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滄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滄區廈門市所轄的一個區,與廈門島隔海相望。1989年,國務院批准在原杏林區成立海滄台商投資區[1]

位於東經117°52′51″~118°04′17″、北緯24°25′18″~24°38′50″,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處廈門市西部,東以海滄大橋連廈門島湖裡區,東南隔廈門港與思明區相望,南臨九龍江口以廈漳大橋接漳州龍海市,西南、西與漳州龍海市交界,西北與漳州市長泰縣相鄰,北與集美區灌口鎮接壤,東北隔馬鑾灣以新陽大橋連接集美區杏林街道。全區總面積186.46平方公里,下轄4個街道3個農場2個工業區。

位置境域

海滄區位於東經117°52′51″~118°04′17″、北緯24°25′18″~24°38′50″。地處廈門市西部,東以海滄大橋連廈門島湖裡區,東南隔廈門港與思明區相望,南臨九龍江口以廈漳大橋接漳州龍海市,西南、西與漳州龍海市交界,西北與漳州市長泰縣相鄰,北與集美區灌口鎮接壤,東北隔馬鑾灣以新陽大橋連接集美區杏林街道。

其四至:最東端鏡台嶼與湖裡區相望,最西界以紅侖山與長泰縣龍海市三交點,最北處仙靈棋山與長泰縣集美區灌口鎮三交點,最南首雞嶼與龍海市相望。

地形地貌

海滄區主要由丘陵、台地、平原組成,地勢平坦。

地處廈門、九龍江口海岸及東孚鎮丘陵地帶,地勢平坦。三面臨海,北面靠山。西北部緊靠海拔933米的天柱山,中部蔡尖尾山海拔381.6米,西連接文圃山

氣候特徵

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20.9℃,1月平均氣溫12.4℃,7月平均氣溫28℃。氣溫年、日較差都小。平均降水量1187.4毫升。7~9月為颱風季節。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極端最低氣溫2℃,極端最高氣溫38.5℃,年均日照時間2233.5小時,年均降水量1143.5毫米。

行政區劃

海滄區轄4個街道辦事處:海滄街道、新陽街道、東孚街道、嵩嶼街道、第一農場、海滄農場、天竺山林場、新陽工業區、出口加工區。

自然資源

海滄區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花崗岩礦,總資源量4681.2萬立方米。花崗岩礦,總資源量584.0萬立方米。除以上兩類礦產已開發利用外,在花崗岩廣布區,其頂部的殘積層局部可生成砂質高嶺土礦;第四系沖、洪積層中偶夾砂質高嶺土礦、粘土礦。

林地土壤:主要分布在本區西北部的低山和高、低丘陵地區,以及中部的丘陵地帶,可分為赤紅壤、紅壤和黃壤3個土類,7個亞類和16個土屬。

海滄區包括2個植被型,5個群系綱,14個群系,48個群叢。植物有60科163種,其中厥類植物5科6種,草本植物41種(包括人工培植主物種)。按植被立地條件,本區植被分為林地植被、鹽生植被、水生植被和人工植被四大類。

經濟綜合

201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6.11億元,按可比價格(下同)計算,同比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60億元,同比下降4.1%;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12.35億元,同比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62.16億元,同比增長6.1%。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0.24∶60.99∶38.77。

海滄區是廈門工業總產值最大的一個區,以電子、機械、生物製藥為主導產業,又以台資為主。擁有東孚、新陽、港區三個工業集中區。海滄保稅港區是全國第七個保稅港區[2],面積為9.5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2018年,全區常住人口37.5萬人,出生率19.5‰,死亡率2.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3‰,城鎮化率91.1%。 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另有土家族苗族畲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等44個民族,2012年超過900人的民族有土家族、苗族、畲族、壯族、布依族等5個民族,其中土家族2922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2.4%;苗族2234人,占17.1%;畲族1483人,占11.4%;壯族1404人,占10.8%;布依族944人,占7.2%。

科技教育

2018年,全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62家。2018年全區專利申請量達3301件,其中:發明749件,實用新型1983件,外觀設計569件。授權量:2232件,其中:發明176件,實用新型1592件,外觀設計464件。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205件。

2018年,全區共有公辦學校54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普通中學2所,小學18所,公辦幼兒園26所(含分園16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經教育主管部門審批的民辦學校共53所,其中民辦小學5所,民辦幼兒園48所。

青少年科技館

青少年科技館是利用海滄大橋西錨碇建成的,與東錨碇的橋樑博物館遙相對應,由室內展區、科技廣場和探索教育區組成。室內展區近1萬平方米,展出面積5000平方米;科技廣場2萬平方米。

分二期建設,一期12個室內展館,200餘項展品,20項科技體育項目。室內展區在一萬平方米的展區內,共有電磁館、地球與自然館、體能生理館、力學機械學館、聲學館、光學館、機器人館、心理學和腦科學館、數學館、科技應用館和動手園。

青少年參觀時應仔細認真地閱讀展品前的簡明提示說明,而後按說明親自動手操作實踐,從而懂得基礎科學的原理,獲得當代應用高新技術的知識。科技體育廣場有20000平方米,近20項科技體育展示。

這裡有磁力鞦韆和360度旋轉的旋轉鞦韆,可以演示重心與平衡,大膽嘗試高空騎自行車走鋼絲,試驗駕駛方形輪的車子。可以操作聲音的聚集和反射,鍛煉臂力的滾輪和自旋轉盤、射擊轉椅等。還可以動手操作模擬龍捲風的形成過程[3]

建制沿革

唐虞夏商時代,為揚州屬地。
西周屬七閩地。東周為越國地。
秦屬閩中郡東冶縣。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屬閩越國;
東漢興平元年(194年)屬揚州侯官縣。
西晉揚州晉安郡,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東安縣改晉安縣,同年析置同安縣,轄之。
永嘉元年(307年)同安縣復隸晉安縣,轄之。
隋開皇九年(589年)屬泉州南安縣。
唐初屬嶺南道,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改隸江南東道清源郡。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四鄉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大同場為同安縣,轄之。
五代屬閩國泉州;五代末屬江南東道清源郡。
宋淳祐年間,海滄區南部劃屬福建路漳州,為龍溪縣永寧鄉新恩里,轄域為今海滄區海滄街道、新陽街道、海滄農場;今海滄區北部仍屬福建路泉州,為同安縣明盛鄉積善里,轄域為今東孚鎮、第一農場和天竺山林場。南宋改里為都,南部三都地區為新恩里一都、二都、三都,後演變為一二三都,稱「三都」;北部東孚境域為積善里十七都、十八都。
元代屬福建行省,後改屬江浙行省;三都地區屬漳州路龍溪縣,北部東孚境域屬泉州路同安縣。
明清時「三都」屬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領永昌保、集興上半保、集興下半保、崇隆保;東孚境域則屬泉州府同安縣積善里,領新垵保。
1912年「三都」屬福建省汀漳道海澄縣,東孚境域屬福建省南路道(民國3年6月改廈門道)同安縣。
1925年廢道,「三都」屬福建省海澄縣,為新恩里一、二、三都;東孚境域屬福建省同安縣,為積善里十七、十八都。十七都領田央、山邊、谷山、霞美、北洋、留塘、蓮升堂、中孚、林埭、水頭、湖浦11保,十八都孚中、山坪洪、龍嶼、龍門田頭、黃林、圓湖樟埭6保。
1933年12月13日「閩變」政府決議將福建省分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四省;「三都」屬龍汀省龍溪縣,東孚境域屬興泉省同安縣。
1924年1月10日,龍汀省、興泉省夭折,龍溪縣、同安縣仍直轄福建省
1934年~1935年,「三都」先後屬福建省第六、第五行政督察專區,東孚境域先後屬福建省第五、第四行政督察區。
1938年「三都」屬海澄縣第四區,東孚境域屬同安縣第三區第二十辦事處角尾聯保、鼎中聯保。同年5月13日,廈門淪陷。
1940年3月撤銷聯保;海澄縣劃為4區,三都地區屬第四區,駐海滄,領1鎮2鄉28保:滄江鎮(有路頭、大街、橫街、新街、山仰、柯井、青礁、院前、古樓、囷瑤10保)、金鐘鄉(有錦里、內坑、貞庵、嵩嶼、石倉、溫厝、漸美、鐘山、東嶼、石塘10保)、新霞鄉(有鰲冠、霞北、霞南、霞西、東社、海墘、巷內、上丘8保)。
東孚境域為同安縣第三區角尾鄉中孚保、鼎山鄉東坂、蓮花、水頭、鼎尾、祥露5保。
1942年7月海澄縣第四區改海滄區,領1鎮2鄉28保。東孚境域為角尾鄉(鼎山鄉併入)中孚、蓮花、水頭、鼎美、後祥5保。
1943年東孚境域屬同安縣,為灌口鎮貞岱保,角尾鄉東坂、蓮花、霞露、中孚4保。
1944年東孚境域屬同安縣角尾鄉,為中孚、蓮花、水頭、鼎美、後祥、貞岱6保。
1945年10月抗日戰爭勝利,撤海滄區,滄江鎮、金鐘鄉、新霞鄉直隸海澄縣。
1946年5月調整鄉鎮保甲,三都有海滄鄉、金霞鄉;海滄鄉轄路頭、大街、橫街、新街、山仰、柯井、青礁、院前、古樓、囷瑤、錦里、內坑12保;金霞鄉有貞庵、嵩嶼、石倉、溫厝、漸美、鐘山、東嶼、石塘、上丘、東社、巷內、霞東、霞南、鰲冠14保。
東孚境域仍屬同安縣角尾鄉,為中孚、蓮花、水頭、鼎美、後祥、貞6保。
1950年底廢除保甲制,一保改一鄉,中孚保改東孚鄉。東孚境域屬同安縣第一區,為東孚、蓮花、水頭、鼎美、後祥5鄉,三都地區為海澄縣第四區海滄鄉、霞陽鄉、新垵鄉。
1952年三都地區轄海滄、青礁、囷瑤、錦里、貞庵、溫厝、漸美、石塘、東嶼、鰲冠、霞陽、新垵12鄉。東孚地域為同安縣第一區東孚、水頭、鼎美、貞岱、蓮花5鄉。
1955年10月,東孚境域劃屬同安縣東孚區,為東孚、蓮花、水頭、鼎美、後祥、貞岱6鄉。三都地區海澄縣第四區改名海滄區,轄海滄、囷瑤、錦里、石塘、新垵5鄉。
1956年6月東孚境域劃屬灌口區,為東孚鄉(蓮花鄉、貞岱鄉併入)、鼎美鄉(水頭鄉、後祥鄉併入)。三都地區仍屬海澄縣轄海滄區。
1957年灌口區東孚、鼎美等12鄉劃入廈門市郊區;同年11月鼎美鄉析設第一農場。三都地區為海澄縣第四區海滄鄉、霞陽鄉、新垵鄉。
1958年4月撤海滄區,霞陽鄉併入新垵鄉;同年8月海澄縣與龍溪縣並為龍海縣,龍海縣海滄鄉、新垵鄉劃入郊區,設海滄公社,領14大隊;東孚鄉、鼎美鄉並為東孚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改鎮),領9大隊。
1959年10月至1960年5月,東瑤、後祥、鼎美、芸尾大隊先後劃入第一農場。1962年東瑤大隊復歸東孚公社。
1970年初後祥、鼎美、芸尾大隊復歸東孚公社。
1961年10月,海滄公社析設錦里、漸美公社,1964年5月,錦里、漸美公社復入海滄公社。海滄公社新垵、霞陽2大隊劃屬杏林公社。
1962年2月析設炭薪國營林場,1980年7月更名國營天竺山林場至今。
1978年在杏林公社基礎上置杏林區。1978年9月杏林區成立,轄之。
1984年改杏林鄉(1991年12月改鎮)霞陽、新垵村委會。
1984年海滄、東孚、杏林公社改鄉,大隊改村委會。1986年12月海滄鄉改鎮。
1987年8月改屬集美區海滄鎮、東孚鄉、海滄農場、第一農場、天竺山林場,杏林區杏林鄉。
1990年海滄鎮、東孚鄉開闢為海滄台商投資區。
1991年12月東孚鄉改鎮。1995年10月海滄鎮、東孚鎮、海滄農場、第一農場、天竺山林場劃入杏林區,轄之。
1996年1月,集美區海滄鎮、東孚鎮劃歸杏林區。
2000年東孚鎮祥露村改屬海滄鎮。
2003年04月26日起,將原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廈門市集美區管。同時,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區人民政府駐地由杏林南路29號遷至海滄鎮。海滄區是廈門市的郊區,與廈門島隔海相望;馬鑾灣以北杏林街道、杏林鎮劃歸集美區,海滄區轄馬鑾灣以南地域和海滄鎮、東孚鎮和廈門市第一農場、天竺山林場、海滄農場,共28村委會,2居委會。
2003年底,居委會改制社區,村改社區。
2005年轄海滄鎮、東孚鎮、3農場,領2社區、28村委會。
2006年1月海滄鎮析分為海滄街道(轄5社區10村委會)、新陽街道(轄2社區1村);時轄2街1鎮,領7社區、23村委會。
2008年海滄區下轄海滄街道(轄7個社區10個村委會)、新陽街道(轄3個社區1個村委會)、東孚鎮(轄12個村委會)、第一農場、海滄農場、天竺山林場、新陽工業區、出口加工區。
2010年轄海滄街道、新陽街道2個街道、1個東孚鎮,領12社區居委會、23村委會。
2015年1月,廈門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海滄街道拆分為海滄街道和嵩嶼街道。調整後,海滄街道辦事處駐新大街29號,下轄海滄、溫厝、海興3個社區居委會,青礁、囷瑤、錦里、後井、漸美5個村委會和古樓農場、海滄農場。嵩嶼街道辦事處駐濱湖北二路1號濱湖大廈,下轄鰲冠、東嶼、鐘山、海發、海達、海翔、海虹、未來海岸、北附小9個社區居委會,石塘、貞庵2個村委會。
2015年03月06日起,經廈門市人民政府研究,並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海滄區撤銷東孚鎮,設立東孚街道辦事處。
2015年03月10日起,廈門市人民政府作出批示,同意海滄區撤銷東孚鎮,設立東孚街道辦事處,以原東孚鎮的行政區域為東孚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至此,海滄區轄區內將由海滄街道、新陽街道、東孚街道、嵩嶼街道4個街道組成,不再有鄉鎮,成為島外第一個不再有鄉鎮的市轄區。

文化事業

2018年全區現有區級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

2018年,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成嵩嶼街道圖書館及8個村居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達標建設。同時,投資260餘萬元在全區新建一批基層全民健身設施。

積極打造一系列精品文化活動,成功舉辦「愛我中華——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閩港青少年優秀舞蹈展演」、第十屆海峽論壇(海滄)開幕式等10餘場大型文化活動;全年開展花藝、陶藝雕塑古琴、聲樂等文化藝術沙龍30多場次。面向基層,深入開展「文化五送」活動,並持續開展「崇禮學堂」親子國學讀經班、公益文化藝術培訓等各項惠民服務。着力打造滄江劇院「一節兩周三季」演出品牌,2018年共完成國內外演出104場。

舉辦第三屆海絲藝術節[4],引進8個國家19個演出項目;組建「海娃模範合唱團」、「小小藝術分享家」2支團隊,共招募「小小藝術分享家」77名、「海娃模範合唱團」成員60名及「藝術之星」10名。


海滄區的保生大帝信俗、海滄蜈蚣閣[5]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交通

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交通運輸業企業共有70家,比2016年增加了6家;實現營業收入74.86億元,增長31.97%;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1億噸,增長18.44%;集裝箱吞吐量793.68萬標箱,增長16.8%。

公路

瀋海高速公路出口,319、324國道途經地點,海滄大橋海滄海底隧道廈門島連接,新陽大橋跨馬鑾灣連通集美區,廈漳跨海大橋連接龍海市招商局漳州開發區。

國道324線海滄段(鳳山至浦頭)。跨區長7.54公里,雙向4車道,路幅寬度26米,綠地面積11.7萬平方米。在1995年國道文明樣板路建設拓寬後,2005年,投入2300萬元對路面進行改造,鳳山至東孚段、東孚至浦頭段分別重新攤鋪水泥砼、瀝青砼路面;2006年,公路局投入100多萬元對沿線兩側空地、荒地進行綠化。

省道201線海滄段(石塘至青礁)。轄區內長7.63公里,雙向6車道,現路幅寬度60米,綠地面積25萬平方米。1999年,作為交通部增投項目、廈門市重點工程,市公路局投入1.34億元進行拓寬,使廈門島內至漳州角美的道路更加暢通。

鐵路

鷹廈電氣化鐵路站點,廈深鐵路龍廈鐵路途經地點。

港口

海滄港、嵩嶼港。

海滄客運碼頭

1929年,海滄錦里村人林水昌(人稱「電船昌」)經營錦昌船務行,開通廈門至海滄航線。1952年由廈門輪船公司接管航線業務。1982年,海滄客運碼頭改建,碼頭引橋長23.4米,寬3.5米;泊位長42米,可泊50萬噸級客船。1983年1月,海滄客運碼頭竣工並投入使用,是當時福建省最大的內海碼頭。1985年客運量20萬人次,達最高峰。其後由于海滄政治經濟中心轉移到石塘一帶,民間運輸業的競爭又很激烈,運量逐漸萎縮,至1998年停航。

海滄支航道

位於青礁轉折點至海滄港,航道長4.6公里,寬180米,深8.1米,其中人工挖槽航道長約1.2公里。設計乘潮通航3.5萬噸級以下船舶。

風景名勝

橋樑博物館

坐落在海滄大橋東岸錨碇內,這是在大橋碩大的錨碇里建起來的中國第一座橋樑博物館。橋樑博物館由海滄大橋建設展示館、中國橋樑百年回顧展示館海滄大橋監控中心三大部分組成。它們分三層展出:一層是海滄大橋建設展示館,從大橋設計、施工、科研、投融資、監理、景觀等多角度完整地展示了大橋的建設過程。二層是中國橋樑百年回顧展,以歷史為經緯,以橋樑科技為線索,系統地回顧了中國古代與當代橋樑建設的輝煌成就,介紹橋樑科技知識和世界各國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橋樑,其中汕頭海灣大橋為預應力混凝土懸索橋。五層是大橋監控中心。這是海滄大橋交通指揮的核心,具有數據採集、數據通信、分析統計、控制高度、文檔管理、圖像圖形顯示和自檢報警等多種現代化管理功能。

慈濟宮

慈濟宮有青礁、白礁兩處,青礁慈濟宮位於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區青礁村岐山東鳴嶺,離廈門12公里。白礁慈濟宮位於漳州台商投資區白礁村,離廈門14公里。兩者皆奉祀北宋名醫吳真人。青礁慈濟宮屬白礁慈濟宮分靈廟,供奉保生第三大帝。

榮譽記錄

2018年7月,河北省住建廳印發《關於2017年度潔淨城市(區)創建情況的通報》,河北省24個縣(市、城區)通過覆核,海滄區在列。

城市排名

2018年11月,海滄區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榜單,排名第75位。

視頻

海滄區 相關視頻

海滄區一鏡到底航拍國歌版
海滄區千人唱國歌
海滄區衛健局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海滄區東孚中心小學-校園快樂學習-黃思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