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狄更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英语: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最伟大的作家[1],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在其有生之年就已有空前的名声,在二十世纪时他的文学作品受到评论家和学者广泛的认可。狄更斯的小说和短篇故事继续广为流行[2][3]

狄更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有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的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写了十五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随笔、游记、时事评论、戏剧、诗歌等,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了卓越的贡献,一百多年来他的代表作《双城记》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早年

狄更斯1812年出生于朴次茅斯,是伊丽莎白·巴洛的第二个孩子。狄更斯5岁时全家就迁居查塔姆,10岁时又搬到康登镇(Camden Town,今属伦敦)。

约翰·狄更斯因债务问题而入狱,一家人随著父亲迁至牢房居住,狄更斯也因此被送到伦敦一家鞋店作学徒,每天工作10个小时。或许是由于这段经历,备尝艰辛、屈辱,看尽人情冷暖,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更关注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小说块肉馀生录中,就是描写了自己这一段遭遇。

不过后来由于一笔遗产而令家庭经济状好转,后来又转入报馆,成为一名报导国会辩论的记者。狄更斯并没有接受很多的正规教育,是靠自学成才。

记者生涯

狄更斯后来成为一名《晨报》的国会记者,专门采访英国下议院的政策辩论,也时常环游英伦采访各种选举活动。他开始在各刊物上发表文章,并最终收集成《博兹札记》出版,这是他的第一部散文集。但真正使他成名的是1836年出版的《匹克威克外传》,全书透过匹克威克与三位朋友外出旅行途中的一连串遭遇,描写了当时英国城乡的社会问题,一开始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太多的焦点,第一年只销售500册,到了1837年春天,《匹克威克外传》成为英国社会争相讨论的话题,社会上出现了“匹克威克热”,英国城市的街头出现各种各样与匹克威克有关的商品,最后此书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作。

创作生涯

之后狄更斯连续出版了多部广受欢迎的小说,包括了《孤雏泪》、《尼古拉斯·尼克贝》和《老古玩店》。1841年完成了《巴纳比·拉奇》后,狄更斯前往他所向往的美国。虽然他在那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狄更斯最终依然对那片新大陆感到失望。他在美国的见闻被收入进其在1842年出版的《美国纪行》。

1843年他出版了引起极大反响的小说《小气财神》,这部小说是他的圣诞故事系列的第一部。随后他又以自己的美国之行为背景,发表了另一部小说《马丁·翟述伟》。1844至1846年间狄更斯游历了欧陆各国,在旅行期间继续进行写作。1849年他出版了自传题材的小说《块肉馀生录》,这部小说的内容与狄更斯的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狄更斯之后的小说显得更为尖锐并具批判性,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了《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

1850年,狄更斯创办了自己的周刊《家常话》,收录了自己和其他一些作家的小说。1859年另一份刊物《一年四季》也开始发行。狄更斯本人的多部作品都是最先以连载的形式在这两份刊物上发表的。

狄更斯不仅是一位多产的写作者,也是一位积极的表演者。他把公众朗读会(public readings)化作两小时独角戏剧表演,而“速书”(prompt books/prompt copies)则是他为此所作的准备记录:在原作上划框,择要而出,省去枝蔓,偶尔添点新笑话——对这位天才的表演者,人物表情记号是不需要的。狄氏朗读/演剧会始于1853年12月,至其生命终了,十余年间行脚遍及大西洋两岸。“速书”是狄更斯为自己写的舞台说明(stage directions),为狄更斯研究和后来的衍生戏剧/影视创作提供了鲜活的参照[4]

狄更斯一生刻苦勤勉,繁重的劳动和对改革现实的失望,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6月9日狄更斯因脑溢血与世长辞,临终时他的第一部侦探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也未能完成。在遗嘱里,他希望以“节俭、低调和完全私人的方式”就近安葬于罗彻斯特座堂。但其家人随即接到维多利亚女王御旨,令狄更斯葬于西敏寺的诗人角。他的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5]

作品

块肉馀生录》、《远大前程》、《孤雏泪》、《尼古拉斯·尼克贝》和《小气财神》被认为是狄更斯最优秀的几部作品,特别是带自传体性质的小说《块肉馀生录》被很多人视作是狄更斯的代表作,而另一部作品《小杜丽》则以其尖酸刻薄的讽刺闻名。狄更斯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对社会的看法与批判。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社会阶层与贫穷的猛烈抨击者。

狄更斯对戏剧的热爱从他的作品《尼古拉斯·尼克贝》就可以看出来。他本人也是一名成功的演员,他多次出访别国进行演出活动。狄更斯的文笔浮华,如诗一般美丽,但时常又语带幽默地讽刺英国的上流社会。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狄更斯的写实主义写作观点在中国引起了许多文人的注意,老舍经由阅读狄更斯的作品体会到不必在意中国小说文体的拘束:“写就好,管他甚么”[6];另外更多的文学家则是透过林纾的翻译接触到了英美文学而获得了启发。

狄更斯主要作品列表

影响及纪念物

许多和狄更斯有关系的地点都有纪念狄更斯生平及作品的博物馆及活动,例如在朴次茅斯的狄更斯故居博物馆就是在他出生的地方。狄更斯的朋友John Forster收集许多狄更斯小说的手稿,打字机的样张,第一版及插图,都保存在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7]。 狄更斯的遗嘱规定不要为他设立任何纪念馆。1891年在费城附近设立一座真人大小的狄更斯雕像,在澳洲雪梨的世纪公园有另外一座真人大小的狄更斯雕像[8]。2014年为纪念狄更斯出生满202年,在狄更斯的出生地朴次茅斯也有一座真人大小的雕像,是由狄更斯的后裔Gerald Charles Dicken所资助[9][10]

相关条目

注释

  1. Black 2007,第735页.
  2. Mazzeno 2008,第76页.
  3. Chesterton 2007,第100–126页.
  4. source: Dickens Museum, London
  5. 原文为“He was a sympathiser to the poor, the suffering, and the oppressed; and by his death, one of England's greatest writers is lost to the world.
  6. 许正林. 老舍的写实小说观念与英国文学的影响. 中国语言课程网. 2007-12-05 [2014-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4) (中文). 
  7. Jones 2004,第104页
  8. "Down Under with Dickens". Sydney Morning Herald". Retrieved 18 February 2014
  9. Kennedy, Maev. Portsmouth erects Britain's first full-size statue of Charles Dickens. The Guardian. 6 February 2014 [26 February 2014]. 
  10. Charles Dickens statue unveiled in Portsmouth. BBC. [14 February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