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腦外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腦外傷指由於外物造成的、頭腦部肉眼可見的傷,一般可引起嚴重的後果。腦外傷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礙。這主要取決於損害是在腦組織的某個特定區域(局灶性)還是廣泛性的損害(彌散性)。不同區域的腦損害可引起不同的症狀,局灶性症狀包括運動、感覺、言語、視覺、聽覺異常等症狀。而彌散性腦損害常影響記憶、睡眠或導致意識模糊和昏迷。[1]

病因

突然的頭部加速運動,與猛擊頭部一樣可引起腦組織損傷。頭部快速撞擊不能移動的硬物或突然減速運動也是常見的腦外傷原因。受撞擊的一側或相反方向的腦組織與堅硬而凸起的顱骨發生碰撞時極易受到損傷。加速-減速損傷有時也稱為對側衝擊傷。即使顱骨沒有穿透,頭外傷時大腦也難以避免損傷。突然的頭部加速運動,與猛擊頭部一樣可引起腦組織損傷;頭部快速撞擊不能移動的硬物或突然減速運動也是常見的腦外傷原因。受撞擊的一側或相反方向的腦組織與堅硬而凸起的顱骨發生碰撞時極易受到損傷。加速-減速損傷有時也稱為對側衝擊傷。[2]

嚴重的腦外傷會牽拉、扭曲或撕裂腦內的神經、血管及其他組織。神經通路受到破壞,或引起出血、水腫。顱內出血和腦水腫使顱腔內容物增大,但顱腔本身不能相應擴大,其結果是顱內壓力升高,腦組織進一步遭到破壞。顱內壓力增加將腦向下推移,迫使上部的腦組織和腦幹進入與之相聯的孔道,這種情況稱作腦疝。小腦和腦幹可從顱底的孔道向脊髓移位。因為腦幹有維持呼吸和心跳的重要功能,所以腦疝常常是致命的。有時看來很輕的頭部外傷也可能引起嚴重的腦損傷。老年人頭傷後尤易引起大腦周圍的出血(硬膜下出血),服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的人也是外傷後硬膜下出血的高危人群。

檢查診斷

  1. 腦振盪綜合症:腦振盪後出現短暫意識喪失,一般30分鐘內恢復。醒後病人對受傷當時情景和傷前片刻情況不能回憶。病人可有頭痛,嘔吐,眩暈,易激惹,情緒不穩,缺乏自信,注意渙散,植物神經症狀如皮膚蒼白,冷汗,血壓下降,脈搏緩慢,呼吸淺慢等。
  2. 腦外傷所致昏迷:腦外傷後會發生久暫不一的昏迷,昏迷至恢復清醒過程,中間可有昏睡,渾濁,譫妄等。意識障礙時輕時重呈波動性。
  3. 腦外傷所致譫妄:譫妄一般由昏迷或昏睡轉來。有些病人在譫妄時的行為反映病前職業特點。許多病人表現抵抗,吵鬧,不合作,另一些更具攻擊性。可有恐怖性幻視,嚴重的病人可有混亂性興奮,甚至強烈衝動性暴力行為。譫妄可被朦朧和夢樣狀態等其他意識障礙所代替。
  4. 腦外傷所致遺忘綜合症:其最顯著的特點是遺忘基礎上的虛構,病人常易激惹。其持續時間比酒精中毒性遺忘綜合徵要短。
  5. 腦外傷所致硬膜下血腫:可在受傷後很快發生,常見頭痛和嗜睡。偶爾伴有譫妄性運動性興奮,約半數病人有視乳頭水腫。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特點是嗜睡,遲鈍,記憶減退,嚴重者出現全面性痴呆症狀,部分病人腦脊液壓力輕度升高,蛋白定量增加,外觀呈黃色。

症狀

  1. 腦震盪:以意識障礙及逆行性遺忘為特徵。輕者僅有短暫定向障礙,領會困難,分析與判斷力差,於數分鐘內恢復;重者可有意識喪失,多於半小時內恢復,醒後有逆行性遺忘、注意力渙散、思維困難、錯認或幻視,情緒障礙或行為異常,1~2周後逐漸消失。無明顯神經系統體徵。
  2. 氣壓性腦損傷:多於傷後立即昏迷,持續數小時,醒後頭痛劇烈,記憶困難與遺忘,焦躁不安與情感淡漠,有時對聲音極其敏感或失聽與不語,但其定向力、自知力及筆談能力良好(創傷性聾啞症)。多無神經系統體徵。
  3. 腦外傷後綜合徵:顱腦損傷後期常有腦外傷後綜合徵,臨床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徵,持續數月或遷延不愈;腦外傷後神經症,可有疑並焦慮或癔症樣表現;腦外傷性精神病,可呈現類精神分裂症或類躁鬱症狀態;腦外傷性痴呆、人格障礙或癲癇。
  4. 腦挫傷:傷後即有意識障礙,以朦朧、譫妄或混濁狀態常見,持續數小時至數日。有的經過一段清醒期後再次昏迷。醒後常有類似腦震盪的精神症狀。多有神經系統限局體徵、癲癇發作、顱內壓增高、腦膜刺激征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腦脊液呈血性,並可檢出各型吞噬細胞。腦電圖可出現瀰漫性高波幅慢波。[3]

診斷

  1. X線平片:判斷骨折、顱縫分離、顱內積氣、顱內異物。
  2. CT掃描:十分重要的手段,可以顯示血腫、挫傷、水腫的存在及範圍,也可看到骨折、積氣等,必要時可多次動態掃描,以追蹤病情變化。但後顱窩部位常有偽影干擾,顯像欠佳。
  3. MRI:雖然在急性期極少使用,但如後顱窩病變在CT顯示不佳時要考慮應用。對顱內軟組織結構顯像優於CT,可用在病情穩定後判斷受傷範圍和估計預後。
  4. 腰椎穿刺:可以測定顱內壓和化驗腦脊液。顱腦損傷伴有蛛網膜下腔出血時可以通過腰穿釋放血性腦脊液,同時又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
  5. 腦血管造影:已較少於用顱腦損傷診斷,但當懷疑有血管病變時應及時應用該檢查。無CT機時可根據血管形態確定血腫存在。
  6. 其它檢查手段:超聲波腦電圖、放射性核素成像等意義不大,很少直接用於顱腦損傷的診斷。

護理方法

  1. 注意居室的安靜、光線宜較暗、減少對病人的一切干擾。
  2. 病人記憶和智能受損時,使其表述症狀困難,因此症狀具有隱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點。需要全面仔細觀察病情變化。
  3. 對慢性期病人不要改變原有生活習慣。例如早起、洗漱、進食、物品放置等均可順其自然。儘量鼓勵個人生活自理和做自己喜歡的事。增強病人的責任心,如負責自己居室的門窗開關、清潔床頭桌、掃地等,使其對生活保持信心。
  4. 保持生活起居、飲食、睡眠的規律性。逐漸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5. 對有精神症狀的病人應注意避免激發精神症狀的各種因素。
  6. 按病情需要給予充足營養和水份,必要時鼻飼或靜脈高營養。

腦外傷患者的注意事項-腦外傷專題

處理腦外傷時的注意事項:

  • 腦外傷有時伴有其他部位的外傷,如骨折、肝脾破裂等內臟傷,所以處理顱腦外傷時應該格外注意。
  • 腦外傷後有一段昏迷時間,有的在受傷後即有意識喪失,神志不清,有兩種情況:
  1. 一是昏迷時間很短,在幾分鐘到30分鐘內清醒的多是腦震盪;有的無昏迷但對受傷前的事件記憶喪失,醫學上稱為逆行性遺忘。對這類傷員要絕對臥床,並嚴密觀察,因為少數傷員在這一清醒期後有顱內血腫壓迫腦組織再度昏迷時,需要急診搶救。至於一直清醒的傷員因腦水腫而有頭痛症狀的可給脫水劑治療,輕微頭痛症狀有時會維持一二個月,不必緊張,以後會逐步消失。
  2. 二是昏迷一直不醒,說明有腦挫傷、腦裂傷、顱內出血或腦幹損傷,要送醫院治療。

腦外傷的預防護理

  1. 腦外傷病人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魚、瘦肉、雞蛋、蔬菜、水果等)為宜。
  2. 注意勞逸結合,保證睡眠,可適當的進行戶外活動(顱骨缺損者要戴好帽子外出,並有家屬陪護,防止發生意外)。
  3. 告之患者顱骨缺損的修補,一般需在腦外傷術後的半年後。
  4. 按醫囑服藥,不得擅自停藥,出院後一個月門診隨訪。
  5. 加強功能鍛煉,必要時可行一些輔助治療,如高壓氧等。
  6. 外傷性癲癇患者按癲癇護理常規。

腦外傷的日常生活護理

  1. 保持生活起居、飲食、睡眠的規律性。逐漸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2. 對有精神症狀的病人應注意避免激發精神症狀的各種因素。
  3. 按病情需要給予充足營養和水份,必要時鼻飼或靜脈高營養。
  4. 注意居室的安靜、光線宜較暗、減少對病人的一切干擾。
  5. 病人記憶和智能受損時,使其表述症狀困難,因此症狀具有隱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點。需要全面仔細觀察病情變化。
  6. 對慢性期病人不要改變原有生活習慣。例如早起、洗漱、進食、物品放置等均可順其自然。儘量鼓勵個人生活自理和做自己喜歡的事。增強病人的責任心,如負責自己居室的門窗開關、清潔床頭桌、掃地等,使其對生活保持信心。

腦外傷患者的心理護理

  1. 對腦外傷所致人格改變病人需加強心理教育,幫助其認識存在的人格問題。逐步學會控制和克服不良行為。並注意做好家屬,和其他周圍人的工作,幫助他們正確對待病人的病態行為,妥善化解病人困難而緊張的人際關係。
  2. 要注意運用支持性心理護理的基本技術,尊重、關懷病人,並加強溝通。幫助病人了解疾病性質,解除顧慮,詳細了解病人以及家屬和朋友等情況,以便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與解決實際問題。促使早日恢復健康。[4]

腦外傷患者的康復護理

  1. 腦外傷病人較易發生智能障礙後遺症。應注意儘早開始各種機能訓練和康復治療護理。要加強日常生活,個人衛生,飲食,睡眠等基礎護理和培訓。尤其對生活不能自理者,要進行生活習慣訓練,防止精神狀態繼續衰退。病人只要不是嚴重痴呆應定時引導排便,養成規律解便的習慣。
  2. 肢體按摩應從遠端關節開始,應按肢體正常功能方向開始,先行被動運動。一開始因疼痛病人不願活動,此時應安慰鼓勵並稍加強制。活動從短時間小運動開始,逐步增量。應鼓勵儘早恢復自主活動。
  3. 對失語病人,堅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反覆練習,持之以恆的原則。先從病人受損最輕的言語功能着手,如運用姿勢性言語,眼神,手勢等進行交流。然後再用具體物品,單字,單詞,短句進行訓練。言語訓練時,發音練習要儘早開始。智能訓練過程,作業訓練應儘早進行。

腦外傷致精神障礙的護理

  1. 安全與生活護理:病室環境安靜舒適,光線柔和,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干擾。鼓勵患者個人生活自理,保持生活起居、飲食如睡眠的規律性,逐漸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行走不便的患者應攙扶,防止跌到。意識障礙、智能障礙等病情嚴重者由專人照料,加強生活護理,注意口腔和皮膚的清潔。臥床患者應保持床鋪整潔、平整、乾燥,每2 小時翻身一次,按摩受壓部位。興奮躁動的患者應加床欄,防墜床,必要時給予保護性約束。約束使用前向家屬說明使用目的和注意事項,取得理解配合,並注意保持肢體位於功能位置,約束帶下墊襯墊,鬆緊應適宜,注意觀察約束部位的皮膚顏色,只宜短期使用,定時放鬆。協助翻身,必要時局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保證安全舒適。
  2. 病情觀察:首先,要監測T、P、R、BP 等生命體徵的變化。此外,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思維、感知、行為、言語、記憶、定向力等,識別精神症狀,以便早期發現、及時治療。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病人可因各種原因引起自殺、自傷、衝動傷人、毀物等行為,所以,應密切觀察、嚴加防範。
  3. 藥物治療的護理:對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的患者給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此類藥物也會產生很多不良反應。體位性低血壓是吩噻嗪類藥物常見的副反應,用藥時要特別注意觀察患者的血壓變化,囑患者用藥後臥床休息,改變體位時動作要慢。此外,抗精神病藥物還容易引起錐體外系反應、粒細胞減少、過敏反應等。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精神藥物的基本知識及其副作用的臨床表現和護理,認真觀察治療後的反應,及時處理各種不良反應,確保用藥安全。
  4.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多接觸患者,態度和藹,言語謹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對敏感多疑的患者態度應自然大方,不要在其面前與他人竊竊私語,避免引起患者的猜測和不安。對興奮躁動的患者,可啟發誘導其合作,儘量減少刺激,避免激惹患者。對抑鬱及焦慮不安的患者,應多與他們交談,專心傾聽他們的訴說,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用通俗的語言給予解釋、指導,還可進行音樂放鬆治療,從而分散和減輕其焦慮及抑鬱情緒。
  5. 幾種常見精神症狀的護理
  • 智能障礙的護理:首先,進行智商測定和心理測量,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康復訓練計劃,注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包括動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一旦有進步要及時給予讚揚和鼓勵,以提高患者對訓練的興趣。訓練應反覆操作,不斷重複,以求逐步鞏固提高。
  • 譫妄狀態的護理:保證患者的安全,臥床患者要加床欄,防止墜床、跌傷抓傷等,可使用保護性約束。觀察並記錄幻覺、妄想及精神運動性興奮內容和形式。必要時匯報醫生給予藥物處理。拒絕進食者鼻飼流質供給營養和水分,保持水電解質的平衡。
  • 腦震盪後綜合徵的護理:腦震盪後綜合徵是各種腦外傷後最普遍的慢性後遺證 。主要表現為頭痛眩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對聲光敏感、情緒不穩及失眠。該綜合徵與社會心理因素有很大關係,如賠償等。護理上要做到將患者安置在環境整潔、舒適的病室,避免噪音和強光的刺激,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給予心理支持配合藥物治療,幫助患者了解疾病性質,疏導解決實際問題,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康復。
  • 人格障礙的護理:幫助患者認識自身人格方面存在的問題,逐步學會控制,克服不良行為。對家屬、親朋等周圍人做好宣教工作,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患者的病態行為,妥善化解患者的人際關係困難。此外,要加強監護和管理,避免患者對他人及社會造成干擾,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

六、健康教育:做好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對促進患者康復至關重要。家屬對患者要加倍關心、愛護,儘量避免激惹患者的言行,對他們不正常的行為不歧視,並給予充分理解,使他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在此基礎上,對精神症狀減輕或消失後進入恢復期的患者,可在家屬的配合下對患者進行行為矯正訓練,並應用認知療法幫助其分析病情,啟發患者進一步認識病態思維,促進自知力恢復,從而清除他們的錯誤信念,使他們變得通情達理,有效地預防精神殘疾。

預防

腦外傷的食療方法

腦外傷的食療一:

  • 組成:栝樓18克,半夏、天竺黃各12克,黃芩石菖蒲鬱金各9克,川芎3克,魚腥草15克,白芷、炙遠志、射干各6克,羚羊粉(沖服)0.6克。
  • 用法:4劑,每天1劑,水煎分2次胃飼。

腦外傷的食療二:

  • 組成:藿香半夏焦梔子車前子(包)各12克,金銀花連翹各15克,淡豆豉、射干各6克,薏苡仁25克,鬱金、黃芩、紫蘇葉各9克,厚朴5克,羚羊粉(沖服)0.6克。
  • 用法:4劑,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腦外傷的食療三:

  • 組成:大黃(後下)、厚朴芒硝(沖)各5克,人工牛黃(沖)0.3克,天竺黃焦梔子各12克,淡豆豉6克,羚羊粉(沖)12克,栝樓18克,炒枳實、石菖蒲、鬱金各9克。
  • 用法:4劑,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預防兒童腦外傷

幼兒在習步時期,由於肢體平衡性能較差,故常跌倒,跌傷頭顱,出現頭部血腫或頭皮青紫瘀血,輕則日後出現兒童多動症,智力低下,學習能力差,重則大腦受傷,導致癲癇、癱瘓、精神病或其他神經病的發生。

在一些兒童頭顱跌傷後,即使當時沒有症狀出現,腦組織也可能已經受到震盪損傷。所以家長對待頭顱跌傷後的兒童不可掉以輕心,須密切觀察一段時間。

為預防兒童腦外傷,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 儘量為兒童掃清可能導致跌傷的不安全因素。
  2. 讓兒童一年四季都戴上通風透氣的帽子,以減少跌倒時腦組織受到的衝擊震盪。
  3. 教育兒童在緊急情況下(如從高處跌下或在高速狀態下被撞倒)迅速用雙臂及雙手抱緊頭部。
  4. 平時加強兒童身體協調性及靈活性的訓練。

預後

  1. 腦外傷的預後因人而異,有的完全恢復,有的致殘,有的死亡。影響預後的因素主要取決於損傷哪些腦組織,以及損傷嚴重程度。許多大腦功能由腦組織的不同區域共同承擔,未受到傷害的腦組織可以代償部分受損的功能,因此可以部分恢復。
  2. 隨着年齡增長,大腦區域功能會相對固定。小孩的語言由大腦的幾個功能區控制,成年人語言功能區常局限於一側大腦半球。如果8歲以前左半球的言語中樞被破壞,右側半球幾乎可以完全代償其功能。但是在成年人,語言中樞損害以後會導致永久性失語。
  3. 視覺和肢體運動功能,是由一側大腦半球的某些區域控制,如果這些區域損害後,常引起永久的功能缺失。但通過康復治療,可以把不利的後果減至最低程度。
  4. 嚴重的腦外傷患者有時會導致遺忘,患者不能回憶意識喪失前後的事情,而一周內清醒的患者往往可以恢復記憶。有些腦外傷(即使很輕微)會引起腦外傷後綜合徵,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患者感頭痛和記憶障礙等。
  5. 慢性植物狀態是非致死性腦外傷後最嚴重的後果。長時間處於完全無意識狀態,但睡眠覺醒周期幾乎與常人無異。大腦上部的結構與複雜的精神活動有關,而下部的丘腦和腦幹控制着睡眠、體溫、呼吸和心跳。當大腦上部結構彌散性損害而丘腦和腦幹保持完好時,常會出現植物狀態。如果植物狀態長達數月,重新恢復的可能性不大,但植物人如果護理得當,可以存活達數年之久。

危害

  1. 腦損傷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礙。這主要取決於損害是在腦組織的某個特定區域(局灶性)還是廣泛性的損害(彌散性)。不同區域的腦損害可引起不同的症狀,這些特殊的局灶性症狀有助於醫生確定損傷部位。局灶性症狀包括運動、感覺、言語、視覺、聽覺異常等症狀。而彌散性腦損害常影響記憶、睡眠或導致意識模糊和昏迷。 
  2. 嚴重的腦外傷會牽拉、扭曲或撕裂腦內的神經、血管及其他組織。神經通路受到破壞,或引起出血、水腫。顱內出血和腦水腫使顱腔內容物增大,但顱腔本身不能相應擴大,其結果是顱內壓力升高,腦組織進一步遭到破壞。這時,顱內壓力增加將腦向下推移,迫使上部的腦組織和腦幹進入與之相聯的孔道,這種情況稱作腦疝。小腦和腦幹可從顱底的孔道向脊髓移位。因為腦幹有維持呼吸和心跳的重要功能,所以腦疝常常是致命的。
  3. 嚴重的腦外傷患者有時會導致遺忘,患者不能回憶意識喪失前後的事情,而一周內清醒的患者往往可以恢復記憶。有些腦外傷(即使很輕微)會引起腦外傷後綜合徵,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患者感頭痛和記憶障礙等。

視頻

腦外傷後遺症能恢復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