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石岩客家山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岩客家山歌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石岩客家山歌

隶属;深圳客家山歌

文体;四句和五句七字体

特点;客家话唱

非遗级别;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入选时间;2007年6月

家山石岩客歌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传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的传统民歌。石岩客家山歌流传于石岩街道有客家人居住的各个社区,用客家话唱,基本是四句和五句七字体,第一、二、四句押韵。演唱形式多样,可个人自唱也可两人一唱一和,其中擂台斗歌是客家山歌最精彩、最激烈、最吸引人的一种演唱形式。[1]

石岩客家山歌和所有客家山歌一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方风格特点。在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细嗓三种。山歌歌体结构形式比较整齐划一,山歌中的格式和闽、粤、赣、桂、湘、川、台等地区大体相同,韵律也是平平仄仄的声韵为基调,歌词多以当地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往往以物抒怀,真情实景,寓情于景。

在种类和体裁上,石岩客家山歌有山歌号子、爱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驳尾、戏谑性、虚玄歌、逞歌、猜调、哀歌等。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赋体山歌、比喻山歌、起兴山歌、叠字山歌、双关山歌等。除了劳动山歌以外的精华就是客家情歌了,占客家山歌很大一部分比重

石岩客家山歌对研究客家先民一千多年前的先后五次大迁徙过程中,长期以来与当地人相处、互相取长补短、与南方各地的土语山歌互相混化与影响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及客家山歌音律艺术及语言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7年1月,石岩客家山歌入选深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7年6月,石岩客家山歌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基本简介

石岩客家山歌用客家话唱,演唱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个人自唱,也可以两人一唱一和,可以在舞台上,也可以在山中林间,不分时间、地点,即兴演唱,唱时往往触景生情,随口而出,情深意切;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又富于变化。其中擂台斗歌是客家山歌最精彩、最激烈、最能吸引人的一种演唱形式。除了劳动山歌或生活歌以外,其中客家情歌占了很大部分。

客家山歌在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细嗓三种。假嗓,包括真假嗓结合唱,主要用于高腔山歌;本祖束嗓,最为常见,它运腔复杂多变,擅长即兴编词对歌;细嗓,多为妇女单独自吟自唱,音量小,音调宁静细腻,委婉动听。前两种唱法,歌之头尾还常加入山歌号子"嗬--喂"

一字一音,重在表达歌词内容,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而成,一般歌首有一长拖腔。

在修辞手法上,从诗歌最基本的"赋、比、兴",到双关、对偶、歇后、排比、顶针(尾驳尾、捡脚跟)、反复重叠等各种修辞手法都有应用。

在句法结构上,主要有四句体和五句体。前者运用上下句不断反复而成。

在种类和体裁上有山歌号子、爱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驳尾、戏虐性、虚玄歌、逞歌、猜调、哀歌等。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热充牛:赋体山歌、比喻山歌、起兴山歌、叠字山歌、双关山歌等。

1."赋体"山歌:赋体山歌直言陈述,层次分明,所表现的人和事,有形有影,如一幅幅生动的自描画。例如"妹子约匪桨拘郎柳树下/月出照到月西斜/夜静三更露水大/有情你爱脱衫遮",此类山歌描述细腻,直抒胸臆。

2."比喻"山歌:比喻山歌在客家山歌表现手法上使用广泛,或以物喻人,或借景言情,形象、生动。例如:"阿妹生得真真靓/相貌又好又后生/好比十五月光样/哪有缺角被人嫌",这首山歌为明比,传情达意,闻之会心。

3."起兴"山歌:此类山歌往往是借景(物)起唱,情随景至。例如:"河边柳树叶拖拖/妹掀衫尾郎贴坐/阿哥问妹恋唔恋/低头含笑肯过多",这首山歌借柳树营造温馨的情恋氛围,贴切自然。

4."叠字"山歌:利用词句的反复,达到强化内容的匪地禁市目的,这也是客家山歌中常见的手法之一。例如:"山中山祖奔匪谷起山坡/山前山后树山多。山间山田荫山水/山人山上唱山歌",这首山歌叠"山"字,烘托"山上唱山歌",别有情趣。

5."双关"山歌:客家语言生动、诙谐、双关语、歇后语很多,在山歌里也被大量应用。例如:"阿哥莫怨妹无心/上屋下舍眼针针/灯草拿来做门板/一出一入爱关心",这首山歌后两句是"歇后双关",是从客家语的"灯草(搅)做门--关心"歇后语而来,借物传神,最具特色。

石岩客家山歌最大特点在于开口直奔主题,男方往往以"妹"字作为引子(俗称山歌号子),邀请对方来对山歌,或自叹自唱,接着就是抒发歌者的记糠套真实想法。歌词运用得生动、巧妙,这"妹"字不但是歌曲的引子,又是语和促放仔句尾音的歇后语衬词,甚至成了每一语句开头和结尾都可随心灵活多用的中心衬词.贯串情歌全曲。

此外,石岩客家山歌特别是情歌旋律优美深情,如《连妹爱连两同年》;有的曲调活泼,节奏欢快跳跃,如《男人嫁到女家门》;还有委婉细腻,舒缓悠长,如《两人好到白头老》;而且大多数一字一音,重在表达歌词内容,调式多以小调式见长。大部分音句的尾节都带有下滑音。

历史渊源

据深圳市考古专家考古发现,早在3000多年前,石岩就有人类居住。按照石岩最早落乡的浪心居民推算,明未清初(1644年左右),客家人迁来石岩居住。另据落乡石岩官田的至今已有10代人的叶姓居民推算,早在260年前,石岩就应有客家人居住了。这里原来只有一座大山,叫阳台山(现名羊台山),山高林密,而且常有野兽、强盗出没伤人。人们在山上砍柴、摘木梓、伐木放排、铲松油、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伴,以驱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男女爱慕之情等等,都用高声歌唱的形式来表达。于是,客家山歌与其他民歌一样,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

据石岩街道上屋社区退休干部叶恩麟、塘头社区居民"石岩客家山歌王"池官华等多位67岁以上的老人回忆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羊台山游击区游击队员用石岩客家山歌号召民众鼓舞斗志,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反动派。建国后,石岩客家人以山歌的形式歌颂党,歌颂英明领袖毛主席,在劳动中,客家人尽情欢唱,还摆擂比赛。尤其是1953年至1958年问,每逢八月中秋,石岩客家人村与村之间经常摆起歌台唱山歌,民间杂志、社会报刊也时有山歌登载,使山歌园地长盛不衰,生产热情空前高涨。改革开放后,石岩客家人在参与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以山歌的形式歌颂改革开放带给山乡的巨变,山歌内容主要以抒情为主,歌颂美好爱情的内容也占了很大比重。同时,内容针对时弊,喜怒哀乐尽在其中。近年来,石岩客家山歌主要代表歌手池官华多次外出参加演出,得到过"羊台之光"文化节客家山歌比赛三连冠,由此,《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均给予过报道。

然而,随着生活的改变,时代的变迁,以及多样文化娱乐种类的发展,山歌这片园地已渐渐变得无人问津,只有极少数老年人会自娱自乐,唱些有关生活情趣方面的山歌。

分布区域

石岩客家山歌流传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有客家人居住的7个社区

代表作品

为了让石岩客家山歌后继有人,继续发展下去,2001年开始,年近七旬的退休干部叶恩麟先生着手收集客家山歌。池官华、叶若林等老人也有自创客家山歌。在叶恩麟先生已整理的300余首传统客家山歌中分为十部分:(1)自我陶醉,自我发泄;(2)调情山歌;(3)戏谑性山歌(男女对);(4)客家传统情歌;(5)猜谜歌;(6)哀歌;(7)虚玄歌;(8)现代山歌;(9)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山歌;(10)童谣篇。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赋体山歌、比喻山歌、起兴山歌、叠字山歌、双关山歌等;种类和体裁上有山歌号子、爱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驳尾、戏谑性、虚玄歌、逞歌、猜谜、哀歌等。

主要代表作品有:《嫁错郎》《赌仔歌》《东江纵队顶呱呱》《打得鬼子喊爹娘(五句板)》《宝安乡民抗战山歌》《山歌来唱大小贪(五句板)》《送郎参军》《猜谜山歌》《虚玄歌》《情歌零拾》《情歌杂唱》《十八阿娇三岁郎》《人无双对受孤凄》《口说西施也闲情》《要算恋妹最艰难》《阿妹日夜盼郎归》《越送越远情越深》《嘱妹恋郎要真心》《两人冷热一般同》《有胆恋郎够胆当》《阿哥有情妹有情》《妹有心来郎有心》《无妹心结解晤开》《日落西山晤晓归》《两人交情莫透风》《妹若有情应一句》《莫作杨梅暗开花》《唱个情妹对情郎》《山歌十大字眼从一到十》等。

相关视频

池老石岩山歌羊台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