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費迪南自行火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費迪南自行火炮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開發的一種自行火炮。二戰中期以後,由於德軍在東線戰場上蒙受了重大損失,因此逐漸變攻勢為守勢,而蘇聯工業逐漸發展到高峰。數量上的差距對德軍更是形成沉重的壓力。德軍急需一種性能優異、裝甲防護良好、火力強大的武器,以質量對抗蘇聯人的數量優勢。於是,斐迪南自行火炮誕生了。


「斐迪南」使用的是波爾舍公司在虎式坦克的競爭失利、但已經生產出的90輛底盤上加以改造的底盤。車體前裝甲厚達200毫米,戰鬥室正面也達到了200毫米,側後部也有80毫米厚。火炮採用了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71倍口徑88毫米大炮。由黑爾特公司生產。其火力可以在2000米射程上的任何角度摧毀所有的蘇聯坦克。


「斐迪南」裝備部隊後立即參加了著名的庫爾斯克戰役,發揮了重要作用.給予了蘇軍沉重打擊。庫爾斯克戰役之後,德軍針對作戰中出現的問題,對剩餘的50輛「斐迪南」進行了改造.加裝了近戰機槍、車長指揮塔以及更多的電台;改進了圓弧形帶防滑齒的新式履帶,並塗布了防磁塗層;除此之外還做了其他一些小改進。改造後的車輛就是著名的象式坦克殲擊車,並被德軍立刻投入到了意大利戰場,讓盟軍也領教了這種可怕的武器,並一直服役到大戰結束。[1]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費迪南自行火炮
        研製時間         1941年
        定型時間         1942年
        服役時間         1943年
        別   名         象式坦克殲擊車、施韋勒虎式殲擊車


發展沿革

費迪南自行火炮早期設計圖紙圖片來自360圖書館

誕生背景

虎式坦克研究計劃於1941年5月首次宣布時,保時捷並沒有花太長時間提交一份非常個性化和原創的設計方案,最初是作為藍圖,然後作為VK 45.01(P)的原型訂購,並在奧地利桑克特瓦倫丁的Nibelungenwerk工廠建造。保時捷在1941年5月21日之後被安排與亨舍爾競爭,還被要求提交45噸重的坦克設計,這就是後來著名的虎式坦克(保時捷式)。1942年4月在以希特勒為首的官方試驗的Kummersdorf試驗場進行了首次試驗。亨舍爾的虎式坦克原型車的表現要比保時捷的好得多,後者曾發生過多次故障。然而,最初,保時捷是最受歡迎的。但技術上的選擇,尤其是為汽油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兩款發動機,已經積累了太多的問題,導致保時捷項目取消,轉而採用更為傳統的亨舍爾建議。然而,在1941年7月的一份訂單之後,已經生產了100個底盤。他們不可能裝備克虜伯的虎式坦克炮塔,因為這些炮塔是留給亨舍爾的車輛的。保時捷留下了這些底盤,並提議將其改裝為SPG,用意是自行重型榴彈炮或迫擊炮。


最終,1942年9月22日,官方命令將底盤改裝成重型坦克殲擊車,裝備有最新版本 L/71 88毫米反坦克炮,也被稱為StuK 43/1。這輛新車還將取代在東線服役的老款三號坦克s型。相比之下,虎式坦克配備的是短版88mm KwK-36 L/56。最大射程的有效範圍估計為4500至5000米。這是當時紅軍所沒有的。


因此,現有的91個底盤準備改造成坦克殲擊車。新設計於1942年11月30日完成,提交希特勒批准。第一個原型車的試驗開始於1943年3月19日,當時它在魯根瓦爾德被提交給希特勒。元首對此印象深刻,要求加快生產。轉換過程最終在1943年3月至5月之間進行,正好趕上東部前線的夏季戰役。它被命名為施韋勒裝甲虎(P)。但很快就被稱為費迪南德,以紀念保時捷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創始人和歷史名人費迪南德·保時捷


戰場亮相

出廠的費迪南自行火炮,上面寫滿了工人們對它的祝福圖片來自360圖書館

費迪南坦克殲擊車的首戰即是著名的庫爾斯克戰役,戰鬥中蘇聯草原方面軍的對他們的T-34坦克ISU-152自行火炮KV重型坦克非常自信,認為他們能夠擊敗德軍的四號坦克以及虎式坦克,但是他們的先鋒部隊首先被豹式坦克給了當頭一棒,通過奮勇的突圍之後,來到波涅里車站他們就遭遇了這輛德軍「怪物」。蘇軍坦克的火炮在「費迪南」面前,簡直像饒痒痒一般,不過因為其是為反坦克設計的根本沒有考慮如何抵擋士兵的進攻,連一挺機槍都沒有安裝,所以在反坦克經驗豐富的蘇聯士兵巧妙的進攻下這些「怪物」也一輛輛的倒下了。但是其強大的正面裝甲還是給蘇聯士兵留下了很深的恐懼。蘇聯坦克士兵從此患上一種精神病——「象式綜合徵」。[2]


起初德軍認為費迪南應該充當突擊炮使用。但讓坦克殲擊車來干突擊炮的活,這種尷尬的境況顯然與古德里安戰前預估的情勢完全背道而馳(古德里安戰前認為費迪南德應該作為防禦力量的中堅),而在進攻的第一階段,這種情況一直沒有改變,這些裝備着長管88炮的坦克殲擊車們不停的為步兵清理蘇軍的火力點和工事。直到7月11日,蘇軍第三集團軍反攻奧廖爾,費迪南德們終於找回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653營的24輛費迪南於7月13日夜裡進入53步兵師和36裝甲擲彈兵師的防禦陣地,並且於7月12日就抵達該地段的654營的26輛車一起組成一個戰鬥群,等到7月14日早晨,這些費迪南進行了幾次進攻,奪回了一部分被蘇軍占領的塹壕,並且重新部署了射擊陣地,下午16點,653營轉入預備隊撤出陣地,17點,蘇軍坦克突破克拉斯恩和尼瓦的防線,但是迎頭撞上了位於118擲彈兵團右翼陣地的654營防區,三個連毫不手軟地毀了蘇軍22輛坦克,頓時勢頭全無的蘇軍不得不放棄這次進攻。


截至8月,費迪南德的首次作戰行動算是告一段落。在奧廖爾地區為期三周的作戰中,656重裝甲殲擊團共擊毀了502輛蘇軍坦克(653營230輛,654營272輛)和超過300個火力點及工事。不得不說,儘管設計上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在實戰中費迪南德坦克殲擊車的確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其可靠的裝甲和強力的主炮為其成為一款優秀的坦克殲擊車奠定了基礎。


問題連連

希特勒親自參觀並爬上一輛費迪南自行火炮圖片來自360圖書館

費迪南德在城堡行動第二階段的優異表現很快就傳到了軍備部,7月19日656團技術顧問給軍備部遞交的對費迪南德首次戰鬥的報告中詳盡描述了費迪南德裝甲厚重的優勢,還提到一輛費迪南德被蘇軍7輛坦克圍攻,還被一輛T-34坦克在400米距離上打中但是全身而退。但報告中同樣指出了相當多的問題:費迪南德嚴重缺乏自衛火力,尤其是坦克靠近塹壕等掩體時非常容易被步兵偷襲,而費迪南德側面的觀察孔過於狹窄,根本無法用於射擊,同時也提出了為費迪南德增加車體機槍的建議;此外這份報告還提到費迪南德的動力艙蓋和散熱柵非常脆弱,不僅蘇軍的反坦克手雷、莫洛托夫雞尾酒能非常容易的破壞這些關鍵部位,而且非常容易進灰塵,建議為發動機隔柵增加防護罩;另外對於主炮存在的問題也進行了簡單的闡述:71倍口徑的88毫米炮在對付裝甲目標時非常優秀,但是發射高爆彈時極其容易卡殼,而且還出現了由於膛壓過高而炸膛的事故。


7月24日656團團長向第二裝甲師遞交的另一份報告裡充滿了對費迪南德機械性能的不滿和抱怨,其聲稱自己手下的還剩54輛費迪南德(未算入在修),其中只有25輛可以投入作戰而且所有的車輛都需要進行14-20天的徹底維護,因為自己手下的所有戰車都已經超負荷運轉,如果繼續作戰,自己手下就一輛能用的戰車也沒有了。


但是顯然這樣的休整是不可能實現的,7月27日,精疲力盡的654營拋棄了21輛無法帶走的費迪南德,開始向653營靠攏。而被機械故障和接連不斷的自燃事故搞的焦頭爛額的653營也開始計劃從卡拉奇夫撤退到布良斯克進行休整,最終656團的2個營在8月1號抵達了布良斯克,這時的656重裝甲殲擊團只剩下了50輛費迪南(654營19輛,653營31輛),針對戰力消耗過大的現狀,元首大本營下發命令,要求654營將剩餘車輛轉交653營,同時返回國內重新整編換裝豹式坦克;653營則前往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進行裝備大修和人員休整,並且派遣波爾舍、阿爾卡特、西門子三家公司的技術調查員前往該地協助修理。[3]


最後榮光

一輛被俘的費迪南自行火炮,車體上寫着「這輛德軍費迪南德自行火炮連人帶車一起被129步兵師的戰士們俘虜」圖片來自360圖書館

在1944年初的改造之後,653營1連於1944年2月底調往安其奧前線支援被包圍的內圖諾橋頭堡,但是在4個月的作戰中1連不僅沒有取得多少戰果,還因為機械故障慢慢損失掉了手中僅有的全部11輛象式,到1連調回國內時,僅存的2輛象式也被拋棄在意大利,最後僅帶着回收排回國與2連和3連匯合。而2連和3連則於4月帶着31輛費迪南調往西烏克蘭編入第24裝甲軍)支援第100獵兵師在斯特雷帕河岸建立的橋頭堡,並且準備為被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包圍的捷爾諾波爾,但是從4月12日投入作戰開始,僅僅經過5天的戰鬥,到4月17日,這31輛費迪南德就只剩下了12輛可以投入作戰(僅有2輛完全損失,其他均為待修)。


4月18日,為捷爾諾波爾解圍的食指行動被取消,由此開始,653營(缺1連)獲得了非常寶貴的時間休養生息,一方面修復大量待修的坦克殲擊車,另一方面進行人員補充和戰術推演,在這期間,653營接到了費迪南德改名為象式的命令,並且得到了1輛補充的象式。到6月初,653營已經基本恢復到了出發時的狀態,6月底又接收了4輛象式。最後經過庫羅維采和耶傑爾贊卡的戰鬥,由於機械故障和戰損,截至7月底撤退至巴特拉布卡,653營已經損失了23輛象式,全營的象式只剩下了12輛,戰力甚至還湊不滿一個連,而已經幾乎失去戰鬥力的653營被配屬給北烏克蘭裝甲訓練指揮部。


1944年9月到1945年1月,該連先後被配屬給A集團軍群第17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最後在2月底撤回柏林附近。1945年3月,614連(此時該連只剩下了經過維修之後勉強可用的4輛象式)受命組成一個戰鬥群前往柏林駐防,而這些大象最後的記錄是2輛被蘇軍於1945年5月1日在三位一體教堂的戰鬥中俘獲,2輛在措森支援里特戰鬥群時時被擊毀/拋棄。而損失了座車的614連的殘存官兵多數逃出了柏林包圍圈向英軍投降,這些曾經駕馭着第三帝國的鐵騎的裝甲兵,也正是在最後的一個月的戰鬥與逃亡中親眼目睹了第三帝國最後的末日。


性能技術

費迪南自行火炮四視圖圖片來自防務網

火力系統

費迪南的核心是88毫米 Pak43/2 L/71 火炮,這是88mm火炮的一個改進版本,它的槍管更長,但後坐力更小,後膛和裝彈機構經過徹底檢修,專門為裝甲車設計。該火炮備彈50發,大部分儲存在箱子裡。這把槍有30度的橫移,-8度/+18度的俯仰角。


起初費迪南是沒有車載輕武器的,然而這成為戰場上的負擔之一。取而代之的是,兩個手槍端口可以由一支MP40衝鋒鎗或一支7.92毫米MG34通用機槍提供服務。MG34和MP40的彈藥供應分別為600發和384發。1944年改裝後,在駕駛員位置的左右側增加了一個裝有鋼球的MG34,由無線電操作員操控。其中包括機組人員的瞄準具、一台蔡司Sfl.FLa炮手潛望鏡、一台指揮官「cupola」工作檯(帶7個視區和一台SF14Z剪刀潛望鏡)、一台角斗裝載機潛望鏡、三台駕駛員潛望鏡和一台KZF2無線電操作員潛望鏡。無線電設備包括一個發射器FuG-5、一個對講機和司機和指揮官之間的電報通信裝置。


動力系統

動力傳動系統由三個兩輪轉向架總成組成,兩個鋼製輪緣車輪相對較小。保時捷公司相信,他們會給懸架更大的振幅和鋼圈可以承受更多的重量。但最創新的方面是他們的半內部縱向扭轉臂,每邊三套,這是不可互換的。實際上,這個系統在理論上允許內部空間自由,這與標準扭臂相反。每個單元包括一個安裝在主船體樞軸上的搖臂和一個水平扭力杆外殼,該水平扭力杆外殼布置在搖臂下方,並在一端鉸接在搖臂上。在另一個臂的下面,安裝了一個橡膠塊,當車輛空轉時,橡膠塊輕輕地放在扭力杆殼體的頂部。一個轉向架輪軸固定在扭力杆殼體上,遠離其自由端,另一個位於殼體與搖臂之間的樞軸上,作為它們之間的鉸鏈銷。該軸也固定在搖臂上,並裝在扭力杆殼的軸承中。短半徑臂在該軸線上被花鍵,並且相對於搖臂保持固定的角度。扭力杆的一端由套管自由端的花鍵固定,並由螺母和鎖緊螺母固定。另一端用花鍵連接成套管,套管在扭力杆套管中作軸頸,並向後延伸至超出軸半徑臂端部一定距離的點。第二半徑臂通過花鍵連接至第一半徑臂下方的扭杆套筒,推力構件通過兩個半徑臂末端之間的球窩接頭收集。


每個轉向架長1.15米。實際上,這個系統似乎在腹部下面收集泥土和碎片。所以,一個解決方案被設計出來了。一個清潔裝置(類似於一個鈎子,或小的彎曲葉片)被固定在托輥的後面,用螺栓固定在一個「L」支架上。單銷履帶由後部的惰輪張緊,而驅動鏈輪位於前部。由於連杆的行程非常接近護舷腹部,保護「喇叭」焊接到船體底部,以幫助引導軌道。[4]


性能數據

德軍士兵正在為費迪南自行火炮裝填彈藥圖片來自360圖書館
重量         65t
車組         6 人(駕駛員,指揮官,無線電,炮手,2個裝彈員)
車長         6.97m;8.14m(包括主炮)
車寬         3.38m
車高         2.97m
最大時速         30 km/h
行程         150 km
懸掛系統         縱向扭杆式懸掛
越壕寬         2.64m
越障高         0.78m
涉水深         1 m
爬坡度         20°
武器         88毫米 Pak43/2 L/71 火炮 ; MG34車載機槍
火炮俯仰角         -8 - +18°
火炮射界         橫移角30°
彈藥         88mm炮彈備彈50發 ;7.92mm機槍彈備彈1000發
裝甲         60-200mm


戰車評價

準備開赴戰場的費迪南自行火炮圖片來自360圖書館

雖然費迪南自行火炮在二戰期間只造了90輛,但這絲毫不影響它在戰場中的地位。它是作為德國軍方為與蘇聯T-34坦克抗衡而研製出來的。雖然問題連連,但是其強大的正面裝甲還是給蘇聯士兵留下了很深的恐懼。蘇聯坦克士兵從此患上「象式綜合徵」,那時蘇軍只要看到無炮塔的坦克直接稱其為「費迪南」。


費迪南自行火炮對於當時的二戰的時代有一定的局限性,並沒有改變整個戰爭的走向。不過其優秀的裝甲和火炮確實在戰車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其獨特的電傳動裝置,在那個時代絕對是領先的技術,如今的各國坦克在發展上也在尋求這方面的突破,可見,其在設計時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們點讚的。至於坦克殲擊車為啥到現代就被淘汰了?那也是因為坦克殲擊車的無炮塔設計大大限制了其作戰能力,如果被敵人打斷了履帶,整個車身就相當於損失了大部分作戰能力,並不符合未來戰爭的需求。[5]


視頻

張召忠:象式坦克有多牛,可在3千米開外洞穿謝爾曼坦克的裝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