侵略,維護清政府的統治,積極參與禁煙運動,學生林則徐深受其影響,在道光皇帝和蔣攸銛的支持下虎門銷煙開始了。另外,他還禁止英國艦船進入內洋貿易,禁止民人為洋人服役。 他愛民如子,體貼民意,自幼生長在民間,深感百姓疾苦,在任直隸總督時,光宗耀祖,錦衣還鄉,曾下令免去羅家井村的賦稅,村民感恩戴德,為紀念蔣攸銛,改村名為永安莊。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清史稿》評價:銛精敏強識,與人一面一言,閱數十年記憶不爽。勇於任事,不唯阿。尤長於察吏,薦賢如不及,所舉後多以事功名節著。博聞強識,過目不忘,與人見一面談一言,過數十年記憶絲毫不差。
《續碑傳集》評價:為政名而不苟,青兒不刻,飭武被備,清吏源,尤一意培植賢才,扶持善類。
名人評價
林則徐:合兩朝宰輔封圻,第一流人終不忝;培四海賢才俊乂,在三師事有同悲。
李鴻賓:攸銛直行己意,眷注遂衰,然其汲引人才,識量遠矣。
張澍:兼聽則公,偏聽則惑,夫子似用其偏者也。
家庭成員
父:蔣韶年,字臨皋,官至江蘇布政司理問,遷山東平度州知州。著有《吏隱集詩鈔》,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卒。
兄:蔣攸欽,生卒不詳。
長子:蔣霖遠,其弟蔣蔚遠死後,候補其員外郎官職。
次子:蔣蔚遠,字濂孫,道光年間中進士。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歷任山東按察使、河南布政使、貴州巡撫等職。
後世紀念
蔣攸銛墓位於保定市滿城縣羅家井村,其先世墓塋在楊家佐、柳家佐村、吳家莊村西南,稱「蔣家墳」。蔣攸銛卒後,在楊家佐村建祠堂,陵山偏東有道光皇帝御賜匾額的漢白玉牌坊,20世紀40年代尚存,後被損毀。
着作
鐵事典故
蔣攸銛讀書
蔣攸銛住在村南玉川寺孔子殿里讀書,在諸多同學之中,他最受先生的疼愛和器重。夜課結束後,學生陸續從屋裡走出來,等到蔣攸銛時,頭和兩肩頂有三盞燈,唯有先生能夠看到,知其以後必能成大器,於是將畢生所學悉數傾授之。 有一天,夜課放學,先生突然發現蔣攸銛身上只剩兩盞燈,急忙將他叫到僻靜處問之:「你是不是幹了什麼傷天害理之事?」蔣攸銛被問愣了,說:「沒有哇,我一直按聖賢之意處世,豈敢造次。」先生讓他好好想想,蔣攸銛左思右想,還是想不出什麼來。後來他拍了拍腦門說:「張家老五要我替他寫一紙休書,我雖然寫好了,但還沒有給他送去,是不是與此有關嗎?」。先生趕忙讓他拿出來仔細看了一遍,嚴加訓示,燒掉休書並罰蔣攸銛跪在孔聖人像前懺悔。三天後,蔣攸銛三盞燈再現,先生的心總算才放下來。從此以後,蔣攸銛更加勤奮讀書,赴京趕考,金榜題名。
注釋
- ↑ 蔣攸銛:《繩枻齋年譜》,《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二輯
參考資料
- 《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六
官銜 | ||
---|---|---|
前任: 松筠 |
兩廣總督 1811年11月5日-1817年10月22日 |
繼任: 阮元 |
前任: 那彥成 |
清朝刑部滿尚書 道光二年十月己酉 - 道光三年四月甲辰 1822年11月21日 - 1823年5月15日 |
繼任: 那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