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腰痛,又稱腰背痛(1umbodorsal pain),是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許多疾病可以引起腰背痛,其中局部病變占多數,可能與腰背部長期負重,其結構易於損傷有關。鄰近器官病變波及或放射性腰背痛也極為常見。[1]
病因病理
腰背痛的病因複雜多樣。按病因可分為5大類。按解剖部位可分為4大類。
1.外傷性
- 急性損傷:因各種直接或間接暴力,肌肉拉力所致的腰椎骨折,脫位或腰肌軟組織損傷。
- 慢性損傷:工作時的不良體位,勞動姿勢,搬運重物等引起的慢性累積性損傷。在遇到潮濕寒冷等物理性刺激後極易發生腰背痛。
2.炎症性;引起腰骶部疼痛的炎症性病變包括:
3.退行性變 近年來因胸腰椎的退行性改變引起的腰背痛呈上升趨勢。人體發育一旦停止,其退行性改變則隨之而來,一般認為人從20~25歲則開始退變。包括纖維環及髓核組織退變。如過度活動,經常處於負重狀態則髓核易於脫出,前後縱韌帶,小關節隨椎體鬆動移位,引起韌帶骨膜下出血,微血腫機化,骨化形成骨刺。髓核突出和骨刺可壓迫或刺激神經引起疼痛。
4.先天性疾患最常見於腰骶部,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見病因。常見的有隱性脊柱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漂浮棘突、發育性椎管狹窄和椎體畸形等。此類疾病在年輕時常無症狀。但以上骨性結構所形成的薄弱環節,為累積性損傷時出現腰背痛提供了基礎。
5.腫瘤性疾患: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對胸腰椎及軟組織的侵犯。總的來說,腰背部的組織,自外向內包括皮膚、皮下組織、肌肉、韌帶、脊椎、肋骨和脊髓。上述任何組織的病變均可引起腰背痛。此外腰背部的鄰近器官病變也可引起腰背痛。按引起腰背痛的原發病部位可分為:
- 脊椎疾病:如脊椎骨折,椎間盤突出,增生性脊柱炎,感染性脊柱炎,脊椎腫瘤,先天性畸形等。
- 脊柱旁軟組織疾病:如腰肌勞損,腰肌纖維組織炎,風濕性多肌炎。
- 脊神經根病變:如脊髓壓迫症,急性脊髓炎,腰骶神經炎,頸椎炎。
- 內臟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如肺胸膜病變引起上背部疼痛;泌尿系統疾病如腎及輸尿管結石、炎症;盆腔、直腸、前列腺及子官附件炎症可引起放射性腰背部疼痛。
臨床表現
不同疾病引起的腰背疼痛具有不同特點。以下簡述引起腰背痛常見疾病的臨床特點:
1.脊椎病變
- 脊椎骨折有明顯的外傷史,且多因由高空墜下,足或臀部先着地,骨折部有壓痛和叩痛,脊椎可能有後突或側突畸形,並有活動障礙。
- 椎間盤突出,青壯年多見,以腰4~骶1易發。常有搬重物或扭傷史,可突發和緩慢發病。主要表現為腰痛和坐骨神經痛,二者可同時或單獨存在。有時候疼痛劇烈,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臥床休息時緩解。可有下肢麻木,冷感或間歇跛行。
- 增生性脊柱炎:又稱退行性脊柱炎,多見於50歲以上患者,晨起時感腰痛、酸脹、僵直而活動不便,活動腰部後疼痛好轉,但過多活動後腰痛又加重。疼痛以傍晚時明顯。平臥可緩解,疼痛不劇烈,敲打腰部有舒適感,腰椎無明顯壓痛。
- 結核性脊椎炎:是感染性脊椎炎中最常見的疾病,腰椎最易受累,其次為胸椎。背部疼痛常為結核性脊椎炎的首發症狀。疼痛局限於病變部位。呈隱痛、鈍痛或酸痛,夜間明顯,活動後加劇,伴有低熱、盜汗、乏力、納差。晚期可有脊柱畸形,冷膿腫及脊髓壓迫症狀。
- 化膿性脊柱炎:本病不多見,常因敗血症、外傷、腰椎手術、腰穿和椎間盤造影感染所致。患者感劇烈腰背痛,有明顯壓痛叩痛,伴畏寒高熱等全身中毒症狀。
- 脊椎腫瘤:以轉移性惡性腫瘤多見,如前列腺癌、甲狀腺癌和乳腺癌等轉移或多發性骨髓瘤累及脊椎。其表現為頑固性腰背痛,劇烈而持續,休息和藥物均難緩解,並有放射性神經根痛。[2]
2.脊柱旁組織病變
- 腰肌勞損:常因腰扭傷治療不徹底或累積性損傷,患者自覺腰骶酸痛、鈍痛,休息時緩解,勞累後加重。特別是彎腰工作時疼痛明顯,而伸腰或叩擊腰部時可緩解疼痛。
- 腰肌纖維織炎:常因寒冷,潮濕,慢性勞損所致腰背部筋膜及肌肉組織水腫,纖維變性。患者大多感腰背部瀰漫性疼痛,以腰椎兩旁肌肉及髂嵴上方為主,晨起時加重,活動數分鐘後好轉,但活動過多疼痛又加重。輕叩腰部則疼痛緩解。
3.脊神經根病變
- 脊髓壓迫症:見於椎管內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硬膜外膿腫或椎間盤突出等。主要表現為神經根激惹征,患者常感覺頸背痛或腰痛,並沿一根或多根脊神經後根分布區放射,疼痛劇烈,呈燒灼樣或絞榨樣痛,脊柱活動、咳嗽、噴嚏時加重。有一定定位性疼痛,並可有感覺障礙。
- 蛛網膜下腔出血:蛛網膜下腔所出的血液刺激脊膜和脊神經後根時可引起劇烈的腰背痛。
- 腰骶神經根炎:主要為下背部和腰骶部疼痛,並有僵直感,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腰骶部有明顯壓痛,嚴重時有節段性感覺障礙,下肢無力,肌萎縮,腱反射減退。
4.內臟疾病引起的腰背痛
- 泌尿系統疾病:腎炎、腎盂腎炎、泌尿道結石、結核、腫瘤、腎下垂和腎積水等多種疾病可引起腰背痛。不同疾病有其不同特點,腎炎呈深部脹痛,位於腰肋三角區,並有輕微叩痛;腎盂腎炎腰痛較鮮明,叩痛較明顯;腎膿腫多為單側腰痛,常伴有局部肌緊張和壓痛;腎結石多為絞痛,叩痛劇烈;腎腫瘤引起的腰痛多為鈍痛或脹痛,有時呈絞痛。
- 盆腔器官疾病:男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常引起下腰骶部疼痛,伴有尿頻、尿急,排尿困難;女性慢性附件炎、宮頸炎、子宮脫垂和盆腔炎可引起腰骶部疼痛,且伴有下腹墜脹感和盆腔壓痛。[3]
5.消化系統疾病
消化道及臟器的傳人纖維與一定皮膚區的傳人纖維進入相同的脊髓段,故內臟傳人疼痛感覺刺激興奮了皮膚區的傳人纖維,引起感應性疼痛。胃、十二指腸潰瘍,後壁慢性穿孔時直接累及脊柱周圍組織,引起腰背肌肉痙攣出現疼痛。於上腹部疼痛的同時,可出現下胸上腰椎區域疼痛。急性胰腺炎,常有左側腰背部放射痛;四分之一的胰腺癌可出現腰背痛,取前傾坐位時疼痛緩解,仰臥位時加重。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於消化道功能紊亂的同時,常伴有下腰痛。
6.呼吸系統疾病
胸膜炎、肺結核和肺癌等可引起後胸部和側胸肩胛部疼痛。背痛的同時常伴有呼吸系統症狀及體徵,胸膜病變時常在深呼吸時加重,而脊柱本身無病變、無壓痛、運動不受限。
伴隨症狀
- 腰背痛伴脊柱畸形,外傷後畸形則多因脊柱骨折,錯位所致;自幼則有畸形多為先天性脊柱疾病所致;緩慢起病者見於脊柱結核和強直性脊柱炎。
- 腰背痛伴有活動受限,見於脊柱外傷,強直性脊柱炎,腰背部軟組織急性扭挫傷。
- 腰背痛伴長期低熱,見於脊柱結核,類風濕性關節炎;伴高熱者見於化膿性脊柱炎和椎旁膿腫。
- 腰痛伴尿頻,尿急排尿不盡,見於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腰背劇痛伴血尿,見於腎或輸尿管結石。
- 腰痛伴噯氣,反酸上腹脹痛,見於胃、十二指腸潰瘍或胰腺病變;腰痛伴腹瀉或便秘見於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
- 腰痛伴月經異常、痛經、白帶過多,見於宮頸炎、盆腔炎、卵巢及附件炎症或腫瘤。
問診要點
- 起病時間:外傷或感染患者可準確指出疼痛時間,慢性累積性腰部損傷,僅能述說大概時間。
- 起病緩急:疼痛出現的緩急因不同疾病而異,腰背部外傷,臟器急性病變,如腎結石,膽道胰腺疾病起病急驟;腰椎結核,腰肌勞損等起病緩慢。
- 疼痛部位:脊椎及其軟組織病變引起的腰背痛多在病變部位;此外臟器放射所致腰背痛具有一定特點,如頸胸背部疼痛應考慮是否因胸膜肺部病變所致;中腰背部疼痛應考慮胃腸,胰腺及泌尿系統疾病;腰骶疼痛則應注意前列腺炎、子宮、附件等病變。
- 疼痛的性質:腰椎骨折和腰肌急性扭傷多為銳痛,化膿性炎症呈跳痛,腰肌陳舊性損傷為脹痛,腎結石則感腰部絞痛。
- 疼痛的程度:急性外傷、炎症、泌尿系統結石、脊椎腫瘤壓迫神經根等的疼痛劇烈;腰肌慢性勞損、肌纖維織炎和盆腔臟器炎症引起的疼痛一般輕微模糊。
- 疼痛的誘因及緩解因素:腰肌勞損多因勞累和活動過多時加重,休息時緩解;風濕性腰背痛常在天氣變冷或潮濕陰冷的環境工作時誘發;盆腔婦科疾病常在月經期因充血而下腰部疼痛加重;腰椎間盤突出在咳嗽噴嚏和用力大小便時加重。
- 疼痛的演變過程:慢性腰肌勞損,腰肌纖維織炎,是反覆出現反覆緩解,不留畸形的良性過程;椎間盤突出,脊椎結核和腫瘤引起的疼痛則進行性加重。
- 伴隨症狀:除腰背痛外,是否有相應臟器病變的症狀。
- 職業特點:翻砂工、搬運工、井下工作的掘礦工人,因搬運負重,彎腰工作及潮濕環境工作。易產生腰背部疼痛;從事某些體育項目,如排球,體操,舉重.柔道。摔跤易造成腰背損傷而引起腰背痛。
鍛煉方法
腰疼痛患者的康復訓練首先是加強腰、背、腹肌肌力訓練。腰、背、腹肌強壯後,在站立、坐位或睡眠時均保持良好的張力,維持脊柱良好的中立位。在運動時,保護及控制脊柱不至於超過正常屈伸範圍,增加脊柱的穩定性和靈活性,減少腰部軟組織損傷的機會。[4]
- 堅持日常腰、背、腹肌肌力鍛煉是預防腰、背部疼痛,椎間盤突出的有效方法。
- 動髖:仰臥,兩腿伸直,現將左足向足的方向猛伸,同時右腿向頭的方向一縮,此時骨盆左低右高,雙側交替30-50次。
- 蹬足:仰臥位,儘量屈髖屈膝,足背勾緊,然後足跟向斜上方蹬出,並同時將大腿小腿肌肉緊張收縮一下,再還原,先健側,後患側,10-20次。
- 艦式運動:俯臥位,兩腿伸直,兩臂平放體側,掌心向上,吸氣同時將頭、上身軀幹、兩腿、雙臂、盡力抬起,屏氣保持,以不勉強為限,吸氣慢慢還原,反覆6次。
- 船式運動:仰臥位,兩腿伸直,兩臂平放體側,掌心向下,吸氣同時將頭、上身軀幹、兩腿、雙臂抬起,頭與趾同高,屏氣盡力保持以不勉強為限,呼氣慢慢還原,反覆6次。
- 橋式運動:仰臥屈髖、屈膝,雙足平放床面,吸氣同時收腹,提肛,伸展膝關節,屏氣保持5秒,呼氣還原,反覆6次。
- 伸腰:站立兩腳與肩同寬,腰後伸,逐漸增大幅度,6次。
倒走鍛煉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倒走時人體重心向後移動,有利於脊柱的挺拔,因為脊柱就是在人體的背後側,所以重心後移是矯正姿勢的有效方法,這是人體的自身結構決定的。站立的時候也一樣,雙腳前腳掌踩一本厚書,只要讓腳跟低於腳掌,重心後移,就可以矯正姿勢。只是運用了外部的強制性力量,該方法在舞蹈形體訓練教學中,針對初學者較為常用。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用前高后低的負跟鞋,在日常生活中逐漸矯正。具有與倒走類似的效果,但比倒走更安全,更容易堅持。
注意事項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
- 站或坐姿勢要正確。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隱伏根源。正確的姿勢應該「站如松,坐如鐘」,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
- 鍛煉時壓腿彎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造成椎間盤突出。
- 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儘量做到不彎腰。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上看,腰4~腰5及腰5~骶1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最大,其活動度也最大,而位於這兩個節段的後縱韌帶卻相對較窄(只有上部寬度的1/2),因而腰4~腰5及腰5~骶1椎間盤是最容易受損的部位,臨床上也是以腰4~腰5及腰5~骶1椎間盤突出最為常見。
- 飲食均衡,蛋白質、維生素含量宜高,脂肪、膽固醇宜低,防止肥胖,戒煙控酒。
- 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姿勢正確,不宜久坐久站,劇烈體力活動前先做準備活動。
- 臥床休息,宜選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彎曲。
- 避寒保暖。
- 腰椎間盤突出是運動系統疾病,預防原則要求減少運動,放鬆休息。
- 平時應加強腰背肌鍛煉,加強腰椎。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