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弋江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弋江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芜湖市中部,是全市教育文化、体育中心。辖区四面环水,东起荆山河,西至长江,南临漳河,北依青弋江,总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2013年末),常住人口30万人。全区辖7个街道:弋江桥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马塘街道、澛港街道、火龙街道、白马街道,以及南瑞社区中心。区政府驻利民路街道利民路418号。

弋江区是国家级的生态示范区,是芜湖市规划建设中的新城区。3条城市环线、2条国道过境,芜铜铁路、芜宣杭铁路、芜湖至上海城市快速轻轨穿境而过,城市快速轻轨车站、高速公路网芜湖南出入口紧临高新区,高新区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场均仅1小时车程。芜湖港有码头泊位70多座,其中朱家桥外贸码头对外籍轮开放。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省级)位于弋江区中部,成立于2001年8月,总规划面积23平方千米,2009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部为高教园区,东南部为职教园区,有安徽师范大学、芜湖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芜湖信息职业学院、安徽商贸职业学院、皖南医学院等院校。

历史沿革

据载,明太祖朱元璋在马背上南征北战取得政权后,喜好养马。至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前后,官方在芜湖城南养马数以千计,“马塘”由此得名。清末民初,沿青弋江(河南)一片行政区域设有江口、尚塘、来远三铺,后合为江口、尚来两镇。日伪时期,河南称为芜湖的“四区”。

1949年4月芜湖解放后,设河南区人民政府。1950年4月,市区建制撤销。1952年7月,恢复市区建制,在原第四区行政区域内,设立河南区人民政府。1955年12月,撤销河南区建制。1960年城市实行人民公社化,在原河南区建制的基础上,建立马塘人民公社。1964年12月,撤销芜湖马塘人民公社名称。1968年8月,成立马塘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6月改为马塘区人民政府,下辖江口、朝阳、弋江3个街道办事处。1984年12月郊区渔业公社,1990年3月郊区马塘乡和赭山乡的铁桥村、爱国村,1991年6月芜湖县鲁港乡先后划归马塘区管辖。

1996年,马塘区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10万人。辖3个街道、2个乡:中山南路街道、弋江桥街道、利民路街道、马塘乡、澛港乡。区政府驻码头口3号。

1997年,撤销马塘乡,设立马塘镇,镇人民政府驻马塘;撤销鲁港乡,设立鲁港镇,镇人民政府驻鲁港。调整后,马塘区辖3个街道、2个镇。1998年1月,区政府驻地由码头口3号迁至利民西路418号。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马塘区常住总人口120028人,其中:弋江桥街道27573人,中山南路街道24437人,利民路街道21565人,马塘镇20273人,鲁港镇26180人。

2006年7月,弋江区撤销南瑞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承担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移交给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原来承担的社会性、群众性工作,移交给社区。南瑞街道原来下设5个社区,办事处撤销后,区委、区政府将其调整为沐春园、荷夏园、锦坤园3个社区。全区辖5个街道、1个镇:弋江桥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马塘街道、澛港街道、火龙岗镇,以及南瑞社区中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弋江区常住总人口309514人,其中:弋江桥街道34097人,中山南路街道22333人,利民路街道20542人,马塘街道33457人,澛港街道89920人,南瑞社区38189人,火龙岗镇70976人。

根据《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火龙岗镇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的批复》(芜政秘[2011]112号)文件精神,2011年6月23日,撤销火龙岗镇,设立火龙街道、白马街道。全区辖7个街道:弋江桥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马塘街道、澛港街道、火龙街道、白马街道,以及南瑞社区中心。

视频

弋江区 相关视频

弋江区司法局扫黑除恶微视频微电影拍摄制作
芜湖弋江区“11.28”火灾事警示教育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