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含有過多、重複、或不必要的內部連結。 (2019年3月24日) |
目錄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前356年-前311年),又稱秦惠王或秦惠文君,嬴姓,考古名駰,傳世名駟,秦孝公之子,稱王前稱秦伯駰(駟),伯爵。
前325年,惠文王正式稱王,隨後韓國 (戰國)|韓、趙國|趙、燕國|燕、中山國|中山和宋國|宋也都先後稱王,史稱五國相王;同年秦昭襄王生。前311年,惠文王死,太子秦武王即位。
生平
嬴駰(駟)在身為太子時曾經殺人,因秦國變法,貴族犯法與庶民同罪,使得其太傅受到連坐之罰,公子虔受到劓刑,公孫賈受到黥刑,自己雖為儲君不能受刑法卻也遭到流放數年。
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駰(駟)繼位,是為秦惠文君。同年公子虔等告商鞅反,商鞅欲逃魏,魏拒之,返,入商邑,反,攻鄭(今陝西華縣)。秦軍攻商鞅,斬之於澠池,車裂其屍於咸陽,並滅其族。惠文君元年(前337年),楚、韓、趙、蜀來朝。惠文君二年(前336年),周顯王|周天子來賀;惠文君三年(前335年),惠文王舉行冠禮。惠文君四年(前334年),天子賜惠文王文武胙,齊、魏兩國國君彭城相王[1]。
惠文君五年(前333年),委任陰晉人公孫衍犀首為大良造。惠文君六年(前332年),魏割陰晉(今陝西華陰)與秦,秦更名為「寧秦」;惠文君七年(前331年),公孫衍與魏戰,虜其將龍賈,斬首八萬;惠文君八年(前330年),魏割河西地與秦,此地原屬秦,戰國初期為魏將吳起奪取[2]。
惠文君九年(前329年),渡河,奪取汾陰、皮氏,與魏王惠於應。同年圍焦,奪占焦[3]。
惠文君十年(前328年),張儀擔任秦國丞相。同年,魏割上郡十五邑與秦;
惠文君十一年(前327年),設立義渠縣(義渠本為戎人建立的國家),義渠君稱臣;歸還魏國的焦、曲沃(本為晉國重要都城,今山西曲沃)兩地[4]。
惠文君十二年(前326年),初次實行臘祭(彷效東方列國);惠文君十三年(前325年)四月戊午(四月初四,儒略曆3月9日),韓、魏兩國相互承認各自為「王」,秦相張儀攻陝(今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但把此地百姓交歸魏國[5]。
惠文王元年(前324年),稱王,更為元年。
惠文王三年(前322年),韓、魏太子來朝,張儀到魏國為相[6]。
惠文王五年(前320年),王游至北河(戎人之地,位於黃河之北)。
惠文王七年(前318年),樂池擔任秦國丞相,韓、趙、魏、燕、齊與匈奴的聯軍共同攻秦。秦使庶長嬴疾與聯軍在修魚苦戰,虜其將申差,敗趙將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人,為修魚之戰[7]。
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司馬錯伐滅巴、蜀兩國。《水經注》卷二十七引來敏《本蜀論》的記載惠文王用計滅古蜀:「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張儀、司馬錯尋路滅蜀,因曰石牛道。」同年秦攻奪趙中都、西陽兩地。
惠文王十年(前315年),韓太子蒼到秦國當質子,秦國攻奪韓國的石章;同年敗趙將泥;伐取義渠二十五城[9]。
惠文王十一年(前314年),秦將樗里疾(秦孝公之子,惠文王之弟)攻取魏國焦,在韓岸門處擊敗韓軍,斬首萬人,韓將犀首(公孫衍)逃走。同年,封公子通到蜀地。同年燕王噲讓國於其相子之,燕國大亂[10]。
惠文王十二年(前313年),秦惠文王與梁王(即魏王)會於臨晉;庶長嬴疾攻打趙國,俘虜趙將趙莊。同年張儀相楚[11]。
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魏章|庶長章攻楚國的丹陽(今湖北丹江口市),虜楚將屈丐,斬首八萬;又攻奪楚國的漢中(今陝西漢中),取地六百里,設置漢中郡[12]。楚國圍韓國的雍氏,秦使庶長嬴疾助韓攻齊,到滿,又助魏攻燕。
惠文王十四年(前311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服,蜀相陳壯殺蜀侯來降[13]。同年,惠文王病逝,太子嬴盪繼位,是為秦武王[14]。
人物評價
富大龍飾秦惠文王 富大龍飾秦惠文王 大批能臣造就了秦國在惠文王時代的輝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識人馭人的本領。秦惠文王即位後的第一個對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秦國的法治建設已基本成功,倒是獨掌大權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國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脅。秦國的法治建設是靠強力完成的,也就是商鞅所說的霸術。在法治建設完成後,秦國有兩個人是雙重性質的,秦惠文王和商鞅。他們由於擁有巨大的權力,既是法治的最強維護者,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徵只能是一個人。商鞅的悲劇根源就在這裡。就算秦孝公沒有暗示,秦惠文王也要除掉商鞅。象商鞅這種人,秦國不用,也必然是不會讓別國來用的。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後,以商鞅造反查無實證,公子虔和公孫賈純屬陷害為由,順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黨羽。秦孝公沒有完成的收尾工作,由秦惠文王出色地完成了。
秦惠文王重用張儀連橫破合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點。對張儀,贏駟求之,試之,任之,信之。在秦與到列國間複雜的邦交鬥爭中,多次逆轉危勢,擊潰五國滅秦之兵。繼孝公用商鞅之後譜寫了又一頁君臣合璧華彩篇章。自此,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國用士「不唯秦人」成為不變的路線。用張儀。又不唯采張儀之策。當張儀與司馬錯對是否平蜀發生激烈辯論時,贏駟毅然委任司馬錯領軍平蜀,展現了贏駟審時度勢,高屋建瓴的王者風範。
視頻
大秦帝國之縱橫-超燃! 秦惠文王嬴駟演講篇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為什麼第一件事就要殺死商鞅原來如此
秦惠文王殺商鞅是對還是錯呢? 孝公沒完成工作, 由秦惠文王完成了
參考資料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惠文君元年,楚、韓、趙、蜀人來朝。二年,天子賀。三年,王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齊、魏為王。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五年,陰晉人犀首為大良造。六年,魏納陰晉,陰晉更名寧秦。七年,公子卬與魏戰,虜其將龍賈,斬首八萬。八年,魏納河西地。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九年,渡河,取汾陰、皮氏。與魏王會應。圍焦,降之。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十年,張儀相秦。魏納上郡十五縣。十一年,縣義渠。歸魏焦、曲沃。義渠君為臣。更名少梁曰夏陽。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十二年,初臘。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為王,韓亦為王。使張儀伐取陝,出其人與魏。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十四年,更為元年。二年,張儀與齊、楚大臣會齧桑。三年,韓、魏太子來朝。張儀相魏。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五年,王游至北河。七年,樂池相秦。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八年,張儀復相秦。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九年,司馬錯伐蜀,滅之。伐取趙中都、西陽十年,韓太子蒼來質。伐取韓石章。伐敗趙將泥。伐取義渠二十五城。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十一年,摢里疾攻魏焦,降之。敗韓岸門,斬首萬,其將犀首走。公子通封於蜀。燕君讓其臣子之。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十二年,王與梁王會臨晉。庶長疾攻趙,虜趙將莊。張儀相楚。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十三年,庶長章擊楚于丹陽,虜其將屈丐,斬首八萬;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楚圍雍氏,秦使庶長疾助韓而東攻齊,到滿助魏攻燕。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蜀相壯殺蜀侯來降。
- ↑ 《史記·秦本紀第五》(卷五):惠王卒,子武王立。韓、魏、齊、楚、越皆賓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