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压岁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压岁钱'(中国民间过年习俗),又名压祟钱,年节习俗之一,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是传统习俗之一。
[2] [3]

习俗源远

习俗起源


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年节习俗之一,其本真来由无考,传说是为了压邪祟。除夕夜吃完年夜饭,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以祝福晚辈平安度岁。压岁钱是小儿新年最盼望的礼物。压岁钱相传起源较早,但真正在全国范围流行是在明清时期。古代的压岁钱有特制钱与一般通行钱两种。特制的压岁钱是仿制品,它的材料或,形状或方或长,钱上一般刻有“吉祥如意”、“福禄寿喜”、“长命百岁”等。压岁钱,有直接给予晚辈的,有的是在晚辈睡下后,放置其床脚或枕边。压岁钱本来是祝福的意义。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4]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传说是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发展沿革


汉代:有现存文献记载的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

民国:长辈用红纸包100文铜钱当压岁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的寓意。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喜欢用连号的新钱做压岁钱,意味着连连好运、连连高升。

20世纪50年代:币制改了,压岁钱于是也就开始五分、一毛地给,磕响头作毕恭毕敬状才拿得到。

20世纪60年代:那时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差,一年到头见到糖的时间并不多。用几块糖替代“压岁钱”,父母和孩子都很甜蜜。

20世纪70年代:前期经济状况还是不太好,但“压岁钱”真的是钱了,拜年磕头的孩子,大多能得到五到十元的压岁钱。

20世纪80年: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和压岁钱额度成正比。城市里的人给孩子的钱往往几十上百元,开始包成“红包”发赠。

20世纪九十年代:压岁钱不稀罕了,身不动膀不摇地就能得个成百上千块,不过搁手里攥着的少了,有的被爸妈拿去了,有的存银行了,还有就是自己花了。

21世纪初: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大人们拼面子发压岁钱,孩子们也开始比谁拿到的压岁钱多。2014年的问卷调查显示,90名孩子在春节一共收到43.8万元压岁钱,人均收到约4867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收到的压岁钱总数在1000到5000元之间。参与调查的90名孩子中,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压岁钱平均水平最高。
[5]

传统寓意

压祟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名字叫“祟”,黑身白手,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一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疯疯癫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和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竟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祟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6]

压惊


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炮竹驱赶“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下,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避邪


中国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至于“压岁钱”的作用,就连《资治通鉴》这样的正史也给“证明”。书的第二十六卷中说到杨贵妃生子时,就谓“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赐给儿子一道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从史料看,从汉代到清末,长辈在过年期间给晚辈包压岁钱的主要目的跟唐玄宗“喜赐洗儿钱”一样,就是避邪去魔。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秦始皇,他铸造的铜钱“孔方兄”独领风骚两千年。之所以铜钱“孔方兄”广受欢迎,跟其“天圆地方”的造型很有关系,而天圆地方则是从《易经》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来的。这说明“钱”从开始到衍变都被赋予了“神魅”色彩和“神奇”力量。如此看来,老百姓用此物“避邪去病驱魔”等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习俗变化

习俗变味


早期来说,压岁钱并不是给真钱,而只是给像钱一样的象征性的东西,是希望起到震慑性的作用。但后来,人们逐渐把压岁钱实用性的意义强化了,因此就变成了给真正的货币。

随着长辈在过年时包一块大洋给子女的情形出现,压岁钱的意义才发生重大改变。从此,压岁钱“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渐结束,而其新担负的“一本万利”、“财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励志”作用应运而生。

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在现代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被父母拿去,或存进银行,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2014年春节,一份调查显示,北京90名10到13岁孩子发现,孩子们2014年平均收到4867元压岁钱,比2013年上涨了5%。其中,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压岁钱平均水平最高,共有18个孩子,一共收到了10.41万元,平均约为5783元,高于压岁钱平均水平。

2016年的《中国孩子的压岁钱调查报告》结论是:被调查者发给每个孩子的压岁钱平均数为 457.59元。该报告由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和向日葵认知教育实验室联合发布。

这一调查涵盖28个省市自治区,调查还发现:

100-500元是人们发压岁钱普遍接受的范围,55.71%的被调查者发出压岁钱的金额在此范围内;其次是500—800元,占21.79%;再次是1000—5000元,占9.21%;给出压岁钱在5000元以上的参与者,集中于福建浙江等地区。

两次压岁钱调查差异较大,这也是当今压岁钱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实用化,每年压岁钱的平均水平都会上升,同时,随着近几年微信红包盛行,压岁钱开始向娱乐的方向发展,这也更加使人担忧。
[7]

成因分析

  • 1.亲朋好友的支付能力提高了,自然给的压岁钱就多了。这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
  • 2.朋友之间出于面子,人情往来,给晚辈的压岁钱太少拿不出手。
  • 3.长辈对晚辈的过分溺爱。

钱财用途


2015年2月14日,记者在成都一家儿童商学院了解到,2014年一位妈妈送孩子学习理财,“她的压岁钱、零花钱都很多,我们不知道怎么办”。这位7岁的小女生在2014年的压岁钱达到20万-- 元,爸爸常年在外做生意,妈妈并不知道怎样帮孩子管理这笔钱。“虽然很多也是我们送出去收回来的礼金,但又想让她有个‘压岁’的概念”,连续两年妈妈都为其购买了金条存入保险柜。

怎样帮孩子管理好压岁钱同时以此作为培养其财商的好机会呢?财商教育专家方媛建议:第一,可以共同将压岁钱存为“压岁钱基金”,成立账户,孩子家长共同监管,一人拿卡,一人拿密码。第二,可以共同签署一份使用合同,父母做甲方,儿女是乙方,限定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换取基金中的一定限额。“在家庭缺钱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用压岁钱支付自己的必须支出,例如学费,生活支出。在家庭不缺钱的情况下,告诉孩子这笔钱是亲友祝福你健康,健康则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以及‘财务健康’等等。”方媛特别强调,“不要对孩子说今年考试考到第三名,就拿1000元给你,这些都是在误导娃娃钱是可以控制人的。道德的东西和钱做捆绑,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效果。”

吐槽压岁钱的去向:

全部没收型:你都是我养的,钱也是我发出去换的,所以你的也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真相:几千上万,全给你揣起,肯定不得行!

完全信任型:你的红包我拆都没拆,你看妈妈是不是好尊重你?

真相:一个月用了8000多,连用到哪儿去了,丁儿点印象都没有。

劳动换取型:乖乖,你的钱妈妈帮你管理,你做一次家务换20回去。”

真相:妈,我认真洗了盘子,该给钱了。

转化学费型:刚好够下一学期学费。

真相:压岁钱都是根据学费的多少来设定的吗?

理财规划型:建立压岁钱账户。

真相:时儿买点小零食,找妈妈拿密码,她不同意啊! 

习俗意义


压岁钱,年节习俗之一,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压岁钱”的感情成分、感恩意识和祝福意识逐渐淡化,很多人将压岁钱的多寡当做一种相互攀比的工具。不是对孩子的深情祝福,而是不良的物质教化和铜臭熏染,这应该及时纠正的。

随着红包越来越厚,压岁钱已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压岁钱更多的是一种祝福,包含着特殊的心意,应回归压岁钱的本质。很多孩子也将“拿到更多压岁钱”当做重要目标,没有感恩和感谢意识。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各国习俗


春节发红包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年关将近,在各国的唐人街,印有汉字新年祝福语的红色信封几乎都是火热销售,遍布全球的华侨华人将红包习俗带到了世界各地。

美国:2至20美元(约合12至125元人民币)


与国内情况相比,美国华人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很少。

6岁的伊森每年得到的压岁钱总共也就100美元左右,而且除了父母给的20美元是个“大数”,来自亲友的多数在1美元至5美元之间,只是偶尔有一两个10美元的。伊森认识的其他华人孩子收到的压岁钱也都差不多。

在绝大多数华人家庭,给孩子压岁钱不会使家长感到压力。梅一家从香港移民到美国已近20年。每年春节前一周左右,梅会到银行换些崭新的1美元、5美元和10美元的新钞票,包好几十个红包,准备在过年时给自己的孩子和亲朋好友的孩子。送给关系特别好的亲友孩子的红包,通常是10美元,关系一般的是2至5美元。有时他们会包一些1美元的小红包,发给共事的“老外”,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中国新年的快乐。

新加坡:5至20新元(约合23至90元人民币)


新加坡华人也有过年发红包的传统。每当春节临近,他们会到附近银行换取价值5新元到20新元不等的新钞,等到除夕夜或新年期间,装入印有图案及写有吉祥祝愿词的红包之中,再送给自己的儿孙或其他前来拜年的孩子,压岁钱从5新元、10新元到20新元不等,主要是求个吉利,不会有“拿不出手”的感觉。

韩国:红包是白的 1万至5万韩币(约合55至280元人民币)


韩国人管压岁钱叫岁拜钱,一般只给到孩子高中毕业之前。至于数额,以前最流行的是蓝黄绿的划分,小学生是蓝色的1000元,中学生是黄色的5000元,高中生是绿色的1万元。

不过,随着社会发展和物价上升,压岁钱也涨了很多。一般家庭会给孩子1万到5万韩币不等的现金。春节大家坐在一起,按照年龄大小轮流行大礼,一般年纪大的孩子会拿到更多的压岁钱。

韩国人给压岁钱通常是直接给钱,不用信封,用的话也是白色信封。这恐怕是与中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韩国人看来,白色象征纯洁干净,结婚随份子时,人们也是将韩币放入白信封中送出。

朝鲜:1000至5000朝币(约合0.8至4元人民币)


朝鲜大多不会用红包,而是直接将压岁钱递到孩子手里。压岁钱的多少一般根据孩子年龄大小有所不同,大一点的小孩通常给5000朝币(约合4元人民币),年龄小的孩子给1000至2000朝币(0.8到1.6元人民币)。

泰国:红包须“双数”


泰国华人家庭一般都保留着给红包的习俗,数额通常在2000泰铢到1万泰铢(约合380到1900元人民币)不等,最低不少于200泰铢(约合38元人民币)。但不论多少钱,钱数必须是双数。

越南红包重“币号”


越南,过年给孩子和老人的红包在北部地区称为“贺岁”,在南部地区称为“利是”。现在的越南人会往红包里放越南盾纸币,也有放美元的,一般是两美元纸币。红包里的钱数依家庭经济条件而定,从几千越南盾到百万越南盾(几元至300元人民币左右),甚至更多。

一些越南人很注意纸币上的币号,比如“6、8、9”等数字在越南语中因谐音与顺利、发财、永久等祝愿联系在一起,成为越南人推崇的幸运数,有的人包红包时会特意挑选币号里有对方生日的钱币。

红包也要送父母


新春佳节,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古已有之。不过如今,一些有能力的晚辈也不忘行孝心,过年给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个红包。

虽然新加坡人给小朋友的压岁钱从2新元到20新元不等,但给父母的红包一般要厚一些。新加坡大华银行有一项调查,新加坡人今年打算给父母每个人的红包平均是209新元,给岳父母或公婆的则是174新元。

据印尼老华人江宗鹏介绍,印尼华人子女如果结婚有了工作,过年期间要给父母包红包,不过并非所有年轻人都这样做,而且红包大小也是取决于经济状况。

韩国,一些新工作的大学生会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孝敬父母。

视频

爸妈说“压岁钱我帮你收着,等你长大了再给你”也是假的!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