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原图链接 图片来自于百度图片

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简介

其管委会的正式名称是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南段东南坡与戴云山之间的玳瑁山主体部分,上杭连城新罗三县(区)的毗连地带,俗称“梅花十八洞”。这里山峦耸峙, 绿海 无边,层林叠翠,荟萃了许多珍贵的生物资源与物种,有“神奇的宝山”“动植物资源基因库”之美称。该自然保护区1992年列入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加入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1994年列入中国优秀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和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名录 [1] 。 中文名称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武夷山脉南段东南坡与戴云山之间的玳瑁山主体部分占地面积89208亩景点级别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 [1]

目录

1 详细介绍 2 地理位置 3 开发历史

详细介绍

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其管委会的正式名称是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19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9%。核心保护区为89208亩,人迹罕至,是华南虎、梅花鹿、蟒蛇的重要栖息繁衍地。保护区内有全国罕见的大面积大径组天然杉木林。据福建记载的20株“杉木王”梅花山有六栋。据科考资料初步统计,保护区仅维营京植物有近2000种,有杜仲建柏]、马桂林风光水长苍铁村稳花杉半枫荷沉水律等珍稀树种;有三尖杉、红豆杉、钟等木、黄杨木、紫心木、南方铁杉等名贵树种,还有65种竹类,大量珍贵药材、珍稀野花卉等。 梅花山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一野生动物的避难所”、“天然动物园”。这里有兽类 10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30 余种、爬引类60多种,山溪鱼类36种,浮游动物近百种。才华南虎、金钱豹、云豹、 羚羊、黑鹿、黄腹角雉,白劲长足雉蟒蛇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龙岩市委、市政府对梅花山的旅游综合开发高度重视,建立梅花山旅游经济综合区。1998年月月成立中国龙岩梅花山华南虎拯救中心,并在上杭县步云马坊的茶盘洞建立华南虎虎园。虎园内还配套设立“蛇园”和“猴国“。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为了保护梅花山珍贵森林生态系统和奇特的自然景观,198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升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2年2月,在原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召开的“中国自然保护优先领域研讨会”上,保护区以“现存华南虎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被确定为“对全球有影响、具有国际意义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1月,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第二次研讨会上,保护区以“物种丰富、特有种多,在东亚植物区系中为华中、华南、华东区系交汇处”,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区”;1993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8年,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知》精神,龙岩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极为独特。保护区地貌特征以中山地貌为主体,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部高,东部低,山地面积占96.3%,少部为丘陵与盆地。区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6多座,最高峰石门山海拔1811米。地质岩层以侵入岩花岗岩为主;气候呈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3-18℃,无霜期长达280天;年降水量为2000mm,降水期长,降水量大,是福建省暴雨中心地带之一。由于地质断裂构造和流水深度切割作用的影响,以最高峰石门山和将军山为中心形成放射状的水系分布,是福建省闽江、汀江、九龙江三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水流三江地”之称,被誉为“八闽母亲山”。 梅花山气候宜人,四季长青。由于独特的地质、地貌、植被、气候等地理因素,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梅花山广袤的森林,是这秘密王国的宝中之宝。据调查,维管束植物共172科,676属,1490种及30亚变种。其中,40多种属于稀有的珍贵与濒临灭绝的树种。如:建柏、观光木、伞花木、穗花杉、长苞铁杉、巴戟天、沉水樟等。据初步调查,梅花山还有各种兽类62种,鸟类166种,爬行动物69种,两栖动物29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2种,如: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黑熊等。梅花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称为“天然基因库”,是研究动植物分类、森林生态学、植物群落的理想基地,吸引着许多生物、地理学者以及海外探险家。“森林浴”是当今世界上方兴未艾的旅游项目,这里充满神奇原始的森林景观,可使旅游者置身于大自然的绿色怀抱,呼吸着林间富于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促进新陈代谢,陶冶情操,达到锻炼身心和治病的效果。梅花山境内层峦叠翠,群峰突兀,有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延绵数公里的黄连孟大绝壁,高山瀑布有兴隆瀑布、锣声瀑布,以及铁山罗地盘溪寨瀑布等。有大自然长期雕琢而成的丘山老鹰石、桂和的姐妹石、马坊的禾仓石、铁山罗地的三层石和出米洞,以及大源村的“金龟下蛋”等奇岩怪石,还有马头山寺、南蛮王墓、黎岭步云书院等人文景观。

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1 原图链接 图片来自于百度图片

闽西民谣

“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里,里里十八窟,窟窟十八只金交椅”。金交椅指的是地下矿藏资源,目前已发现和开发的有铁、锰、铅、锌、钨、煤、磁铁矿和水晶石等。 由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独特,区内自然资源呈现出明显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根据科学考察和森林资源调查统计,保护区内仅维管束植物有184科734属1628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蕨类植物107种,被子植物1499种,裸子植物22种。陆栖脊椎动物362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哺乳类66种,鸟类198种,爬行类69种,两栖类29种,鱼类65种,昆虫2000余种。在这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种中许多是古老的了遗、珍稀、濒危的种类。据统计,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钟萼木、南方红豆杉和莼菜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杜仲、鹅掌楸等15种,省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53种;重点保护动物计有4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豹、梅花鹿、蟒蛇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短尾猴、金猫等37种。物种繁多、资源丰富的梅花山,被中外专家赞誉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动植物资源基因库”。 199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专家与国家林业部在闽、粤、湘、赣四省开展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后认为:“中国特有虎种华南虎,不仅在梅花山生存、繁衍,并且仍在频繁活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是现存野生华南虎分布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赞誉梅花山是“华南虎的故乡”和“华南虎最理想的栖息地”。因而华南虎被国际自然联盟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濒危物种。1998年,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在龙岩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国启动拯救华南虎项目工程,先后从苏州、桂林调入华南虎种虎六只,开展华南虎野化繁育。同时投入1400多万元巨资,在保护区外缘的上杭县步云乡马坊村建立占地近7000亩的“中国虎园”。三年多来,经虎研所人员精心实施繁育技术,使5号公虎、4号母虎获得成功交配,于2001年和2002年先后自然繁育出小虎二胎共6只,存活5只。华南虎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标志着华南虎在高海拔原野式散养繁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与发展。 依托华南虎野化繁育基地,梅花山“中国虎园”同时建立了食草动物(偶蹄类)豢养区,园内现有梅花鹿、黄麂、矮马等30多只,还散养有猕猴、孔雀、天鹅等珍稀动物多种。梅花山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和华南虎栖息地保护工程的建立,“中国虎园”的建设,不仅使梅花山这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闪烁出夺目的光芒。梅花山奇特景观和丰富的珍稀资源,也成了广大师生、科研工作者的最佳教学、实习的科研基地,成了中外游客理想的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地理位置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上杭县、连城县和新罗区交界处,为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脉的一部分,介于北纬25º15′14″~-25º35′44″和东经116º45′25″~116º57′33″之间。保护区北起连城县曲溪乡的罗胜,南至上杭县古田镇的吴地,东始新罗区万安乡的张陈,西抵连城县庙前镇的岩背,东西宽约20km,南北长近19km,总面积22168.5nm2,其中核心区面积7041.7hm2,缓冲区面积2443.1hm2,实验区面积12683.7hm2。 1988年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加入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1994年列入中国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名录和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名录,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植被和生物资源。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的南缘,为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温度13~18℃,10℃以上的积温为4500-5200℃,年日照时数1920h,无霜期290d,年降水量1700-2000mm,年蒸发量600-700mm,雨量充沛,相对湿度70%-90%,霜期75d。保护区内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依次为红壤、黄红壤和黄壤,自然植被以常绿针阔混交林、常绿针阔混交毛竹林为主,保护区内山峦叠翠、溪涧纵横,形成以最高峰石门山和黄胜将军山为中心,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水系分布,是福建省汀江九龙江闽江等三大江上游的主要发源地。 [2]

开发历史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及其毗邻地区的开发历史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在这一区域生活的多为本地土著,保护区内现有居民为汉族客家人,其祖先进入保护区内从事开发从南宋开始,清中叶至清末是保护区历史上的繁荣期,当时人口大增,耕地广辟,造纸业发达,生产的金庄纸质量优良、驰名中外。

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2 原图链接 图片来自于百度图片

保护区是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是闽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0年代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反复斗争,对自然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梅花山孤峰突起,周围被相对低平的河谷盆地所环抱,居民点较多,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人口9468人,保护区内外群众的生产、生活活动,如伐木砍竹、割松脂、炼焦油、造纸、生产食用菌、砍伐薪柴乃至因不良的生产习惯而导致的火烧山等,均对保护区的天然植被产 生深刻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保护区的自然植被表现出较强的次生性。 [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