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頭蒼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鳳頭蒼鷹, 學名:Accipiter trivirgatus。又名:台灣蒼鷹、鳳頭雀鷹、粉鳥鷹,屬鷹科鳥類。是台灣常見的猛禽,在都市裡更是有機會可以近距離接觸。分布以東南亞為主,頭部鼠灰色,後面有一小搓羽毛(稱為冠羽),因此被稱為「鳳頭」蒼鷹的由來。分布於2000公尺以下的森林環境。[1] 鳳頭蒼鷹(Crested Goshawk Accipiter trivirgatus)是動物地理學上東方區(Oriental) 的特有種。 東方區是指亞洲喜馬拉亞山系(一直到閩浙山區)以南的廣大陸地和海島. 它和印尼蘇拉威西島鳳頭蒼鷹(Sulawesi Goshawk A. griseiceps)形成一個超種. 由於分佈在許多隔離的海島上,於是演化成11個亞種、指名亞種是蘇門達臘的(A. trivirgatus trivirgatus)、整個東方區除去印度南部、包括中國長江以南是印度亞種(Accipiter trivirgatus indicus).台灣的則有台灣亞種(Accipiter trivirgatus formosae)。一般文獻認定台灣亞種是所有鳳頭蒼鷹亞種中平均體型最大的。[2]
形狀特徵
頭部鼠灰色,後頭有一小搓羽毛稱為短冠。短冠通常低伏,不易見。有些個體有不明顯的白色眉線。喙及爪子彎曲銳利,眼睛金黃色或橙色,蠟膜黃綠色。背面深褐色或灰褐色。腹面白色有斑點,喉白,有1道粗而明顯的褐色喉央線,胸部佈有赤褐色縱紋。[3] [4]
生態習性
- 保育類2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不普遍留棲性猛禽。
- 食性:雜食性動物,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包括各種植物的芽、葉、莖、根、果實,以及菇類、昆蟲、蝦、蟹、魚類、哺乳類。牠們也會挖掘蟻窩和蜂巢。[5]不論體型大小,只要認為可以吃,牠就抓,甚至體型比自己大的獵物也不放過。例如:環頸雉(當初墾丁野放的就是被鳳頭蒼鷹吃了)、綠簑鷺。牠是全台灣唯一抓得到赤腹松鼠的鳥類,因為赤腹松鼠身手靈活,一般猛禽根本抓不到。
鳳頭對獵物處理方式頗為殘忍,通常是先吃內臟、腸子,然後吃肉,如果吃飽了就會把食物丟棄不吃!捕食時多停在樹上等待,鎖定獵物後就採急速俯衝方式捉取之。
棲地分布
台灣特有亞種。分佈於亞熱帶到熱帶地區的留鳥,範圍從喜瑪拉雅山南麓、印度西南與東北、斯里蘭卡、中南半島、民答那峨、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大陸西南、海南島到台灣。台灣則分佈本島各處山區1,5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針闊混合林、次生林,偶而到達3,000公尺。
飛行辨識
飛行時的鼓翼次數較其他猛禽頻繁,鼓翼弧度大且迅速,飛行路徑不甚規則,也比較不喜歡盤旋;盤旋時翼部常下壓成Λ,並急速顫抖。(抖翅行為,3月份開始較明顯,可能有宣誓領域的意味)另外有一個很好認的特徵是腰長明顯,尾下覆羽為雪白色,形成「白腰」。飛行翼部稍短,後緣「弧形幅度」明顯。[6]
參考來源
- ↑ 台北都會區鳳頭蒼鷹研究. 台灣猛禽研究會. 2019-06-26 (中文).
- ↑ 隨意窩-福爾摩沙鷹獵
- ↑ Accipiter trivirgatus formosae Mayr, 1949. 台灣生命大百科 (中文).
- ↑ ebird
- ↑ 保育類鳳頭蒼鷹吃什麼?縮時攝影全都錄!.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2013-06-19 (中文).
- ↑ 姜明雄. 森林殺手~鳳頭蒼鷹. 蓋幫傳奇 108學年度台中市長安國小602班 . 2016-12-26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