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犹他角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犹他角龙属
图片来自utah

犹他角龙属属名Utahceratops,意为“犹他的有角面孔”)是一属角龙科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约7640万至7550万年前)的美国犹他州。犹他角龙是大型、健壮、陆生、四足草食性动物,体型可生长至约7公尺长。

发现

属名意指“犹他的有角面孔”,由犹他(Utah)及古希腊文keras∕κέρας(角)和ops∕ὤψ(脸)组成。[1]种名gettyi纪念正模标本的发现者及在大升梯国家纪念区化石挖掘活动的主要贡献者Mike Getty。

最早于2010年由史考特·D·山普森、马克·A·洛温、安德鲁·A·法克、艾瑞克·M·罗伯茨、凯瑟琳·A·福斯特、约书亚·A·史密斯、亚伦·L·泰特斯正式命名,模式种为葛氏犹他角龙Utahceratops gettyi)。

叙述

正模标本编号UMNH VP 16784只包含一个部分头骨。本属所知来自六具标本,其中包括两个部分头骨,将这些标本组合在一起共保存了90%的头骨及70%的颅后骨骼。犹他角龙估计有2公尺高、约6至7公尺长、及3至4吨重。[2]

根据山普森等人(2010),犹他角龙的鉴定特征包含:鼻角位于末端,几乎完全位于外鼻孔之后;眉角短而粗壮、朝向背外侧、形状圆扁而尖端钝;褶饰横向中位的外鳞状骨低矮并大幅加长(有些长于10公分);顶骨中位转弯处呈弧形弯曲。

古生态学

栖地

犹他角龙的唯一物种来自犹他州的凯帕罗韦兹组,根据氩氩测年法鉴定出沉积年代为7660万至7450万年前的坎潘阶。在白垩纪晚期凯帕罗韦兹组位于西部内陆海道西岸的拉腊米迪亚,当时的恐龙栖地是个古老的泛滥平原,由大河道、丰富的湿地泥炭沼泽、池塘和湖泊所主宰,并与高原接壤。气候潮湿并支持著高多样性生物群。此地层保存了世界上最完好、最连续性的白垩纪晚期陆相生物群之一。[3]

古生物种

犹他角龙与其他物种共享栖地:奔龙科伤齿龙科塔罗斯龙暴龙科怪猎龙甲龙类鸭嘴龙科的短冠副栉龙、纪念区格里芬龙、角龙科的大鼻角龙华丽角龙偷蛋龙类哈格里芬龙[4]可能还有似鸟龙科似鸟龙、暴龙科的亚伯托龙鲨和𫚉青蛙蝾螈乌龟蜥蜴鳄鱼、各种早期哺乳类多瘤齿兽目有袋类食虫目

参考文献

  1. Liddell, Henry George and Robert Scot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Abridged Edition). United King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ISBN 0-19-910207-4. 
  2. Descubren nuevos dinosaurios con cuernos [New dinosaurs with horns have been discovered]. La Nación. 26 September 2010 [22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June 2013) (西班牙语). 
  3. Clinton, William. Preisdential Proclamation: Establishment of the 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ational Monument. September 18, 1996. [9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August 2013). 
  4. Zanno, Lindsay E.; Sampson, Scott D. A new oviraptorosaur (Theropoda; Maniraptor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Campanian) of Utah.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5, 25 (4): 897–904. doi:10.1671/0272-4634(2005)025[0897:ANOTMF]2.0.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