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慶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慶奎
圖片來自搜狐網
高慶奎
演員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 1890年
北京
逝世 1942年
職業 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
教育程度 慶祥和科班(一說)
代表作品 《逍遙津》、《哭秦庭》、「三斬一碰」等。

高慶奎(1890年—1942年),原名振山(鎮山),號子君,中國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京劇高派老生藝術創始人。

京劇「四大鬚生」之一。高慶奎原籍山西榆次,生於北京。[1]其父高四保(士傑)為清末京劇著名丑角演員。20世紀30年代,高慶奎與余叔岩馬連良被譽為老生「三大賢」。其拿手劇是「三斬一碰」,即《斬黃袍》《斬馬謖》《轅門斬子》《碰碑》。

個人經歷

高慶奎幼坐科慶祥和科班,從師賈麗川賈洪林學文武老生,12歲登台為譚鑫培配演娃娃生。後曾搭楊小朵「翊文社」、劉鴻聲「陶永社」、譚鑫培「同慶社」、俞振庭「雙慶社」演出。18歲變聲後從李鑫甫練武功學把子。1919年,高慶奎隨梅蘭芳赴日本演出,與梅蘭芳主演了《御碑亭》等劇目。

1921年,高慶奎自組慶興社,與郝壽臣沈華軒等演於華樂戲院、中和戲院、吉祥戲院、明星影院等劇場。他還重排、改編、整理了一批歷史劇,並將有關的內容排成「本戲」,如全本《鼎盛春秋》(包括《戰樊城》《文昭關》《刺王僚》止)、全本《逍遙津》,以及《哭秦庭》《豫讓橋》《贈綈袍》《馬陵道》《史可法》《醉遣重耳》《蘇秦張儀》《竊符救趙》《潯陽樓》《應天球》等戲。20世紀30年代,他與余叔岩、馬連良被譽為鬚生「三大賢」,名列「四大鬚生」之一。

高慶奎曾多次率領班社赴上海、天津等地演出。

1933年,高慶奎與梅蘭芳在上海天蟾舞台掛「雙頭牌」演出。

1934年5月,高慶奎嗓音失潤,直至無法正常演出。

1938年,高慶奎到中華戲曲專科學校任教,後至富連成社任顧問。

1942年2月4日(臘月十九)凌晨5時40分,高慶奎故於北京爛熳胡同寓所。

創立高派

高慶奎的老生演唱初宗譚派。他嗓音復原後,更加甜脆寬亮,高亢激越,音色豐富。隨之,他又吸收孫菊仙劉鴻升的演唱特點,並借鑑老旦龔雲甫、花臉裘桂仙之唱法,融會貫通,加以創新,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高派」。[2]

一些人認為高慶奎創立的「高派」就是調門高,這是一種誤讀。高派藝術除唱腔藝術高亢激越以外,還在於能演武生、花臉、老旦等幾種不同行當的角色。他的演唱氣足神完,一氣呵成,尤善用大氣口,以長腔拖板的唱法抒發人物感情,以求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他的念白鏗鏘有力,頓挫有致;做工深刻細緻,精於表情。他的唱念多用京字京音。

個人作品

《哭秦庭》 高慶奎 飾 申包胥
圖片來自搜狐網

高慶奎創立的高派被世人所公認的有「三斬一碰」或「三斬一探」之說。(即《斬黃袍》《斬馬謖》《轅門斬子》《碰碑》《四郎探母》)。此外,高慶奎演唱的《逍遙津》《哭秦庭》等唱來高亢挺拔,氣力充沛,剛勁激昂,盪氣迴腸,為「高派」 代表作。高慶奎在《胭粉計》中飾諸葛亮、《贈綈袍》中飾范睢、《鐵蓮花》中飾劉子忠等的表演,身段規範,表情細緻,尤其眼神的運用更為傳情。

高慶奎效仿劉鴻聲,花臉能演《鍘判官》,武生能演《連環套》,紅生能演《華容道》;效仿汪桂芬,老旦能演《釣金龜》《掘地見母》《游六殿》 等。其代表劇目還有:《潯陽樓》《七擒孟獲》《除三害》《信陵君》《史可法》《煤山恨》《九更天》《戰蒲關》《獨木關》等。

值得一提的是,高慶奎多次赴滬演出時除以上叫座劇目外,還有一至三本的《戲迷傳》最為著名。在劇中,高慶奎以一位戲迷的身份,一人飾演生、旦、淨、丑各行當,各流派劇目。

高家後代

高慶奎有五男二女,因祖籍山西之故,其子以「晉」字排名為晉昌(高春生)、晉林(高盛麟)、晉濤(高世泰)、晉其(高世壽)、晉元(高韻笙),除長子業醫外,余者均坐科富連成社,其女名高亞榮、高亞貞。[3]

傳世唱片

百代唱片公司

1 八大錘 1922年 高慶奎飾王佐、高連奎京胡

2 魚腸劍 1922年 高慶奎飾伍子胥、高連奎京胡

3 珠簾寨 1922年 高慶奎飾李克用、高連奎京胡

《珠簾寨》 高慶奎 飾 李克用
圖片來自搜狐網

4 空城計 1922年 高慶奎飾諸葛亮、高連奎京胡

5 七擒孟獲 1922年 高慶奎飾諸葛亮、高連奎京胡

6 胭粉計 1922年 高慶奎飾諸葛亮、高連奎京胡

7 戲迷傳(擊鼓罵曹) 1922年 高慶奎飾伍音、高連奎京胡

8 戲迷傳(九更天) 1922年 高慶奎飾伍音、高連奎京胡

9 汾河灣 1922年 高慶奎飾薛仁貴、高連奎京胡

10 汾河灣 1922年 高慶奎飾薛仁貴、高連奎京胡

11史可法1933年 高慶奎飾史可法、高連奎京胡

12 煤山恨 1933年 高慶奎飾崇禎、高連奎京胡

13 斬馬謖 1933年 高慶奎飾諸葛亮、郝壽臣飾馬謖、高連奎京胡

高亭唱片公司

14 斬馬謖 1929年 高慶奎飾諸葛亮、高連奎京胡、律鳳山司鼓

15 斬黃袍 1929年 高慶奎飾趙匡胤/高懷德、高連奎京胡、律鳳山司鼓

16蘇秦張儀1929年 高慶奎飾張儀、高連奎京胡、律鳳山司鼓

《鍘判官》 高慶奎 飾 包拯、郝壽臣 飾 閻王
圖片來自搜狐網

17逍遙津1929年 高慶奎飾漢獻帝、高連奎京胡、律鳳山司鼓

18 轅門斬子 1929年 高慶奎飾楊延昭、高連奎京胡、律鳳山司鼓

19信陵君竊符救趙1929年 高慶奎飾信陵君、高連奎京胡、律鳳山司鼓

20 掘地見母(反串老旦) 1929年 高慶奎飾姜氏、高連奎京胡、律鳳山司鼓

21 鍘判官(反串花臉) 1929年 高慶奎飾包拯、高連奎京胡、律鳳山司鼓

物克多唱片公司

22 御碑亭 1924年 高慶奎飾王有道、高連奎京胡

23 武家坡 1924年 高慶奎飾薛平貴、高連奎京胡

24 四郎探母 1924年 高慶奎飾楊延輝、高連奎京胡

25 罵曹 1924年 高慶奎飾禰衡、高連奎京胡

26 狀元譜 1924年 高慶奎飾陳伯愚、高連奎京胡

27 捉放公堂 1924年 高慶奎飾陳宮、高連奎京胡

勝利唱片公司

28 胭粉計 1924年 高慶奎飾諸葛亮、高連奎京胡

《鐵蓮花》 高慶奎 飾 劉子忠、高盛麟 飾 定生
圖片來自搜狐網

29哭秦庭1928年 高慶奎飾申包胥、高連奎京胡

這些唱片包含了高慶奎在不同藝術發展時期的劇目,是研究高派老生藝術的寶貴資料。

高派傳人

高派傳人有白家麟王斌芬、虞仲衡、馬少襄、王仲亭、范鈞宏、李和曾及高慶奎大女婿李盛藻等,再傳弟子有辛寶達倪茂才李文林、吳平、張躍浮、單佑安等人。

活動年表

1890年6月15日,光緒十六年(庚寅)四月廿八日,高慶奎生於北京。其父為清末名丑高四保,又名士傑。高慶奎曾坐科祥慶祥和科班,11歲從師賈麗川學文武老生,12歲登台為譚鑫培配演娃娃生,18歲變聲後從李鑫甫練武功,學把子。向賈麗川,賈洪林叔侄學習唱、念、做、表各種技藝。還受到沈三元,朱天祥,劉喜春,陳福勝,李春福等人教益。

1913年,高慶奎隨梅蘭芳在玉成班演出。同時搭其它班社。先後有翊文社、雙慶社、桐馨社、福壽社、裕群社、鴻慶班。這一時期,他從演配角到演主角,在各班社地位愈高。他文武昆亂不擋,藝術積累逐漸豐富,成為頭路老生。

高慶奎協白家麟赴天津演出,並收為徒弟。

1914年,慶奎受社會改革之風,與梅蘭芳合演了京劇第一個時裝戲《孽海波瀾》。

《李陵碑》 李和曾 飾 楊繼業
圖片來自搜狐網

1915年2月5日,余叔岩應陳德霖之約請,在廣德樓重返舞台演出。當晚演出劇目大軸子為梅蘭芳、時慧寶、王鳳卿、高慶奎、謝寶雲和陳德霖合演的《四郎探母》。

1917年8月25日因京北水災,在第一舞台唱義務戲。高慶奎主演《黃鶴樓》。

1918年2月,高慶奎與姚玉芙在東安市場的吉祥戲園合演《三擊掌》。3月,高慶奎與楊小樓尚小雲荀慧生李順亭等合演《楚漢爭》前後本,扮演韓信。5月高慶奎隨梅蘭芳在鴻慶班赴天津演出,歸來搭在裕群社,9月再隨梅赴津演出。

1919年4月21日至5月27日梅蘭芳帶領高慶奎、貫大元兩位老生及其它7位演員赴日演出。先後在東京,大阪等地演出。5月1日在東京帝國劇場開始上演。第一個劇目《天女散花》連演了兩場,梅飾天女、姚玉芙飾花奴、高慶奎飾維摩詰。在梅主演的六個劇目中,高慶奎、梅蘭芳合演了《御碑亭》《游龍戲鳳》兩齣生旦對戲。高慶奎所主演戲中,配戲的有:芙蓉草,姜妙香,貫大元等人。當時日本《讀賣新聞》曾有日本友人評論:我覺得扮演王有道的高慶奎,技藝的巧妙僅次於梅。10月高慶奎赴滬與周信芳在丹桂第一台同班演出。兩人合作排演很多新戲和連台本戲。這時期他吸收南派京劇特點,並受南方革新思想影響,為創立高派打下基礎。兩人都勇於革新創造,所以分外投緣。當時社會上有人贊成改革,但也有一批保守勢力,他們不容許京劇舞台上有絲毫的改革,總是百般的責難、嘲諷。他們送給高慶奎一個「雅號」叫「高雜拌」,意思是不專學一派,藝術雜。

1920年,高慶奎與周信芳合演創編新戲《海瑞參嚴嵩》等劇目。下半年高慶奎回京。九月加入雙慶社,掛頭牌。主演《斬黃袍》《賣馬》《胭粉計》等戲,並與尚小雲合演《牧羊圈》等大軸。

《坐宮》 高慶奎 飾 楊延輝
圖片來自搜狐網

1921年4月22日,高慶奎與趙世興從名字中各取一字成立慶興社。旦角先後為程艷秋(程硯秋),黃潤卿,朱琴心。出演於華樂戲院、中和戲院、第一舞台等處。

全班一百多人,陣容齊整,主要演員先後如下:

二牌旦角:程艷秋、黃潤卿、朱琴心、小翠花、韓世昌、王幼卿、徐碧雲、關麗卿、黃桂秋、李慧琴。

三牌武生:周瑞安、沈華軒、茹富蘭、小振庭(孫毓堃)、趙鴻林、俞贊庭、尚和玉、裴雲亭、高盛麟。

紅生:三麻子。

小生:朱素雲、王又荃、金仲仁、姜妙香、張寶昆、張連升、張奎斌、董富森、孟慶蕙。

老旦:文亮臣、龔雲甫、李多奎。

二旦:榮蝶仙、諸如香、吳富琴、小桂花(計斌慧)、魏蓮芳。

武旦:朱桂芳、九陣風(閻嵐秋)、方連元。

《單刀會》 高慶奎 飾 關羽、李洪春 飾 魯肅
圖片來自搜狐網

花臉:郝壽臣、董俊峰、范寶亭、馬連昆、裘桂仙、侯喜瑞、蔣少奎、李春恆。

里子老生:李鳴玉、張鳴才、張春彥、陳喜興、李洪福。

小花臉:張文斌、慈瑞泉、曹二庚、王長林、馬富祿、茹富慧。

同年,高慶奎於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唱片《戲迷傳》。

4月16日,打炮第一天高慶奎,程硯秋合演:《汾河灣》。

4月26日,大軸高慶奎、程艷秋合演《 打漁殺家》。

5月1日,大軸高慶奎主演《 奇冤報》

6月24日,高慶奎在華樂園初演《連營寨》。俞振庭、德珺如合演。

7月31日,高慶奎赴滬演出,在華樂園臨別紀念,演出《珠簾寨》。

8月10日,高慶奎離京赴滬,系第二次赴滬,演出新學之《過五關》,並排演《哭秦庭》,該劇腳本由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會編制。

11月9日高慶奎與趙世興再組慶興社,約程艷秋、榮蝶仙、郝壽臣、沈華軒、朱桂芳等加入,出演華樂園。

12月15日於華樂園首演創編新戲:《樂毅伐齊》。

1922年

高慶奎推出全部《鼎盛春秋》從戰樊城到刺王僚,共六折。

6月高慶奎請王鴻壽到慶興社。一面排新戲,一面高慶奎向其學戲,特別是紅生戲。排演了《七擒孟獲》《三門街》《青梅煮酒論英雄》《戰長沙》《七星燈》《溫酒斬華雄》等戲。場面火爆,倍受觀眾歡迎。

7月2日,農曆壬戌年閏五月初八日,北京華樂園日場,高慶奎、程艷秋首演《梨花計》。

7月8日,農曆壬戌年閏五月十四日:程艷秋首演新學全本《蘆花河》,高慶奎合演。

同年,高慶奎受百代唱片公司之請,在李鐵拐斜街升官店灌制唱片《八大錘》《七擒孟獲》《汾河灣》《空城計》《珠簾寨》等唱段。

1923至1929年間高慶奎率班社五次赴滬演出。

1924年

高慶奎班社改名玉華社。並於物克多唱片公司灌制唱片《打侄上墳》《探母回令》《打鼓罵曹》《胭粉計》等唱段。

冬,高慶奎首演《哭秦庭》,唱做繁重。以後歷演上座不衰,成為高派老生代表劇目。同年排演《重耳走國》,《亂楚宮》,《割麥裝神》,《平陸渾》等劇。在北京約清逸居士(溥緒)將姚伯欣本改編演出,改名《煤山恨》,演出中將京白改為韻白。此後南北演出都改韻白。

1925年

3月在大新舞台演出《胭粉計》等,此劇成為高派老生代表劇目。回京後,與楊小樓合作一個月。

3月12日 ,孫中山先生病故於北京協和醫院,後移靈於中山公園中山堂。梅蘭芳、尚小雲、高慶奎等作為京劇界代表前往弔唁。

1926年

高慶奎在演《三國志》時,開始首創「一趕三」。前扮魯肅,中扮孔明,後扮關羽

2月6日,全部《玉堂春》首演於上海大新舞台。荀慧生飾玉堂春,高慶奎飾藍袍,劉漢臣飾紅袍,金仲仁飾王金龍。

秋,排演全部《慶頂珠》。

8月29日 第一舞台籌賑義務夜戲,合演《群英會》,高慶奎飾魯肅。馬連良飾孔明,程繼先周瑜郝壽臣黃蓋,蕭長華飾蔣干,裘桂仙飾曹操

9月5日,在第一舞台演夜戲。壓軸《探母回令》,高慶奎扮楊延輝、尚小雲扮鐵鏡公主、李多奎扮佘太君、慈瑞泉扮國舅、尚富霞扮楊宗保、吳彩霞扮蕭太后。

10月10日,國慶日山東督軍張宗昌在督署舉辦京劇演出。尚小雲、高慶奎、郝壽臣之《法門寺》;楊小樓、范寶寧之《惡虎村》等等。最後,高慶奎與梅蘭芳、楊小樓、余叔岩、尚小雲等聯袂上場,合演《五花洞》。

1927年

12月,高慶奎重新排演全本《生死板》,飾劉子忠。

1928年

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窩窩頭會」義務戲。

大軸是四大名旦(梅、程、荀、尚)、老生三傑(余、高、馬)等名伶合演的全本《紅鬃烈馬》。

7月20日 第一舞台河北戰地災民籌款義務夜戲,高慶奎與馬連良、郝壽臣合演《借東風》。

10月14日高慶奎、王福山合組慶盛社,在得興堂祀神。

11月28日,高慶奎在華樂戲院初次演唱新排《信陵君竊符救趙》,與張鳴才、董俊峰等合作。

1929年

4月,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

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梅蘭芳、余叔岩、楊小樓、高慶奎、荀慧生、程艷秋、王又宸、馬連良、尚和玉、侯喜瑞、閻嵐秋等名伶參加演出。

同年於高亭唱片公司灌制唱片《逍遙津》《斬黃袍》《斬馬謖》《蘇秦張儀》《信靈君竊符救趙》《掘地見母》《鍘判官》等唱段。

1930年

9月30日,農曆庚午年八月初九日,16時:王瑤卿五十壽誕祝壽演出

王瑤卿五十壽誕,假織雲公所祝壽,下午四時入席,親友弟子往拜並演戲為賀。新艷秋、雪艷琴、杜麗雲、李慧琴、華慧麟、李艷香、李吟香、趙岫雲之《八五花洞》,樂評西飾神將、高慶奎飾包公、言菊朋飾天師。

11月19日梨園公會在第一舞台為遼寧、陝西、北平水災舉行三場籌賑義務夜戲。高慶奎、侯喜瑞、李多奎、肖長華、諸如香、陳喜星合演《探陰山》。大軸大反串《八蜡廟》,高慶奎反串朱光祖。

1931年

《京報》發表文章提出老生三傑:馬連良,余叔岩,高慶奎。

6月9日,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一天。下午三時開演

大軸為《龍鳳呈祥》,(梅蘭芳飾孫尚香,楊小樓飾趙雲,馬連良飾喬玄,高慶奎飾前劉備,譚小培飾後劉備,譚富英飾魯肅,龔雲甫飾國太,金少山飾張飛,蕭長華飾喬福,姜妙香飾周瑜,曹毛寶飾孫權)

6月10日,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中午十二時開演

《玉堂春》(芝英夫人,高慶奎,姜妙香,張春彥)

《長坂坡》(楊小樓飾趙雲,高慶奎飾劉備,雪艷琴飾糜夫人,雪艷舫飾甘夫人,劉硯亭飾張郃,劉奎官飾張飛,蔣寶印飾曹操,劉斌昆飾夏侯恩)

6月11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六日,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三天。中午十二時開演

《取帥印》(高慶奎)

《五花洞》(梅蘭芳、程艷秋、尚小雲、荀慧生飾四潘金蓮,高慶奎飾張天師,金少山飾包公)

6月30日,上海籌募江西急賑會特清平津名優義務戲第一天,梅蘭芳、高慶奎等出演。

同年高盛麟拜丁永利為師

「九一八」事變後,高慶奎以其憂國思想編演了很多愛國新戲。其與清逸居士(溥緒)編寫了:《信陵君竊符救趙》《馬陵道》《贈綈袍》《豫讓橋》等戲。後來很多成為高派代表劇目。

《煤山恨》《史可法》是高慶奎、郝壽臣合作劇目。在當時國難當頭之時,影響很大。並受到當局嫉恨。特別是《楊椒山》一劇因台下反響極大,遭到當局干擾。

1932年

高慶奎與荀慧生等義演《翠屏山》等劇,為抗日前線受傷的將士捐款,支持抗日。 1932—1933年間,高慶奎、郝壽臣每逢星期六、日,白天都固定在華樂戲院連袂演出,下午1時許開戲,要演到6點鐘以後才散場,足足有5個小時,演出的劇目每每有八九出之多。

1933年

高慶奎與梅蘭芳在上海天蟾舞台掛「雙頭牌」演出。

5月26日,天蟾舞台第一天夜戲,高慶奎、金少山、劉連榮演《失、空、斬》,梅蘭芳演《女起解》。

6月4日,天蟾舞台日戲,大軸為《大甘露寺》。高慶奎前扮喬玄、後扮魯肅,梅蘭芳扮孫尚香,金少山扮張飛,高雪樵扮趙雲,劉連榮扮孫權,孫甫亭扮吳國太,王少亭扮劉備、蕭長華扮喬福。

天蟾舞台夜戲,高慶奎此次首演《全部煤山恨》。高慶奎扮崇禎,梅蘭芳扮貞娥、金少山扮李自成、李慧琴扮周皇后、王富英扮李國禎、李瑞亭扮王承恩、蕭長華扮周奎、劉連榮扮李虎、於連仙扮宮娥、韓金奎扮杜動。

6月25日,臨別演出。天蟾舞台日戲,高慶奎演《胭粉計》,梅蘭芳演三本《太真外傳》。天蟾舞台夜戲,高慶奎、李慧琴、高雪樵、林樹森、王富英等演《哭秦庭》,梅蘭芳演四本《太真外傳》。

11月21日,高慶奎、筱翠花等在開封河南大舞台上演創作劇目《莊子》(又名《敲骨求金》)。

11月26日,華樂園,慶盛社演出日場,重新上演新排《馬陵道》,高慶奎、郝壽臣合演全劇從谷孫臏下山到萬弩射龐涓。同年於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唱片《煤山恨》《史可法》等唱段。

1934年

4月27日,華樂園日戲,高慶奎、李洪春、李春恆、李慧琴、慈瑞泉合演《楊椒山彈劾嚴嵩》。報評論此戲:浩氣薄雲忠烈史戲。

7月1日,高慶奎首演全部《 蝴蝶夢》 包括「善寶莊」、「度白簡」、「莊子扇墳」, 到「大劈棺」止。高慶奎飾莊周,小翠花飾田氏,陳喜星飾自向,馬富祿飾童兒,羅福山、李四廣等合演。

1936年

6月22日,高慶奎、小翠花合演《潯陽樓》。因嗓音一字不出,第二天演《史可法》只得回戲。袁世海在回憶錄中談到:有很多觀眾不肯退票,他們還沒灰心,依舊渴望着,等待着,等高老先生嗓子一旦恢復。再來換票看他的演出,而且認為這個日子的到來,是不會太久的。所以,直拖了幾個月的時間,票才退完。

7月28日,北平市梨園公會經市政府批准,於下午三時,在前門外櫻桃斜街34號公益總會會址,召集成立大會,選出首屆董事、監事。

董事十五人,計有楊小樓(81票)、尚小雲(81票)、於連泉(81票)、荀慧生(79票)、程硯秋(77票)、梅蘭芳(76票)、高慶奎(70票)、王又宸(22票)等。

1938年

10月19日。經高慶奎引薦,李少春在泰豐樓拜余叔岩為師,所授第一劇戲為《戰太平》。出席的有高慶奎、李菊笙、王鳳卿、譚小培、郝壽臣、李洪春、金仲仁、鮑吉祥、馬德成、慈瑞泉、吳彥衡、王福山、葉龍章、袁世海、李寶奎、閻世善、高維廉、李桂春等。

同年,赴中華戲曲專科學校任教,向李和曾、沈金波等傳授高派劇目。

1939年

高慶奎隨李盛藻赴滬,上海觀眾盼其嗓音復原再次登台,在滬求醫亦未見功效。後至富連成社任顧問,每日到社指導。

1940年

高慶奎正式收李和曾為徒。同年,李盛藻赴滬掛牌,並請高慶奎把場。

1941年

終因嗓音塌中及積悶悵惘所致患「啞癆」並愈發嚴重,竟至咽喉紅腫惡化不能進食而臥床不起。

1942年

民國三十一年。

2月4日,凌晨五時四十分,高慶奎逝世於北京爛熳胡同七十八號寓所,享年五十三歲。除其次子高盛麟演於南京,未能趕回。另四子皆環視榻前,親侍在側,當晚七時大殮,六日「接三」,後移靈松柏庵,葬其父旁。

社會評價

高慶奎與翁偶虹交情深厚,有一次高慶奎到其家串門說到:「其實人家說我是『高雜拌',我也承認。本來嘛!我是唱二路角色出身的。什麼派的好佬,我都陪着唱過;什麼派的戲,我也都學過。我的先生也多,賈麗川、賈洪林、劉春喜、吳連奎、王鴻壽、李鑫甫諸位老先生,都教過我戲。我有一個死心眼兒的毛病,學就得學真着兒!您想,我戲路子怎能不雜呢?可我覺得,老生戲以唱為主,要是各個流派的唱法,都摸着點門兒,演起戲來,就仿佛有本錢似的。可以用各種派頭的唱法,演出各種不同的人物。幾十年來,我每排一出新戲,儘管這個人物不曾見於舞台,但只要我明白了劇情,就有法子唱它。」[4]

什麼是「雜拌」呢?就是逢年過節有一種小吃,叫雜拌,分成高檔的,低檔的,低檔的雜拌是蠶豆、花生、大酸棗、柿餅、豌豆、糖球、番薯條等什麼都有,價格低廉。高檔的雜拌有糖藕、蓮子、桂元、荔枝、瓜條、核桃仁、奶糖等,那麼高慶奎姓高,唱的流派又多,就叫他「高雜拌」。

京劇保守家認為高慶奎雜駁不精,除唱老生外,反串太多,如《釣金龜》之老旦,《獨木關》之武生,《虹霓關》之小生,《探陰山》之銅錘花臉。更重要的是,高慶奎在本工老生戲中運用了不同演唱風格和流派,這讓一般守舊人士是難以接受的。

視頻

【京劇】高慶奎唱片集


《空城計》高慶奎


【京劇】高慶奎唱段[相當的高]聽的過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