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马尔达》,波兰长篇小说。爱·奥热什科娃(见“涅曼河畔”)创作于1872年。中译本根据 ЭЛИЗА ОМЕШКО: СОЧИНЕНИЯ, ТОМL(ГОСЛИТИЗДАТ,МОСКВА,1953)Я.КРОТОВСКАЯ俄译《MAPTA》转译,1959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金锡嘏译。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马尔达》是一部描写一个妇女的悲惨命运的小说。书中充满了反对资本主义的激烈的抗议,在国外曾获得很高的声誉。小说以波兰当时的城市生活为背景。女主人公是马尔达·斯维茨卡,出身于小贵族家庭。马尔达曾有过自己欢乐的童年和少年。作为独生女,曾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并给她以良好的教育和知识。但当马尔达16岁的时候,天灾人祸相继而来。先是母亲去世,父亲破产。这使无忧无虑的姑娘第1次尝到了人生的不幸。后来她虽然结婚成家,但不久父亲和丈夫又相继去世。马尔达不仅失去了幸福和家庭,而且也丧失了一切生活资料。马尔达悲痛欲绝,生活困苦,只好变卖家具什物,以偿付丈夫病丧时所欠债务。穷困潦倒的生活逼迫得她走投无路,只得外出谋生。她以为自己自幼学过绘画,会弹钢琴,能说法语,便可靠正当的劳动收入来养活自己的女儿。但结果与自己的愿望相反,教法文,因语法知识差难以胜任,只好主动辞退;在一家杂志做插图工作,因临摹技巧不熟练而未被录用;搞翻译也经常是译稿被退。她还曾到绸布店、珠宝店等地方去碰过运气,但由于社会上旧的习惯势力对妇女参加工作设置重重障碍,使她的努力都最终化为泡影。后来,种种不幸接踵而来:房主催缴房租;女儿因饥寒交迫而生病。马尔达身无分文,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饥饿的逼迫下,他最后只得去行窃,遭到警察的追捕,最后死在马车轮下。这位心地善良的母亲就是如此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马尔达虽然不是一个劳动妇女,但她的悲惨遭遇在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社会却有着一定的典型意义。作品通过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向不合理的社会提出了控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1],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2]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马尔达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论文)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道客巴巴,2015-07-08
- ↑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