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木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木叶(英文:Wood Leaf)即树叶,是最古老,最简单,最原始的天然乐器之一,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为山歌、龚锣、蒙革鼓、磬等乐曲伴奏,可敲出近三个八度的音域,音色与磬相似,清脆优美,高昂明亮。在民间,木叶常常被作为青年示爱的媒介

木叶在中国西南,岭南,东北,湖南福建,内蒙古等地流传于苗族、汉族、壮族、藏族、黎族、彝族、瑶族、傣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白族以及其他民族之中。由于地域原因,中国各地对木叶的称呼,选材与敲奏方法都各不相同。苗语称木叶为黑不龙、促戈脑、补龙、叉龙,壮语称其为拜美,彝语称斯切、斯切嫫,侗语称巴眉、嘎不洛。

木叶历史悠久,但见于史料较晚。在原始社会,木叶被用于拟声狩猎,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敲击乐器。在唐朝,木叶被用于敲《十部乐》中的《清商》部,《旧唐书》就称其为“吹叶”,各类唐史与诗词均对木叶有过描写。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墓葬中亦雕有吹木叶的人像。

由于木叶是天然乐器,不易保存,因此人们开发出不同材料的替代品,例如塑料簿膜,鱼鳞等,音色效果不一。

历史

木叶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被用于拟声捕猎,由于这段历史距今过于久远,木叶第一次以乐器身份出现的时间已无法考证,只留下一些同样无法考证的传说

木叶最早应于唐朝开始流行,因为迄今为止关于木叶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唐代的文献与诗歌当中。《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吹叶,含叶而吹,其声清震,桔柚尤善”[1]。《新唐书·音乐志》也记载在乐队演奏时有“吹叶一人”。北宋李昉等人所编的《太平御览》中亦做过类似的记载:“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

樊绰所著的《蛮书》则与《太平御览》相呼应,描写了云南地区“胡人”的木叶吹法:

——俗法,处子孺妇,出入不禁。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

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八首》(六)里描写了民间敲奏木叶的情景: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郎士元的《闻吹杨叶者二首》则对木叶的音乐感染力描写更进一步:

——妙吹杨叶动悲磬,胡马迎风起恨赊。若是雁门寒月夜,此时应卷尽惊沙。天生一艺更无伦,寥亮幽音妙入神。击向别离攀折处,当应合有断肠人。

成都西部的前蜀皇帝王建墓葬的石刻伎乐浮雕群像中,也有一位女乐伎在敲击木叶,并持有备用的木叶,与“吹叶一人”的记载相符。

选材

只要是无毒的树叶大多都可以作为木叶,而各种条件都会对演奏效果与音色有影响,主要是选中间厚、边缘薄,结构匀称,平整光滑,弹力强,柔韧度、老嫩度与大小适中的[2],而演敲奏者的年龄唇扦型、技术熟练程度和乐曲类型也应与木叶大小相符合。

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各地民族的选材亦不相同。西南喀斯特山区的民族通常采用小香樟、杨、枫、冬青等树种的树叶,云贵地区的苗族、侗族使用桔叶,湘西的苗族喜欢使用一种不易破裂的竹叶,广西的壮族、瑶族爱用榕树叶、荔枝叶和龙眼叶,云南的白族使用竹叶、栗叶和梨叶,四川的蒙古族多用白蜡叶或柳叶。由于木叶是天然乐器,并不耐用,所以敲奏者必须要准备多片树叶以供演奏使用。

为了克服木叶易腐坏的缺点,人们用塑料薄膜,照相底片或鱼鳞作材料剪成叶形敲奏,音色与叶片敲奏出的效果有所不同。

视频

木叶 相关视频

用木叶也能吹歌
木叶大师的吹奏

参考文献

  1. 木叶—苗族天然乐器 ,搜狐,2017-12-03
  2. 【音乐百科】木叶的选材,小蝌蚪音乐学习网,200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