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个人,一本书,一座城(王淑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个人,一本书,一座城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一个人,一本书,一座城》中国当代作家王淑萍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个人,一本书,一座城

突然有了去浙中武义的念头,是在读完《时光底片》一书后。

武义有条熟溪河,才女李清照流离南方时曾泛舟河面,发出“闻说双溪春尚好”的咏叹;诗人孟浩然曾夜宿武义,写出“就枕灭明烛,叩舷闻夜渔”的名句;一个名叫“上街”的地方,“卵石铺路,青石板拾阶,狭长连绵,门户相对,幽深宁静。街面上是传统的前店后居,店铺后头,传统建筑如民居、厅堂、祠堂、古井等,白墙黛瓦,背脊凌翘,森森壁立。”徽商们在此衍生着繁华;迎恩门、镇东门、接龙门、来远门、文兴门、上水门、下水门、文丰门、迎薰门,武义的门多,门里门外长满了故事;何氏宗祠、俞氏宗祠里,供奉着敬畏和追思,传承着族风浸润出的书香气息,流淌着古村人文的精神源泉;俞源太极星象村,显示着神秘的星象八卦;金川村山上的弃婴塔,唏嘘着封建社会里的人间悲剧;茶商古道,氤氲着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江南隐世村落山下鲍,至今依然保留着浓郁的古风古韵;气势磅礴的武义大红岩,有着诸多的美好传说;“山环如郭,幽深如洞”的郭洞村里,千年的古塔、古祠、古宅、古坊诗情画意犹存;傍水而生的申明街,是武义江贲张大血管延伸出来的一根细柔的静脉,搏跳在天地心脏之间;溪水潺潺的沿溪村,古树、石溪、小峡谷散落其中,有着世外桃源的意境;松宣古道上,红色革命精神涤荡心怀;婺州窑里,千年窑火延烧着青瓷的神韵;鸣阳楼的钟声、长安堰的水声、书台山的读书声、北岭洞的风声回荡在天地间,牵着武义人的心和魂,“武义的先人们无比尊崇和熟稔中国的风水理论,以它为罗盘选址布局的县城,群峦环抱、川流相依、地势坦缓,百姓依山择水而居。城墙逶迤、水门雄屹、负阴抱阳、安宁从容。”……

一本近20万字的散文集《时光底片》,其中四分之三的篇章都与武义有关。这让我想起了马尔克斯的马贡多,杜拉斯的湄公河岸,鲁迅的绍兴,沈从文的凤凰,萧红的呼兰河,莫言的高密,还有福克纳的那句名言:我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一个优秀的作家,善于把自己的家乡展现给世界,把民族特色的风物展示给读者,鄢东良也不例外。

武义是鄢东良的第二故乡,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对武义的爱与疼。他以一种学者的姿态,在江南的红黄壤堆积的厚土层上行走,以严谨的态度和理性的笔触,客观而真实地描述着武义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以及浙中旖旎的风光美景。他说:“我想追溯到那些已经渐行渐远的遥远履印,窥探旧时落后生产力状态下的某种人类生存状态,去还原一段段历史的固化和缩影。我想让人们和我一起穿越时光隧道,身临其境,聆听到古村落、古城市怦怦的心跳。”——他做到了。

当我安坐在西北黄土地的一隅,伴着如水的月光,将《时光底片》一字不落地从《自序》读到《后记》,江南小城武义的盛景就在心里扎了根,并生出了一粒粒向往的种子。这是文字的魅力,是写作者的功力,更多的,是整本书的风格暗合了我内心的种种欢喜。

欢喜于作者言必有据的严谨行文态度,这是一个写作者最可贵的品质。

为真实而丰满地呈现武义的历史文化,作者参考画家的多维度还原古城历史风貌的画作,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花许多时间走访健在的老人,实地考察古建筑遗迹留痕。在他的历史文化散文中,他就像一个向导,带领读者游览古迹,更兼顾着学者的身份,以史写实,完成历史的寻根。

他去看“弃婴塔”,“行前我从清代笔记中了解过它的前世今生,如今真的驻足它的面前,凝视着它的残破面孔,耳畔总觉得有婴儿的哭啼隐隐传来。”

他在茶商古道上行走,说老茶行,讲茶文化,“据历史记载,到清初,全国各地的茶行仍有1000多处,茶叶交易量现今虽无法知晓,但也足见当时茶行业的兴盛状况。”以这样的句子为一段文字结尾,这是一个写作者对历史和笔下文字的尊重。

他到山下鲍村采风,“听村里老人说,古时山下鲍只有很少几个鲍姓居住,山下鲍村名以其而得之。但实际上现在村里却是涂姓为绝大多数。这个谜底在山下鲍《双溪涂氏宗谱》中已经找到。”

“从俞源村归来,我查阅了几部辞书,找到了‘报告、报章、报闻、报称’等词,唯独觅不到‘报单’一词。为此,我心中甚感遗憾。”——卓越的写作姿态,才可以成就文学的丰饶与重量。

[1]

作者简介

王淑萍,回族。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