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蒲中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香蒲中藥 |
基本信息
拼音;Xiānɡ Pú
別名;蒲(《詩經》),睢、睢蒲(《本經》),醮、醮石(《吳普本草》),甘蒲(《唐本草》),蒲黃草(《經效產寶》),鬼蠟燭(《類證活人書》),水蠟燭(《廣東新語》),蒲草、莎草、板枝(汪連仕《採藥書》),蒲包草(《綱目拾遺》),隨手香(《草木便方》),毛蠟燭(《天寶本草》),金簪草(《現代實用中藥》),蘆燭、蘆油燭(《閩東本草》)。
出處;《本經》
來源;為香蒲科植物長苞香蒲、狹葉香蒲、寬葉香蒲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全草。
原形態
①長苞香蒲
多年生草本,高1.5~3米。根莖橫走,有鬚根。莖直立。葉狹線形,寬7~12毫米,有時寬達15~20毫米,葉鞘圓筒形,半抱莖。花小,單性,雌雄同株,集合成圓柱狀肥厚的穗狀花序;雌、雄花序離生,雄花序在上部,雌花序在下部,相隔約3厘米;雌、雄花的花被均退化成鱗片狀或成茸毛;雄花具雄蕊3,毛長於花葯,花粉粒單生;雌花有小苞,匙形,與柱頭等長,小苞與花柱均較白毛為長。果穗長短變化很大,通常短於雄花序,長約15厘米,直徑15~30毫米,赭褐色。堅果細小,無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池沼、水邊。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江西、山西、陝西、內蒙古等地。
②狹葉香蒲
多年生草本,高1.5~3米。根莖匍匐,鬚根多。葉狹線形,寬5~8毫米,稀10毫米。花小,單性,雌雄同株,穗狀花序,長圓柱形,褐色;雌雄花序離生,雄花序在上部,長20~30厘米,雌花序在下部,長9~28厘米,具葉狀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蕊2~3枚,基生毛較花葯長,頂端單一或2~5分叉,花粉粒單生;雌花具小苞片,匙形,較柱頭短,茸毛早落,約與小苞片等長,柱頭線形或線狀長圓形。果穗直徑10~15毫米,堅果細小無槽,不開裂,外果皮不分離。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淺水中。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四川、雲南、山西、陝西、內蒙古等地。
③寬葉香蒲
多年生草本,高1~2.5米。根莖粗壯,橫走。葉闊線形,長約1米,寬10~15毫米,先端長尖,基部鞘狀,抱莖。花單性,雌雄同株,穗狀花序圓柱形;雌雄花序緊相連接,雄花序在上,長8~15厘米,或稍短,成熟時直徑1.5~2厘米;雌花序長約10厘米,直徑約1.5厘米,具2~3片葉狀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蕊3~4枚,花絲絲狀,基生白毛較花葯短,有時頂端分叉,花粉黃色,花粉粒集為4合體;雌花基部無小苞,具子房柄,基部的毛常較柱頭稍短。果穗粗,直徑約2厘米,堅果細小有槽,常於水中開裂,外種皮分離。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河流兩岸、池沼等地水邊,以及沙漠地區的淺水灘中。分布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內蒙古等地。
以上幾種植物的帶有部分嫩莖的根莖(蒲蒻)、花粉(蒲黃)、果穗(蒲棒)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寬葉香蒲全草含多量維生索B1、B2和C。含鈣量極低。
功能主治治小便不利,乳癰。
《本草匯言》:"潤燥涼血,去脾胃伏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研末或燒灰入丸、散。外用:搗敷。
複方①治小便不利:蒲灰七分,滑石三分。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匱要略》蒲灰散)
②治關格上下不通,膈中覺有所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升降不行,飲食不下,大便不出:真香蒲末一兩,半夏曲六錢,川貝母五錢,蘇子四錢,茯苓三錢,白朮二錢,枳實、沉香各一錢。俱為極細末,煉蜜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二錢,豆腐漿送下。(《本草匯言》)
③治產後妒乳並癰:蒲黃草,熟搗,敷腫上,日三度易之,並葉煎汁飲之亦佳,食之亦得。(《經效產寶》)
備註除上述品種外,尚有下列同屬植物的全草亦同等入藥:
①線葉香蒲,雌雄花序不相連接,雄花序較雌花序為長;葉寬2~3毫米,葉鞘達莖中部以上。
②小香蒲,雌雄花序不連接,中間相距0.5~3厘米,雌花序長3~3.5厘米;葉寬2~3毫米,葉鞘多近莖基部。
③東方香蒲,雌雄花序緊相連接;葉狹長線形,寬6~8毫米。
摘錄《中藥大辭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