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村慈圣宫

大村慈圣宫
图片来自top10place

大村慈圣宫,位于台湾彰化县大村乡摆塘村,主祀神祇为天上圣母(妈祖)老四妈,左殿配祀注生娘娘,右殿配祀九天玄女,外观为中国北式庙宇建筑,庙观庄严肃穆清静,为大村乡内著名之庙宇,信徒遍布台湾各地,香火鼎盛。 大村慈圣宫起源于中华民国八十二年,原在埔心乡埤霞村(旧名圣安宫)显异救世,后于民国八十九年迁移大村乡(更名慈圣宫),由于天上圣母(妈祖)老四妈,曾乩示原为佛教比丘尼,生于战乱并奉行救苦,积劳成疾致而亡。后得玉皇大帝证感其心,念其苦行善举并体念人间苦难,玉帝企盼其渡化庇护有缘众生,颁赐其神位为天上圣母(妈祖)老四妈,并奉旨于现地济世,渡化有缘众生,庇祐启示诸有缘弟子奉行善举,进而得以化解灾厄,增福增寿。

目录

建庙沿革及碑记

慈圣宫奉祀主神 天上圣母 老四妈,左殿配祀 注生娘娘,右殿配祀 九天娘娘,并奉 天上圣母谕礼祀诸神于殿内享万世心烟。诚祈神庥庶黎,指觉迷津,启正人心,昇而祐国护民,世道安然。殷望皈信 圣母者得心习圣人之道,并勤耕福田以助世间苦难,始为本宫执事启建永基庙堂之意。兹将本宫沿革及建庙史记文载于后,诚供后世为记以遵前人步履进而扬之。

民国八十二年(岁次癸酉)由大村乡茄苳村人吴清潭,得缘于埔心乡圣安宫,奉 天上圣母 谕令协助神务,并遂于次年组织管理委员会,由高炎河、张美新、吴和泉、陈文明、郑瑞琪、蔡进兴、吴进源、吴芳宾、张进源等人管理会务。期自民国八十七年(岁次戊寅)农历四月间,天上圣母 老四妈,始降员林镇高文首家府,圣灵附于其次子高炎河之身,并指示其济世旨意。后于该年六月十八日礼置天台奉领玉旨济世。施方历二年馀,由于神迹屡现,威灵显赫,皈信者逾增,再经圣母指示其辖境地渡世因缘,遂于民国八十九年(岁次庚辰年)五月十八日迁移大村乡张进源家府借地济世,并恩奉玉旨改赐道场名为“慈圣宫”,并于民国九十年一月重新组织管理委员会,推举许时恩先生膺任主任委员,林锡铭、高文首先生膺任副主任委员,协助济世神务。

本宫诸善奉 圣母教化:“宣扬民间信仰广植福田;凝聚慈善资源济助群生”之理念,正导炉下信士行善植福,并化具体作为,进于民国九十一年续成立“社团法人慈圣功德慈善会”。兹藉以广大善信资源汇聚,实行社会慈善公益。适时该会地与本宫系为借用之处所,工作推动二年馀,场地较为受限且不敷使用,若不觅寻其它处所,难续以推动公益之各项工作。

民国九十三年,时任主任委员林锡铭先生,遂而提议觅地筹建,委由吴清潭、陈文明先生拟具筹建计划,该年六月二十七日成立筹建委员会,并推举陈汉梁先生担任主任委员,正式推动“大村慈圣宫暨慈善会馆”筹建工作。筹建推动历二年馀,累计捐款肆佰馀万元,民国九十五年觅得大村乡摆塘村慈祥段七零九地号农地,面积三点一七台分,以陆佰玖拾柒万肆仟元购入,后委由代办公司办理“宗教事业计画案用地及建筑设计”,总费用近壹佰柒拾万元。民国九十八年一月十一日举行奠基典礼,同年二月收至彰化县政府之府民宗字第0980044207号核准文函,于该年十月十八日经公开招标结果,将庙宇主体工程以壹仟参佰壹拾万陆仟元,发包于恒信营造有限公司承造。发包工作完成后陈汉梁主任委员遂于次年卸下重任,后续委由王旺竹先生,接任主任委员职务推动后续工作。民国九十九年七月二十九日,再经会议决议,续将第二期修饰工程以伍佰伍拾万元发包于同公司承造,建庙工程历时一年又十个月竣工,整体筹建计画共进行七年又二个月,遂完成全部筹建工作。并于民国一佰年九月十一日(岁次辛卯年八月十四日),恭请 天上圣母 老四妈暨诸圣真登龛入火安座,与慈善会馆同步正式启用。

慈圣宫筹建意旨为代天宣化发扬慈善公益,兴建庙宇以弘扬天上圣母慈悲德泽、教化世人以孕育行善志士,投入实际公益工作,造服社会、协助扶持苦难世人。募建过程承蒙十方善信,共力扶持而得竟其功。本著庙基永世,为尔后代代相传之贤德,兹念前人建庙意旨,会心并虔心扶持慈善公益,永续造福世人,特志碑详载以记并祈毋违善愿为要。

天上圣母 老四妈 赐训文

昔受之天恩,恩眷念吾累世修真。常遵圣德,克己以养身心,凡诸百苦,三灾八难吾当持正气以对,劫数虽临吾身仍不转修真之志,历其百般之考炼,终成灵化归真。称“修”者,非为自欲之私迷其境而乱作为,当惑解其身、心、灵之净化,思六道之苦而生“修持”之心也。 修“身”者,了浊世之欲,不为汲汲取欲为自足也,当知生来寂空,去也寂空,凡事以成就利他为愿,终得去凡“身”也。 修“心”者,明圣真之道,悟行习其涵理为会用也,当能知行合一,怀慈含悲,百般以正道导善为志,修真乃具“心”也。 修“灵”者,悟轮回之苦,觉察行世身心具修净也,脱解六道业报,消因离果,诸事以勤耕福田为本,超凡真归“灵”也。 于今,吾心甚慰之,临慈圣受天命以来,随吾门下习圣真之道者,皆能体悟天理,凡一切事多能以善为本,进而发大宏愿,启建庙堂以扬善业,吾望后传诸善立愿袭随者,进吾此门皆谨记此愿因,事奉圣务切莫违此因也。吾赐后随者之要义,后世均须持之,奉遵示训勿怠勿忽。 岁次庚寅年腊月降

慈圣宫宗旨

(宣扬民间信仰广植福田,凝聚慈善资源济助群生) ,从常民文化传承中了解台湾民间信仰,深入体验三教综合的教育涵义,宣扬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信仰真缔,转而修正自我各项行为的指标,达到身、心、灵的升华,了解生老病死的人生常态,充实生命福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借由群体慈悲行善的宗旨共识,教育及整合公益的力量及目标,发扬并实践以救助正受生命考验的众生,先救急苦再救其心,使其归于正道,祥合家庭及社会,复而齐心续助一切云云众生,众贤诸善如此循序渐近增进福田圆满,则终免再沉轮回六道之苦,归回圆觉真道。

相关组织

  • 大村慈圣宫管理委员会(本宫管理单位)
  • 彰化县慈圣功德慈善会(公益慈善单位-非营利组织)
  • 大村慈圣宫樱花欧洲村天上圣母会(自发性神明会组织)

寺庙

东亚传统宗教供奉神灵神话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统称为庙宇[1]。一般包括道观佛寺庙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庙,但一些圣贤的家庙亦受宗族以外的信众参拜,故这些家庙同时事实上有著祭祀以及让信众祈求庇佑用的性质。道教宫观可称宫庙,佛教寺院可称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称祖庙宗庙,皇家太庙明堂则合称为庙堂

由于东亚传统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响、习合的情况,如佛道双修、三教合流神佛习合等,加上与民间信仰巫觋宗教合流,因此庙宇的名称、性质多变,甚至同一间庙宇同时具备多种性质。

建筑

除了一些单体式且不设前院的庙宇外,一般都有一个独立的为入口,如神道坊(庙宇牌坊)、山门鸟居等,也代表进入庙宇结界范围。入门之后为神道,可通往参拜之处。

庙宇主体建筑称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后来也指供奉仙真圣贤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宝殿,有些则称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规模较大的寺庙常有多个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庙宇周围会有镇守の森,有守护庙宇的神圣意义,也有些是作为风水林

类型与名称

“观”,原指宫殿的高大门,后因历代帝王常请方士或道士夜观星象、制定历法于“观”,后来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观,也作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筑物名称,如玄妙观白云观。一些规模较大的道观会以“宫”命名,两者又合称“宫观”。

民间信仰中的寺庙命名多元,传统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为帝、后、妃或王爷级的寺庙才会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宫”命名。例如妈祖曾先后在元代清代皇帝册封为天妃、天后,于是部分妈祖庙命名为天妃宫、天后宫;关羽被尊为协天大帝,于是一些关帝庙也命名为协天宫;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庙宇也会称为“宫”,如香港、澳门一些由民间释教信徒开设的观音庙名为水月宫。今日多数神庙都称“宫”。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为高阶神明的庙宇,供奉三清的庙宇名称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庙宇名称包含北极殿、真武殿等。

寺庙原指“寺院”“寺”原系朝廷办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为官廨别称。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曾将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几个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渐成为僧人居所代称。故后世称为寺或院,佛教僧侣修行、礼佛与居住的道场,如中国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与香港“三大古刹”之一“青山禅院”,并随著汉传佛教传播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琉球伊斯兰教之礼拜堂称之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来是指结草为屋,后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专指仅有女性出家众(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场所如新北市石碇区莲池庵。也有一些民间释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庙宇命名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庙宇也有命名为“庵”如福州白龙庵

”本来指位于山窟或依山崖处据险而筑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也常命名为清水岩

“洞”系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后来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越南等地,因为民间释教与民间信仰合流,而成为庙的代名词之一。

儒教的寺庙包括祭祀孔子孔庙,以及祭祀圣贤、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贤的祠又被民众视为祈福消灾的神明,遂与民间信仰结合变成民间寺庙,例如祭祀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庙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处,部份庙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岁代天府、奉祀池府千岁海埔池王府、奉祀张李莫府三千岁的五条港安西府、奉祀张天师天师府或广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审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厅,作为庙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湾斋教扶乩之场所亦常称为“堂”,例如壹善堂劝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菩提讲堂一贯道场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圣堂”等。

“坛”是举行祭祀的高台,在古代东亚常与政府祭祀相关,如天坛地坛先农坛、厉坛等,其中天坛、天公坛也成为常见祭祀玉皇上帝的庙宇名称,如新竹天公坛台湾首庙天坛。另外,一般私人设立的神坛也常称“某某坛”。

“庙”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为祭祀场所名称,如武庙文昌庙文武庙妈祖庙王爷庙城隍庙义民庙、祭祀后羿三嵕(zōng)庙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庙称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对于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称为神宫,小型的神社则称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传统信仰中的寺庙,除了与中国相同的类型外,村社里还有一种称为“亭 (越南)|Đình|亭”的寺庙,供奉村社保护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场所称为“御岳”,其中一些属于寺庙形式。

参考文献

  1. 道教宫庙组织或管理章程范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