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韩信 | |
---|---|
汉淮阴侯 | |
王者荣耀 | |
楚王 | |
国家 | 秦→西汉 |
时代 | 秦末→西汉 |
主君 | 项梁→项羽→刘邦 |
姓 | 韩姓 |
名 | 信 |
姓名 | 韩信 |
封爵 | 齐王→楚王→淮阴侯 |
籍贯 | 淮阴(今江苏淮安) |
出身地 | 淮安 |
出生 |
前230年 淮阴 |
逝世 |
前196年 (34岁) 长安长乐宫 |
韩信(前230年-前196年),淮阴人,是西汉开国三杰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萧何誉为“国士无双”、蒯彻誉为“功高无二,略不世出”[1]。韩信是谋略家、战术家、统帅和“谋战”派军事理论家,在中国历史上以卓绝用兵才能著称,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主要战绩有败章邯、擒魏豹、斩陈馀、收李左车、降燕、杀龙且、攻占齐国等伟大事迹。后世何去非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2]。明代茅坤解释韩信的军事技巧为“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韩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官拜汉大将军、左丞相、赵国丞相、齐王、楚王,“王侯将相”一人全任,却也因其“功高盖主”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被贬为淮阴侯;最后韩信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诬以谋反之名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秦末天下大乱,出生淮阴的韩信,因为从小生长在穷苦家庭,没父没母无兄无弟,每天带著一根长剑跟一把箫在街上闲逛,套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具有攻击性的游民。韩信出生时机不好、家里环境不好、连造型都不称头。走没多久来到溪边,平时常给他点心的大婶们还是挺热情地把饭盒里的饭菜拿给他充饥,他边接过来边满怀感谢地说:“大姊,等我发达了,一定准备好酒好菜来报答您。”没想到和善的大姊完全不给面子:“算了吧,你都过不了这时,我哪敢想你会有来日。”韩信忍住饥饿,连饭菜也不拿,面红耳赤地低头走了。
街角等著他的是盘踞在街市的蔡兴,一伙人等在那儿,带头挑衅说:“你这个没用,别以为拿著一把破剑,中看不中用,有本事就来一对一单挑啦,不然⋯⋯”蔡兴比了比胯下:“你从这里钻过去,我就饶你一命。”
韩信原本已经饿到不行,连站都站不稳。这时一被刺激,哪忍得下这口气!男儿膝下有黄金啊!韩信胀红著脸,额头青筋暴跳,抓著剑柄,准备跟蔡兴一决胜负,反正都已经穷途末路,为了一口气,拼了啦!
众人围著呼叫呐喊,正等著看好戏的时候,原本剑拔弩张的态势却突然急转直下。韩信突然顿悟,正所谓:“俗辣枉做,性命枉顾。”他啪一声跪倒在地,三步并两步地爬了过去。所有人先是愣了几秒,接著大笑如雷般爆了出来,毫不留情。 姑且不论韩信打不打得赢,要是不小心打到蔡兴葛屁了,光是市场围观的民众出庭作证,古代“杀人者死”是铁律啊!韩信受胯下之辱,但是从这天起,韩信认清自己绝对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他决定离乡背井寻找饭票,希望有一天可以光荣返回来! [3]
人物特征
外形
韩信身材高大。(《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4]。
自评
- 涉嫌犯军法被判斩首之刑,行刑时,自称为“壮士”。
行刑时,已有十三人被斩,韩信临刑,见到夏侯婴便说:“君王不是想要取得天下的吗?为何要斩我这种壮士呢?”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7]
评价
- 司马迁对此评价为:“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 高祖本纪第八》)
- 张良:“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矛盾);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利用)。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 萧何:“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参考文献
- ↑ 史记 淮阴侯传
- ↑ s:何博士备论 (四库全书本)/卷下#魏论下
- ↑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1882
- ↑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 ↑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 ↑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 ↑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