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坐落于青海省会西宁市。青海盐湖所创建于1965年3月,在中国化学家柳大纲院士和地质学家袁见齐院士的带领下开始了柴达木盆地的系列勘察与研究,迄今为止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盐湖研究的科研机构[1]。
根据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有在职职工25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青海省级研究开发中心1个,有在读研究生108人,在站博士后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研究生78人。
2017年12月,评选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目录
历史沿革
1951年,兰州大学教授戈福祥上书政务院,建议国家重视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当时政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将此建议批转给中国科学院考虑。
195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据此建议组建了由柳大纲教授领导的物化分析组。
1956年,物化分析组对青海茶卡盐湖[2]进行物理化学研究。同年中苏两国科学院合作会谈中,“柴达木盆地盐湖科学调查”被列入合作项目之一。
1956年,制订的“十二年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第九项和第二十七项已有盐湖矿床利用的研究内。
1957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具体领导下,组建了以柳大纲为队长,袁见齐、韩沉石为副队长的“中国科学院盐湖科学调查队”。
1960年4月,盐湖科学调查队在北戴河召开第一次全国盐湖盐矿学术会议。
196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农业科技会议,会上确定在察尔汗盐湖建设年产十万吨钾肥厂。
1964年5月,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以院属西北化学研究所为基础,抽调兰州地质所、北京化学所和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组建盐湖研究所,由西北化学所负责筹建。
1965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在西宁正式成立。柳大纲兼任所长,常韬任副所长,景松林任党委副书记,全所职工共211人。
1965年,化工部以部属天津化工研究院、上海化工研究院、连云港化工矿山设计研究院等部分室组为主,以及部属其他几个单位部分人员和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盐田试验队等单位筹建化工部盐湖化工综合利用研究所。
1966年6月,由国家建委提议,国家科委批准,化工部盐湖化工综合利用研究所并入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隶属中国科学院领导。
1970年,由中国科学院与青海省双重领导,所名改为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一直沿用至今。
1981年,中国科学院委托兰州分院代管,实行以中国科学院和青海省双重领导,并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的领导体制。
2016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在兰州宣布成立。西北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整合了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
视频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有多少个研究所?,个人图书馆,2018-02-26
- ↑ 天空之境——茶卡盐湖 ,搜狐,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