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薯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薯蓣学名Dioscorea polystachya;chinese yam;cinnamon-vine)又称为“蒣”,是薯蓣科[1](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2],缠绕草质藤本。薯蓣的块茎称为山药,冬季采挖。原产地位于中国豫西北的焦作地区附近,古称怀庆府,因而也得名怀山

薯蓣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块茎为常用中药“怀山药”,块茎富含淀粉,可供蔬食;入药能清热解毒、补脾胃亏损,治气虚衰弱、消化不良、遗精、遗尿及无名肿毒等。

名称典故

山药一名首见于《山海经·北山经》薯藇,又名署预(《山海经》)、薯蓣山芋(《本经》)、怀山药(《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山薯(《名医别录》)、薯药(《清异录》)、淮山药(《饮片新参》)、淮山怀山野山豆(江苏睢宁)、野脚板薯(湖南南岳)、白薯长山药[3]或者面山药(甘肃徽县)。[4][5]

中国古代称薯蓣,唐朝时,为避唐代宗李豫讳(“蓣”与“豫”同音),改称薯药。宋朝时,又为避宋英宗赵曙讳(“薯”与“曙”音近),改称山药[6]

形态及采收

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叶片形状多变,叶腋间常生1-3个珠芽(气生块茎)。地下具圆柱形肉质块茎,垂直生长,表皮粗糙,黄褐色,密生细须根。夏季开乳白色花,花单生,少有结实,都实行块茎繁殖。三棱状扁圆形的蒴果(成熟后裂开)。

采收

山药通常深埋于地下,与浅埋的马铃薯不同,不能直接拔起采收。需在田畦深挖沟后,细心挖掘长块茎。地上部叶腋间则可收获腋芽,即零余子(山药豆)。

分布范围

原产于中国大陆,分布于河南福建山东河北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河北安徽江苏云南广西贵州等地。17世纪前已传至朝鲜日本台湾近年来开始经济性种植。生长于海拔350米至1,1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山谷林下、路旁的灌丛中、溪边及杂草中。

药用价值

中医

长在地下的块茎晒干后可当中医药材,称为淮山。中医认为它具有补、养、止泻、敛汗之功效。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肾三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提及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泻、化痰涎、润皮毛”[4]。山药也是四神汤的材料之一。

燥热体质及容易胀气者,建议少吃,如身体虚弱或患有急性炎症、便秘等,建议不宜食用。[4]

科学研究

现代科学分析,山药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沉积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可减少皮下脂肪堆积;能防止结缔组织的萎缩,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胶原病的发生。

其所含的多巴胺,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重要功能,该成分在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

注意事项

山药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里含的植物碱。有些人接触会引起山药过敏而发痒,处理山药时应避免直接接触[4]

参考文献

  1. 薯蓣科的特征,认识植物
  2. 薯蓣 shu yu
  3. 山西方言土豆为“山药蛋”也简称作“山药”,不过指的并非本条目所述的山药,本条目所述之山药,在山西方言称作“长山药”。
  4. 4.0 4.1 4.2 4.3 冯霁岚; 杨志雄(摄影). 冬令养生圣品─山药. 《阅读台北》491期. 台北市政府观光传播局. 2009-04-26 [2016-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5. 话说山药
  6. 宋·高承,《事物纪源》·卷十

外部连结

延伸阅读

  • 黄鹤群. 保健食品与天然药草谘询手册. 合记图书出版社
  • 昆明植物研究所. 薯蓣.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