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蒲江石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蒲江石窟,為分布在中國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的石窟摩崖造像的總稱,其中飛仙閣摩崖造像、龍拖灣摩崖造像兩處集中的摩崖造像於2006年5月25日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況

四川省蒲江縣西南10公里處的朝陽湖山崖上和鶴山鎮蒲硯村。飛仙閣摩崖造像、蒲江石窟即二郎灘摩崖造像,沿崖長約200米間有歷代石窟摩崖造像現存87龕,其中唐代68龕、五代1龕、宋代7龕、明代1龕、清代10龕。有佛、菩薩、天王、力士、金剛、夜叉、飛天等五百五十多軀造像。

組成

飛仙閣摩崖造像

飛仙閣摩崖造像位於蒲江縣西南朝陽湖鎮二郎潭兩岸山崖上,共92龕,造像777尊。其中北岸87龕,南岸5龕。最早造像為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唐代造像64龕491尊,主要有唐永昌元年(689年)所造瑞像龕、釋迦、三世佛、華嚴三聖、彌勒、觀音、千手觀音、如意輪觀音、地藏、天龍八部、胡人天王。五代造像17龕256尊,有一佛六菩薩、西方淨土變等。清代造像11龕30尊,有南海觀音、訶梨帝母等。龕形多為長方形,最大的造像為大佛坪8號龕,龕內雕高達6米的唐代彌勒佛[1]

飛仙閣摩崖造像分布於西南絲綢之路古道上,以唐代為主,造像形態各異,形象生動,栩栩如生。題材豐富,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尤其是瑞像龕,是四川省年代最早的菩提瑞像。

龍拖灣摩崖造像

龍拖灣摩崖造像位於蒲江縣鶴山鎮蒲硯村古佛山,主要分布於龍拖灣、庵子岩、土地嘴、石馬庵4處相鄰的地點。龍拖灣在古佛山西麓,有南北朝至唐、宋造像10龕80尊,主要有西涼嘉興元年(417年)摩崖題名碑1通、唐代觀音像、釋迦像、宋代釋迦像。

庵子岩在古佛山東麓,明代造像3龕34尊,為西方三聖,有明成化、嘉靖題記。

土地嘴造像在庵子岩東北500米,唐代造像13龕,263尊。有千佛、彌勒佛、釋迦佛、唐天寶題記。

石馬庵造像在庵子岩東1000米,造像共9龕91尊,其中唐代5龕81尊,千佛、釋迦佛等,有唐會昌、大中、咸通、大順等題記。清代造像4龕10尊,主尊分別為牛王菩薩、訶梨帝母、二郎神[2]

龍拖灣摩崖造像,從南北朝到唐、宋、明、清各個時代造像都有,具有較高的歷史、宗教和藝術價值。

視頻

蒲江石窟 相關視頻

航拍蒲江(高清)
什麼樣的建築見證了西藏的正式歸屬,什麼樣的石窟能稱得上是鼻祖

參考文獻

  1. 蒲江石窟南方「絲路」上的石窟瑰麗,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2018-8-6
  2. 蒲江石窟—成都市—四川寺院,佛教導航,201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