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KV重型坦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KV重型坦克(КВ танк)全稱科京-伏羅希洛夫坦克。蘇德戰爭初期,KV重型坦克在戰場上的出現,使德國坦克相形見絀。德軍裝甲兵只要遭遇KV坦克便會被阻擋,接着就是一場惡戰。KV坦克在阻止德軍的快速進攻中發揮了一定作用。KV重型坦克的研製繼承了T-35、SMK、T-100等重型坦克的有益成果,也為後來IS重型坦克Is-2坦克)的研製奠定了基礎。[1]


KV重型坦克系列包括KV-1重型坦克KV-2重型坦克、KV-3重型坦克(設計因蘇聯衛國戰爭中斷)、KV-5重型坦克(未設計成功)、KV-8重型噴火坦克、KV-85重型坦克IS重型坦克之父)。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KV重型坦克
        外文名稱         КВ танк(俄語)
        研製時間         20世紀30年代初
        定型時間         1939年
        服役時間         1939年
        別   名         科京-伏羅希洛夫坦克


發展沿革

KV重型坦克的設計師 約瑟夫·雅科夫列維奇·科京圖片來自空中網

研發背景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內戰爆發,在該戰役中蘇軍提供給西班牙共和國軍的T-26坦克BT坦克在德軍37毫米反坦克炮的打擊下損失慘重,於是痛定思痛的蘇聯人決定發展一款側重於裝甲防護能力的重型坦克。雖然此時以T-35重型坦克為代表的多炮塔重型坦克已經越來越不被看好,但是蘇聯人的新型坦克還是沒能脫離這一設計思路。1937年蘇聯紅軍裝甲與機械化部隊總局正式下達了新坦克的研製命令,新坦克被要求必須能夠抵禦37毫米和45毫米反坦克炮的近距離射擊,此外還必須能在1000多米的距離上抵禦75毫米野戰炮的打擊。因為這一略顯奇葩的要求,新坦克也被稱之為「防彈坦克」。最終這項重任落到巴雷科夫設計局和約瑟夫·雅科夫列維奇·科京領導的第二特別設計局身上,在接到後命令後科京絲毫不敢怠慢,在聽到軍隊要求設計一款和T-35一樣擁有5座炮塔的方案後,科京馬上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最終在眾設計師的勸說下,新坦克的炮塔也從5座變成了3座。即使這樣科京還是跟斯大林打了小報告,在他的勸說下,斯大林欽定新坦克的炮塔為2座.


研發過程

KV坦克前身——T-100和SMK的原型車,它們是蘇聯重坦的早期探索者圖片來自360圖書館

1938年5月新坦克定型,該坦克搭載1門76毫米主炮和1門45毫米副炮,最大裝甲厚度為60毫米,不過在隨後的研製工作中科京又耍起了小聰明,因為此時主流坦克的發展方向是單炮塔,於是敏銳的科京立馬利用新坦克的邊角料自說自話的研製了一款單炮塔坦克,並用自己岳父名字的首字母KV來命名(當然人家岳父是蘇聯元帥伏羅希洛夫),因為少了一個炮塔,所以KV整體偏短,搭載一台號稱「世界上第一台現代柴油發動機」的V-2型柴油發動機,使用的是和多炮塔方案一樣的L-11型30.5口徑的76.2毫米主炮,到了1939年9月3輛坦克原型車出現在了庫兵卡的試驗場上,分別是巴雷科夫設計局的T-100、第二特別設計局的SMK和KV。在隨後的測試中首先淘汰的就是機動性最差的T-100,在SKM和KV的對抗中,KV坦克最終憑藉着單炮塔沒有協調問題的先天優勢脫穎而出,最終「小三」打敗了「正房」,成功上位,此後該坦克就被命名為KV-1重型坦克[2]


下放部隊

1940年夏天,首批KV-1已做好了裝備部隊的準備。雖然1940年最初的KV-1的生產訂單僅50輛,但它在芬蘭的成功致使訂單增加。1940年總計製造了243輛KV坦克,分別為141輛KV-1和102輛KV-2。隨後KV的生產也在車里雅賓斯克拖拉機廠(ChTZ)展開,出自該廠的首輛實驗樣車與1941年12月31日完成。早期生產的這些KV坦克深受發動機和傳動系統故障的困擾。早期的發動機功率嚴重不足,導致車輛的機動性極差。


KV-1 Mod 1940原計劃安裝的火炮是改良的76.2mmF-32炮,由於位於高爾基的第82號火炮工廠的格拉賓(Grabin)中央火炮設計局P.F.穆拉維約夫(Muravyev)領導的小組設計,由於火炮設計工作的延遲,最初生產的KV-1 Mod 1939還是使用了L-11炮,F-32最終在1940年開發成功,因此就誕生了KV-1 Mod 1940型。


投入作戰

KV坦克四視圖(KV-1型)圖片來自搜狐

德國發動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的第2天,KV坦克即在立陶宛境內和德軍坦克發生激戰。當時駐守的蘇聯西北方面軍司令F.I.庫茲涅佐夫上將手裡有兩個兵力不足的機械化軍:庫爾金少將的第3機械化軍擁有KV1、KV2坦克共52輛,而謝斯特巴洛夫少將的第12機械化軍沒有重型坦克。因此第3機械化軍被分為若干個戰鬥集群,有KV重型坦克的第2坦克師跟隨第12機械化軍前往多比薩河方向阻擊正沿幹道奇爾基特-夏維利亞大街前進的德軍,而第5坦克師則急行軍趕赴亞里多斯市郊。


那時德軍主力為35輕型坦克四號坦克(早期)。當時第6裝甲師上司第41裝甲軍軍長萊因哈特將軍事後回憶道:「這此迎擊戰中,我軍的坦克中有1/3是四號坦克,我們的坦克向步步開上街道的怪物(KV坦克)進行三方向射擊,根本沒有用,我們的坦克象骨牌一樣被打倒!」德軍開始調用炮兵轟擊,但是KV坦克仍步步緊逼,一門德軍150毫米榴彈炮在100米距離擊中一輛KV(沒有型號說明)坦克,它馬上停下了,但是正當德軍慶祝勝利時,KV坦克再次啟動,並且在目瞪口呆的德國炮兵面前壓扁了榴彈炮,繼續前進。德軍35坦克的37毫米炮等同於兒戲,而德軍一直信賴的4號坦克的24倍口徑75毫米火炮也對KV坦克不起作用,從這仗之後,37毫米炮在德軍中得到了「敲門磚」的諧稱,而四號坦克的短身管火炮被罵成「舒岑梅爾」(德語譯為木頭樁子)。一次街道戰鬥中,蘇聯第2坦克師共摧毀40輛德軍坦克,壓毀、擊毀德軍37毫米和105毫米以上火炮共40門,還有一個情況令人驚訝:第2坦克師的一些KV坦克事實上沒有炮彈,開出來就是專門壓火炮的![3]


淡然退役

雖然在早期的戰鬥中,KV坦克對德軍坦克具有明顯優勢,但在能見度和移動攻擊方面存在極大缺點。頻繁的機械故障和緩慢的行駛速度,導致它們難以跟上T-34中型坦克。蘇聯人意識到這些缺陷很致命,隨後生產了較輕的KV-1S重型坦克。這種型號的坦克將裝甲削減到75毫米,同時修復了移動和能見度上的漏洞,可以保持每小時28英里的行駛速度。


此時蘇聯坦克在進步,德國也沒閒着。德軍對坦克炮進行了升級,配置了新型裝甲和75或88毫米口徑的火炮,可穿透蘇軍KV重型坦克的裝甲。在1943年夏天的庫爾斯克坦克會戰中,只有少數幾個KV重型坦克營參戰。這一戰的結果證明,蘇軍的KV重型坦克在德軍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面前,實在過於笨重,完全陷於被吊打的被動狀態。

因此,1943年蘇聯兵工廠停止生產KV坦克底盤,部分底盤用於發展Su-152自行火炮。在二戰後期也被IS重型坦克所取代。至此,KV重型坦克退出歷史舞台。[4]


結構特點

一輛被德軍俘獲的KV-1,從拖曳鋼纜上的保護蠟紙來看,它還沒開過一炮就被俘了圖片來自搜狐

KV-1/1940年型重型坦克車體和炮塔為軋制裝甲板焊接結構,車體的裝甲厚30~75毫米,炮塔裝甲厚35~90毫米。駕駛員位於駕駛室中央,頂部有出入艙門,前面有1個能開啟的觀察窗,上有1個潛望鏡。前機槍手在駕駛員的左方。炮塔內裝1門L-11型76.2毫米坦克炮和1挺並列機槍,另有1挺機槍裝在炮塔後部。炮長位於火炮左側,車長兼裝填手在火炮右面,後機槍手在其之後,戰鬥時可輔助裝彈。炮塔頂部有1圓形出入艙門,前面有兩個潛望鏡,後面有兩個展望鏡。發動機為1台改進型的V2K水冷式12缸柴油機。傳動裝置位於發動機室,由變速箱、側減速器等組成。行動裝置採用獨立的扭力軸懸掛系統和干銷式履帶推進裝置。車體每側有6個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主動輪在後,誘導輪在前。 KV-1/1941年型重型坦克改裝了41.5倍口徑的F-32型76.2毫米坦克炮,並用螺栓在車體和炮塔上加裝了25~40毫米厚的附加裝甲板。使車體裝甲厚度最大達130毫米,炮塔裝甲厚度最大達120毫米。後來,在炮塔周圍和車體的各部位鉚接了附加裝甲板,並採用鑄造炮塔,裝甲厚度為110~120毫米。鑄造炮塔內採用的是ZIS型76.2毫米坦克炮。

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總共為蘇軍提供了約3000輛KV系列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5]


性能數據

繪畫:衝鋒陷陣的KV坦克 圖片來自搜狐

該數據以蘇德戰爭初期KV-1重型坦克為例。

重量         43.5t
車組         5 人
發動機         V2K水冷式12缸柴油機
最大時速         公路/越野:35/12 km/h
行程         公路/越野:225/151 km
車長         6.80m
車寬         3.33m
車高         2.71m
越壕寬         2.8m
越障高         0.91m
爬坡度         36°
涉水深         1.45m
主武器          76.2mm Model 1940 L/41.5 坦克炮
副武器          3 架 7.62mm-DTM機槍(車前、炮盾後、車頂各一架)
火炮旋轉方向         旋轉方向 360°
彈藥         76.2mm炮彈111發;7.62mm機槍彈3024發
裝甲         35-110mm(側面-正面裝甲)


坦克評價

德國士兵們好奇地審視着一輛被遺棄的KV坦克圖片來自搜狐

KV重型坦克是蘇聯重型坦克經驗教訓的集大成者。如果二戰時期的蘇聯人評選一輛最喜愛的坦克的話,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的把票交給KV系列坦克,粗狂彪悍的外表再加上投入初期給德國人帶來的震撼感,這一切似乎都很合蘇聯人的胃口。在戰爭初期蘇聯政府組織募捐購買武器的時候,KV坦克就成為了大家的首選目標。KV坦克同樣也是德軍裝甲兵喜愛的裝備,他們把繳獲的KV坦克畫上「黑十字」作為己用。


早在1939年11月時,還處於樣車狀態的KV重型坦克就參與了著名「蘇芬戰爭」,在蘇芬戰爭期間,所有參戰的KV重型坦克無一被芬軍擊穿,由此充分顯示了KV重型坦克優越的生存性。在蘇德戰爭中甚至有過這樣的驚人表現:1輛隸屬於蘇軍第2坦克師的KV-2坦克在羅希尼鎮附近的交通要道上居然將德軍第6裝甲師遲滯了整整1天,儘管德國人用105毫米榴彈炮打壞了它的履帶,但它仍然憑着堅厚的裝甲繼續戰鬥,直到彈藥耗盡被乘員遺棄!同時KV-1重型坦克炮塔尾部的那挺7.62毫米的戰車型DP28輕機槍成為車組人員的最愛——這挺向後部署的機槍可以有效殲滅從坦克側後方繞行而來的步兵,從而有效保護坦克的安全。這一設計也被後來的IS重型坦克所採用。[6]


由於KV重型坦克屬於蘇聯重型坦克探索階段的產物,因此問題也有很多。首先KV坦克家族十分龐大,有着複雜到自己都說不清的子型號。因為在後期的生產過程中很多工廠生產的型號都不一樣,再加上有些工廠經過搬遷以後有些地方只能重新設計,所以KV-1的後續型號多如牛毛。

蘇聯KV坦克的一項瘋狂的設計:採用一座KV-2的炮塔和兩座KV-1的炮塔及加長車體,被稱為「陸上戰艦」,後來因無意義而被廢棄圖片來自360圖書館


其次,KV重型坦克的發動機為1台改進型的V2K水冷式12缸柴油機。車體每側有6個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採用主動輪在後,誘導輪在前的布置方式。不過,由於車重過大,KV-1坦克的行走裝置始終處於高負荷狀態,行走裝置故障是KV系列坦克損毀的最主要原因(說到底就是離合器和傳動器的協調問題,換擋必須先停車,再加上粗製濫造的零件並不可靠以及高達40多噸的車體,導致了該車的機動性極差。),並且這個問題一直到KV坦克退役都沒有得到解決。


最後,KV坦克的設計十分的保守,甚至是有些笨拙。並且該坦克採用「五成員」機制。KV坦克車長身兼數職,他指揮戰鬥的同時也是裝填手,和其他車長不同,KV-1的車長似乎更加偏向於搬彈藥而不是指揮戰鬥。KV-1的彈藥存儲結構問題嚴重,一般在車長附近會儲存有10發炮彈,但是在激烈的戰鬥中這10發炮彈很快就會被消耗光,剩餘的88發炮彈就在腳下的儲彈箱內,要想將他們拿出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掀起橡膠板再打開炮彈箱蓋,這樣一來地板就會變得混亂不堪,此時炮塔內還有2個人(機槍手和炮手)在忙的飛起,在激烈的戰場上單單是裝填炮彈就變得異常麻煩,而且後期加裝了向後的機槍以後,車長還得負責給機槍供彈。要知道一個全身心觀察戰場指揮戰鬥的車長往往是這輛坦克的關鍵,而KV的車長卻是整車最累的存在,還有一點那就是車長並沒有獨立的指揮塔。從這5名車組乘員(車長、炮手、機槍手、駕駛員、副駕駛員)就可以了看出KV的設計理念還是十分保守的,毫無新意,配製顯得十分臃腫,5名乘員擠在一輛坦克內後,戰鬥效率變得十分低下,所以後期KV-1的車組往往會捨去一名甚至是兩名乘員(比如副駕駛員)。[7]


總體來說,KV坦克問題重重,就連當年的蘇軍統帥部對於這種坦克爭論不休。但它承受住了蘇德戰爭早期德軍的鋼鐵洪流,為早期蘇聯各大戰役(例如列寧格勒戰役)帶來赫赫戰功。雖然隨着戰爭的進行,新型虎式坦克的出現,KV系列坦克也慢慢退居二線,將保家衛國的重任交給了新型的IS重型坦克,但是KV系列坦克的影響力卻絲毫沒有受到減弱,它依然是俄國人喜愛的重坦之一。


衍生型號

KV-1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圖片來自新雲網

KV-1重型坦克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研製的,主要用於對付當時德軍PzKpfwIII和PzKpfwIV中型坦克。1939年2月開始研製,同年4月,蘇聯國防委員會批准了該坦克的樣車定型。1940年2月,位於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工廠開始生產,當年生產了243輛。到1941年德軍入侵蘇聯前一共生產了636輛。1941年9月,迫於前線形勢,基洛夫工廠遷往位於烏拉爾山脈的車里雅賓斯克,與當地的拖拉機廠等工廠合併為一個規模宏大的坦克製造廠,人們稱為坦克城。


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坦克城一共生產了13500輛KV系列坦克和自行火炮。以KV-1坦克為基礎研製出多種改進型坦克,尤其是其中的KV-85重型坦克和KV-2型122mm自行火炮很出名。KV系列重型坦克是蘇聯紅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重要裝備,該坦克曾參加對芬蘭和德國的作戰,1940年,蘇軍一個裝備KV-1坦克的坦克排參加了突破芬蘭主要陣地的戰鬥,在戰鬥中,沒有一輛KV-1坦克被擊穿。蘇德戰爭初期,在蘇軍和德軍的交戰中,KV系列重型坦克對阻止德軍的進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於該系列坦克機動性較差,火炮威力也顯得不足,在二戰後期終於被IS系列重型坦克所取代。[8]


KV-2重型坦克

KV-2重型坦克圖片來自坦克世界

KV-2重型坦克(英文:KV-2 Heavy Panzer)。二戰前夕,蘇聯西北方面軍指揮部就要求為4輛試驗用的KV-1安裝上152mm的榴彈炮。KTZ設計局最優秀的設計師被召集起來完成這個項目。兩個星期後,一種新的試驗車型設計完成了。一開始設計者決定安裝152mm的mod1909/1930型榴彈炮,最終更現代的152mm 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彈炮取代了它。新的更大的炮塔也被設計出來以適應這種重型炮,該炮塔被命名為MT-1。隨着正式納入軍方採用而給予了「KV-2」的稱呼,蘇聯士兵則稱其為「無畏戰艦」。搭載152mm榴彈炮的它擁有強大的火力,其巨大車體被德軍稱為「巨人」。從1940年到1941年,KV-2坦克(包含加產的試製型)共生產了202輛。


kv2主要是起到反碉堡工事的作用,和土龜類似,其皮糙肉厚的正面能扛着對面常規反坦克炮的火力下撕開對面碉堡防禦群。跟上步兵步伐打固定目標,所以其烏龜般的速度、捉急的炮塔轉速、大口徑低管長的炮管缺點都能被容忍。kv2在蘇德戰爭初期憑藉遠超時代要求的裝甲厚度的確可以笑傲江湖,不過隨着戰爭的進行,75mm、88mm火炮及坦克炮普及後,其防護力只能說一般。 [9]


視頻

KV1重型坦克,德軍連開3炮都沒有打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