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湖北省,簡稱「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位於中國中部地區,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北緯29°01′53″—33°6′47″、東經108°21′42″—116°07′50″之間,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占中國總面積的1.94%。最東端是黃梅縣,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來鳳縣,最北端是鄖西縣。
湖北省地勢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總面積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區占20%,屬長江水系。湖北省地處亞熱帶,全省除高山地區屬高山氣候外,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1]
截至2018年末,湖北省下轄12個地級市(其中一個副省級市)、1個自治州、4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共有25個縣級市、36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常住人口591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9366.5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547.51億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7088.95億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8730.0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9.0:43.4:47.6。
目錄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湖北省共轄13個地級行政區,包括12個地級市(其中一個副省級市)、1個自治州,分別是武漢市、黃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陽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荊州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包括3個縣級市、1個林區,分別是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神農架林區。湖北省人民政府駐武漢市武昌區洪山路7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湖北省位於中國中部,長江中游,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6′47″之間,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
地形地貌
湖北省正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湖北省地勢呈三面高起、中間低平、向南敞開、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山地、丘陵和崗地、平原湖區各占湖北省總面積的56%,24%和20%。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湖北省西、北、東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當山、桐柏山、大別山、幕阜山等山地環繞,山前丘陵崗地廣布,中南部為江漢平原,與湖南省洞庭湖平原連成一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邊緣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趨勢。
氣候特徵
湖北省地處亞熱帶,位於典型的季風區內。全省除高山地區外,大部分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充沛,雨熱同季。 日照 湖北省大部分地區太陽年輻射總量為85—114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實際日照時數為1100—2150小時。其地域分布是鄂東北向鄂西南遞減,鄂北、鄂東北最多,為2000—2150小時;鄂西南最少,為1100—1400小時。其季節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兩季因地而異。
氣溫 湖北省年平均氣溫15℃—17℃,大部分地區冬冷、夏熱,春季氣溫多變,秋季氣溫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2℃—4℃;7月最熱,除高山地區外,平均氣溫27℃—29℃,極端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全省無霜期在230—300天之間。
降水 湖北省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間。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遞減趨勢,鄂西南最多達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顯的季節變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間,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間。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強度最大,是梅雨期。
水文概況
河流 湖北省境內除長江、漢江幹流外,省內各級河流河長5千米以上的有4228條,河流總長5.92萬千米,其中河長在100千米以上的河流41條。長江自西向東,流貫省內26個縣市,西起巴東縣鯿魚溪河口入境,東至黃梅濱江出境,流程1041千米。境內的長江支流有漢水、沮水、漳水、清江、東荊河、陸水、灄水、倒水、舉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漢水為長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境內由西北趨東南,流經13個縣市,由陝西白河縣將軍河進入湖北省鄖西縣,至武漢匯入長江,流程858千米。
湖泊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稱。境內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漢平原上。現有湖泊755個,湖泊水面面積合計2706.851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洪湖、長湖、梁子湖、斧頭湖。
土壤類型
湖北省共有14個土類,32個亞類,138個土屬,455個土種。
植被條件 按中國植被分類原則和系統,湖北省自然植被分為4個植被型組:針葉林、闊葉林、灌叢和水生植被;12個植被型:寒溫性針葉林、溫性針葉林、暖性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落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竹林、常綠針葉灌叢、常綠革葉灌叢、常綠落葉闊葉灌叢和水生植被等,30個群系組,124個群系。
自然資源
粗體文字水資源
2015年,湖北省地表水資源量991.15億立方米,折合徑流深533.2毫米,比2014年偏多11.9%。其中長江流域地表水資源量986.29億立方米,折合徑流深534.4毫米,偏多11.9%;淮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量4.87億立方米,折合徑流深359.2毫米,偏多7.8%。
植物資源
湖北省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海拔高低懸殊,樹木垂直分布層次分明,優越的森林植被呈現出普遍性與多樣化的特點。
湖北省已發現的木本植物有105科、370屬、1300種,其中喬木425種、灌木760種、木質藤本115種。這在全球同一緯度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全省不僅樹種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有不少珍貴、稀有孑遺植物。除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水杉、珙桐、禿杉外,還有二級保護樹種香果樹、水青樹、連香樹、銀杏、杜仲、金錢松、鵝掌楸等20種和三級保護樹種秦嶺冷杉、垂枝雲杉、穗花杉、金錢槭、領春木、紅豆樹、厚朴等21種。藤本植物,種類多且分布廣,價值較高的有爬藤榕、苦皮藤、中華獼猴桃、葛藤、括婁等10多種。全省的草本植物有2500種以上,其中已被人們採制供作藥材的有500種以上。
動物資源
湖北省在動物地理區劃系統中屬東澤界、華中區,有陸生脊椎動物687種,其中兩棲類48種、鳥類456種、爬行類62種,獸類121種。全省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112種。其中,屬一類保護的有金絲猴、白鸛等23種;屬二類保護的有江豚、獼猴、金貓、小天鵝、大鯢等89種。全省共有魚類206種,其中以鯉科魚類為主,占58%以上,其次為鰍科,占8%左右。全省魚苗資源豐富,長江幹流主要產卵場36處,其中半數以上在湖北境內。
礦產資源
湖北省礦產資源豐富,全省已發現礦產136種(不含亞礦種,下同),約占全國已發現礦種數的81%;其中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87種,約占全國已查明資源儲量礦產的56%;已發現但尚未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有49種。
列入《湖北省礦產儲量表》的礦種有80種(石油、天然氣、地熱、鈾、釷、地下水、礦泉水等未列入)。已上《湖北省礦產儲量表》礦區956個,礦產地1287處,產地數較多的礦產有:煤、鐵、磷、石灰岩、銅、金、硫鐵礦、銀、礦鹽、鈮、鉭、芒硝、白雲岩、粘土、石煤等。1287個礦產地資源儲量規模為中、小型的礦產地占90%,大型、特大型的礦產地僅占6.9%。磷、礦鹽、芒硝、石膏、鐵、銅、金、銀、石灰岩等是湖北省具有優勢的礦產。化肥用橄欖岩、碘、溴、石榴子石、累脫石粘土和建築用輝綠岩居全國首位。保有資源儲量位於全國前10位的礦產有57種。按2000年底保有礦產資源儲量,全國統一計算的礦產資源潛在價值,湖北省為14728億元,居全國第14位;人均潛在總值2.48萬元,居全國第17位。
截止到2017年底,湖北省累計已發現礦種150種,累計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91種。2018年新發現礦產地共計11處,其中大型1處,中型2處,小型8處。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917萬人,其中,城鎮3567.95萬人,鄉村2349.0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0.3%。全年出生人口68.20萬人,出生率為11.54‰;死亡人口41.37萬人,死亡率為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54‰。
交通運輸
交通
公路 截至2016年末,湖北省公路總里程26.02萬千米、公路密度139.96千米/百平方千米,實現100%的縣市通國道、99%的縣市通一級及以上公路、100%的鄉鎮通國省道、98%的鄉鎮通二級以上公路、100%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 。截至2017年6月底,湖北省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總里程達7193千米,已通車裡程6204千米。
鐵路 湖北省境內的鐵路線有京廣線、京九線、武九鐵路、襄渝線、漢丹線、焦柳線、長荊線、宜萬鐵路、渝利鐵路;高鐵有京廣高鐵、漢宜客運專線等。
水運 截至2016年末,湖北省內河航道通航里程總計8637.95千米,其中33.5千米四級航道升為三級航道、78.2千米五級航道升為三級航道。等級航道所占比重為71%,三級及以上航道所占比重為21.8% 。全年水運建設投資完成66.5億元,新增三級以上高等級航道110千米。漢江沙洋港、仙桃港、丹江口港及黃梅小池濱江綜合碼頭等先後開港,新增港口通過能力2200萬噸。全省港口吞吐量達到3.5億噸,比2015年增長6.4%。完成水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3.5億噸、2624.5億噸千米,增長8.9%、7.2%。全省貨船平均噸位達1880載重噸,萬噸船舶運力規模以上企業達105家。
航空 武漢市是中國航空運輸中心之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的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華中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航空港,是全國十大機場之一,空中航線共200餘條。省內有航線通往省內及省外和國際航線共20餘條。
湖北省擁有的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宜昌三峽國際機場、襄陽劉集機場、恩施許家坪機場、神農架機場、十堰武當山機場等民用機場以及規劃的武漢第二機場和鄂東機場等。
運輸 2018年,湖北省完成貨物周轉量6605.49億噸千米,比上年增長5.2%;旅客周轉量1348.98億人千米,下降1.2%;公路總里程達275039.31千米,增長2.1%;高速公路里程達6366.86千米,增長1.8%。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湖北省共登記重大科技成果1365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40項,應用技術成果1300項,軟科學成果25項。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28835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237.19億元,合同金額比上年增長16.1%。年末,共建有190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52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全省具備向社會出具檢測報告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有91個,其中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37個。累計有16144家企業通過ISO9000體系認證;企業獲得強制性認證證書16813張。法定計量技術機構有165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234.7萬台件。全省天氣雷達觀測站點有14個,衛星雲圖接受站點17個。地震遙測台網3個,地震台站47個。
教育事業
2018年,湖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42.7萬人,在校生143.8萬人,畢業生37.5萬人;研究生招生5.3萬人,在校研究生14.8萬人,畢業生3.7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6.1萬人,在校生45萬人,畢業生13.8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7.7萬人,在校生82.4萬人,畢業生27.6萬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58.8萬人,小學在校生366.6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74.1萬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湖北省共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86個,群藝館、文化館125個,公共圖書館116個,博物館157個。電影放映管理機構96個,放映單位1663個。廣播電台6座,電視台6座,廣播電視台77座,有線電視用戶1119.6萬戶。全年出版全國性和省級報紙9.1億份,各類期刊1.2億冊,圖書2.5億冊。
體育事業
2018年,湖北省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共獲得冠軍77項次、亞軍48項次、季軍39項次,其中奧運會項目最高水平比賽冠軍14項次、亞軍11項次、季軍5項次;在各類全國比賽中,獲冠軍172項次、亞軍149項次、第三名167項次,其中,全運會項目全國最高水平比賽中冠軍30項次、亞軍31項次、第三名31項次。全年銷售體育彩票130.6億元。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湖北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6492家,其中醫院996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4913家,專業公共衛生機構508家;全省共有衛生計生人員總數51.7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5.1萬人,註冊護士19萬人;全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39.5萬張,其中醫院床位28.3萬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床位1.6萬張,衛生院床位7.9萬張。
勞動就業
截至2018年末,湖北省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5%,比上年末下降0.04%。全省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0.95萬元/人,比上年提高8.5%。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湖北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601.3萬人,其中,在職職工1047.2萬人,離退休人員554.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283.3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05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532.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676萬人;參加生育保險540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590.8萬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6.1萬人。
社會福利
2018年,湖北省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37.8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33.8萬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1.5萬人。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截至2018年末,湖北省各類社會福利收養床位37.7萬張,城鎮社區服務中心、站共計4867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04.6億元。
環境保護
2018年,湖北省長江幹流總體水質狀況為優。監測的18個斷面水質均達到Ⅱ—Ⅲ類,其中Ⅱ類占61.1%,Ⅲ類占38.9%。與上年相比,監測斷面保持不變,長江幹流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歷史文化
方言俚語
楚地由於位處江漢及漢淮之間,北方的華夏語、西方的藏緬語、南方的苗瑤語和東南的壯侗語都在楚地接觸和交流,所形成的楚語自然是吸收了多種語言成分而詞彙豐富多彩、音聲別具一格的方言。楚國語言屬華夏語言系統,在語音、詞彙上具有較多的自身特點。孟子曾用南蠻言這個比喻,形容楚人語音的奇特難懂。
春秋以後,隨着各地經濟文化聯繫的加強,各族人民相互學習,彼此促進,楚國成為南方各族的融合中心,在語言上,楚人也起着溝通夏夷、消除隔閡的作用。在揚雄《方言》中,楚與魏、衛、宋、鄭、韓,吳、齊、巴、秦之中的某一地區共有的方言詞彙約70個,其中與吳共有者占了一半以上,反映楚、吳方言比較接近。
文物古蹟
湖北省文物點有1.5萬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4處。全省有武漢、荊州、襄陽、隨州、鍾祥等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屈原出生的秭歸縣;被譽為「東方第八大奇蹟」的曾侯乙編鐘;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和越王勾踐劍、商代的盤龍城、西漢沿革至今的問津書院。湖北省蘄春縣是明代偉大醫學家李時珍的故里、武當山的道教建築群及武術、漢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全省還有以荊州古城、蒲圻赤壁、襄陽古隆中、當陽長坂坡為代表的三國文化。
武當山古建築群,位於湖北省十堰武當山風景區內,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宋、元時進行規模建築。明成祖朱棣將武當山道場闢為皇室家廟,永樂歷時12年,建成8宮、2觀、36個庵堂、72岩廟等33組建築群,總建築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年間又大規模維修和擴建。武當山古建築群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129處,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占地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明顯陵,明代皇陵,位於鍾祥市郢中街道辦事處皇城村松林山。陵區面積約50萬平方米。為明世宗嘉靖皇帝生父朱祐杬和生母蔣氏的合葬墓。布局按帝制「三朝兩宮」式和「天子五門」制式排列;四周環黃瓦朱牆,牆高6.5米,厚1.9米,周長4730米。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