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市大足職業教育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重慶市大足職業教育中心大足區唯一一所公辦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占地201畝,校舍建築面積10.3萬餘平方米,專業設施設備總值2955.1萬元。現有教職工335人,外聘教師74人。2020年10月學歷教育人數達5096人,各類人員來校接受職業技能短期培訓年均達16200人天。開設加工製造類、信息技術類、文化藝術類、旅遊服務類、教育類、建築工程、服裝設計、市場營銷等八大門類,18個專業。學校2004年成功覆核為合格職教中心,2005年成功創建市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07年順利創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12年成功申報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計劃項目學校。

學校簡介

重慶市大足職業教育中心是大足區一所公辦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占地201畝,校舍建築面積10.3萬餘平方米,專業設施設備總值2955.1萬元。現有教職工335人,外聘教師74人。2015年11月學歷教育人數達4016人,各類人員來校接受職業技能短期培訓年均達16200人天。開設加工製造類、信息技術類、文化藝術類、旅遊服務類、教育類、建築工程服裝設計、市場營銷等八大門類,18個專業。學校2004年成功覆核為合格職教中心,2005年成功創建市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07年順利創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12年成功申報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計劃項目學校,擠身於全國1000所、重慶市30所國家中職示範校創建之列,辦學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

辦學規律

近年來,全校教職工發揮了自強不息、鍥而不捨的精神,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遵循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規律,圍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職業技能、就業質量做文章,在行政管理、養成教育[1]、專業建設、教學改革與創新、短期培訓、校企合作等方面以特色增活力,以質量促發展,走出了一條內涵發展之路。2010年成功創建重慶市平安校園[2],被市教委評為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連續五年被重慶市中專教育學會評為招生先進集體,2011年被重慶市職業教育學會評為中職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先進集體。2012年被重慶市教育委員會表彰為重慶市中等職業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2013年被市職業教育學會表彰為2008~2012年教育科研先進集體。2013年被市總工會評為模範職工之家。教育部魯昕副部長對學校石雕石刻專業辦學成果高度評價,市長黃奇帆、市委副書記張軒曾到學校視察工作,對學校職教辦學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和很高的希望。

辦學定位

學校確立了「惟善惟精」的辦學理念,堅持「人人能成可塑之人,個個可為有用之才」的育人觀,秉承「精技立業,善行天下」的校訓,加強三風建設,明確了「完善條件、理順管理、擴大規模、提高質量、辦出特色」的工作思路,堅定不移地走「特色興校,質量強校」之路,通過改革創新、特色發展、品牌立校、爭創一流,積極提升學校的辦學實力和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能力,將學校辦成「立足大足、服務重慶、面向全國」的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發揮引領、骨幹和輻射作用。

發展思路

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運用清晰的戰略思維,按照「12345」的思路,統領學校可持續發展。即「一個奮鬥目標」,創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兩個落實」,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特色興校、質量強校」發展戰略;「三項建設」,加強品牌特色專業(石雕石刻)建設、校本精品課程建設、三名工程(名生、名師、名校長)隊伍建設;「四大改革」,推進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模式改革、辦學模式改革、評價模式改革;「五大工程」,包括骨幹專業建設工程、「五個校園」建設工程、管理制度創新工程、校企一體化建設工程、後勤服務社會化建設工程。

辦學特色

(一)弘揚「精善」主題石刻文化

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遺產。學校是重慶市唯一以「精善」主題元素打造石刻文化、開設石刻專業的中職學校,以弘揚石刻文化、傳承石刻技藝為使命,以石刻文化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素,提出了「千錘百鍊,點石成金」的學校文化建設理念,實施了校園石刻景觀文化建設規劃,學校已被命名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

(二)凸顯五金職教品牌優勢

學校根據大足龍水鎮(全國著名的五金生產、加工、銷售集散地)、雙橋經濟開發區發展對機械加工類技能人才的需求,做大做強了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能滿足五金企業產品研發、產品發展的需要,成為大足區及周邊區縣五金企業技能人才培養培訓中心,凸顯了學校「五金職教」的品牌優勢。

(三)創新現代學徒培養模式

學校在實施訂單式、半工半讀、產品導向培養模式的基礎上,與企業深度合作,探索建構了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實現「零距離」對接,培養的學生深受企業歡迎。2011年11月被重慶市教委和市旅遊局確定為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四)構建全員參與德育體系

學校堅持「人人能成可塑之人,個個可為有用之才」的育人觀,注重理念引領、過程管理、行為養成,通過活動承載文化,構建了全校教師一個面、班主任工作一條線、社團活動展風采的全員行動德育工作體系,強化了學生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成效明顯,學校被評為重慶市中職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五)強化校企深度合作成效

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探索校企合作訂單培養辦學模式,建立了42個校外頂崗實習基地,近年來聘請行業專家、技術能手300餘人次參與教學改革、專業調整、內部管理、質量評估等教育教學活動,達到了雙贏互惠的效果。

(六)彰顯專業建設地方特色

堅持「學校辦學圍繞市場轉,專業建設圍繞產業轉,人才培養圍繞需求轉」的原則,以民間傳統工藝(石雕石刻方向)為特色,加工製造類專業為主體,旅遊服務、信息技術、教育類專業為支撐的專業框架,切實加強石雕石刻、數控技術應用、旅遊服務與管理等特色和重點專業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七)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積極探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以能力為核心評價學生學業水平,推動教、學、做統一,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在推廣應用「五環四步三特徵」能力本位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基礎之上,形成了產品導向項目教學模式、職場情境教學模式兩大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色和區域特色的教學模式。

五、示範成績

(一)學校整體辦學實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升

1.基本辦學條件顯著改善

各專業實訓室總量達138個,實訓工位總數4805個,實習實訓儀器設備數量達到8630台套,設備總值2955.1萬元。

2.師資整體素質明顯提升

新增高級職稱教師5人。研究生學歷教師由30人增至69人,技師、高級技師總數由6人增至24人,高級工由32人增至100人,「雙師型」教師由120人增至164人。獲重慶市黃炎培傑出教師獎1人,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1人,重慶市優秀教師1人。新培養專業帶頭人17人、骨幹教師14人。教師發表論文142篇,參加市級及以上職業技能和教學技能競賽獲獎12人次。

3.信息化水平跨越發展

一是學校建立了數字化校園平台1個,應用系統6個,多媒體數字教學資源總量達到1.5T; 二是數字化專業課程數達到120門,網絡課程門數達到4門,全校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課程比例達到75%;三是每百學生計算機台數達到41.1台,數字化資源覆蓋師生5400餘人,教職工使用數字化校園平台比例達到100%。實現了多媒體設備教室與實訓基地全覆蓋、OA系統全覆蓋、無線網絡全覆蓋。

4.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與重慶九源科技集團深度合作,首創「製造業基層班組長精品班」,培養的基層班組長人才供不應求,深受企業青睞。畢業生初次就業率100%,專業對口率91.2%,雙證書獲取率99.2%,用人單位滿意率97.8%。學生參加地市級及以上職業技能大賽、文明風采大賽獲獎517人次。學生作品參加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作品展洽會獲一等獎2項。學生莫媛媛參加第十八屆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主題教育活動獲徵文比賽中學組特等獎。

5.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提升

建立「劉能風大師班」,與重慶石盟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產品研發中心。石刻專業教師、企業骨幹、民間傳統工藝大師組建產品研發團隊,共同開發石雕石刻工藝產品,並獲得產品外觀專利3項。開展社會培訓總規模16200人天,開展社區服務711人天。完成技能鑑定2840人。

參考文獻

  1. 淺談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品略圖書館,2018-09-16
  2. 平安校園建設標準(試行) ,豆丁網,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