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千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陈武雄 | |
---|---|
1964年于笠诗社 | |
出生 |
台湾南投郡名间庄 | 1922年5月1日
逝世 | 2012年4月30日 | (89岁)
笔名 | 桓夫、陈千武 |
职业 | 作家,台中市立文化中心主任、台湾笔会会长 |
国籍 |
|
代表作 | 《猎女犯》 |
陈武雄(1922年5月1日-2012年4月30日),笔名桓夫、陈千武,是一位生于台湾南投县名间乡的诗人,为笠诗社发起人,曾任台湾笔会会长、台中市立文化中心主任。杜国清是其内弟。[1]
简要生平
幼年就读名间乡皮子寮公学校,后来转到南投小学,于1935年3月毕业。4月考入台中一中。1940年5月因反对改日本姓政策并警告同学不可改姓,而遭监禁月馀。因此在1941年3月毕业时,操行成绩被打丁等,不得升学。
1942年被征召为“台湾特别志愿兵”,1943年9月被派往南洋,到过东帝汶、爪哇。
1946年7月回到台湾,12月考入台中县丰原大甲林区管理处,担任人事工作。1947年1月与许贞子结婚。
1964年6月参与成立“笠”诗社,曾主编<笠>诗刊。1967年11月当选“中国新诗学会”理事。
1973年2月调任台中市政府庶务股长。1976年10月协助台中创立市立文化中心,12月担任文化中心主任。
1978年4月获台湾文艺作家协会颁发文化奖。1980年4月获颁“洪醒夫小说奖”。
1985年1月获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颁发银盘奖;4月以短篇小说作品<求生的欲望>获得“洪醒夫小说奖”。同年,因新建台中市立文化中心落成,原中心改为博物馆“文英馆”,改任文英馆馆长。
1987年6月1日自公务退休,专事写作。1989年2月任台湾笔会第二任会长。1992年4月获国家文艺第一届翻译成就奖。
1994年4月获日本翻译协会颁给创作特别功劳奖。1997年5月获台中市政府颁发大墩文学贡献奖。1999年5月获台湾文艺作家协会颁给“亚洲诗人文学功劳奖”。
2000年8月4日在台南“盐分地带文艺营”,获陈水扁总统颁发“资深台湾文学家成就奖”。2002年9月20日月获“国家文艺奖”文学类奖项,在台北.红楼接受总统颁奖。
创作概略
陈千武毕业于台中一中。1942年4月,以第一期台湾志愿兵身份入伍。1943年9月30日,赴南洋参战。1967年起,以此太平洋战争经验陆续创作一系列小说;1984年,集结出版《猎女犯》。1999年,改版为《活著回来-日治时期台湾特别志愿兵的回忆》。
其诗作发表于《蓝星》、《创世纪》、《笠》等诗刊。代表作有:诗集《密林诗抄》(1963)、《野鹿》(1969)、小说集《猎女犯》(1984)等。
其创作依陈素兰《陈千武的文学人生》一书分为四期:
- 日治时期与太平洋战争(1935~1945):文学启蒙、创作期。
- 沉淀时期(1945~1958):跨语时期。
- 中文创作时期(1958~1990):以中文发表新诗、小说,创作高峰期。
- 创作、整理、译作时期(1990~):参与译作《张文环全集》、《林修二诗文集》、《西川满小说集2》等。
参考资料
- ↑ 杜国清:〈从《现代文学》到《笠》〉,《诗论‧诗评‧诗论诗》(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0),页323。
- 《陈千武集》(台北:前卫出版社,1991)。
- 陈素兰,《陈千武的文学人生》(台北:时报文化,2004)。
- 《盐分地带文艺营受奖人之一》陈千武 从文学少年到资深诗人,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