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臨洮縣隴右革命紀念館

隴右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臨洮縣隴右革命紀念館成立於2005年12月,位於臨洮縣城以東的嶽麓山森林公園內,距縣城2公里。現有展廳面積150平方米,展出文字資料、照片、圖片、實物等100餘件,其中文字資料40件計200餘萬字,照片、圖片15張,實物30件。

目錄

基本內容

該館現有工作人員23人,其中研究人員6人,專職講解員[1]4人;館內下設陳列保管科、文物安全科、宣傳接待科及後勤事務科。該館自成立以來,舉辦各類座談會、紀念會、報告會20多場(次),並以豐富的實物和翔實的和史料,吸引了省內外眾多觀眾。開館至今,每年接待參觀遊客達2.23萬人(次)。

隴右工委革命運動:信仰之火 可以燎原

在臨洮縣隴右革命紀念館中,陳列着的一把楊樹枯枝,看似普通的枯枝,內里的橫斷面卻呈現出一個清晰的五角星,當地群眾把這樣的楊樹親切地稱為「紅軍楊」。

胸懷紅星,堅貞不屈,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在這片土地上播撒下革命的火種,掀起了隴右工委革命運動。

信仰之火,可以燎原。隴右秘密黨組織以這方熱土為根據地,領導隴西、臨洮周邊數十縣人民群眾進行不屈不撓地鬥爭,最終取得勝利,走向解放,書寫下了一首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詩。

革命堡壘「紅窩子」

「隴右」一詞則由陝甘界山的隴山(六盤山)而來。古人以西為右,故稱隴山以西為隴右,臨洮、渭源、隴西均為隴右大縣。

1943年2月,在紅軍長征的影響下,甘肅省南部的漢、回、藏、東鄉族人民在進步分子王仲甲、肖煥章等的領導下,爆發了「甘南農民起義」,起義遍及隴西、臨洮、渭源等20多個縣,參加者達10萬餘眾。起義失敗後,遵照周恩來同志「決不能投降,應分散隱蔽,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指示,1946年6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派羅揚實秘密到甘肅尋找起義失敗後倖存下來的骨幹,開展籌建黨組織的活動。

由此,掀起了隴右地區秘密革命運動

甘南農民起義失敗後,倖存下來的毛得功等起義骨幹人員,在敵人的追捕中四處躲藏,後經可靠人介紹,輾轉住在了隴西縣雲田鎮馬家山傾清傑家。

傾清傑的父親傾永祥心地善良,樂善好施,是當地群眾口中的「傾善人」。毛得功等革命者用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實際行動影響了這家人,使其一步步從吃齋念佛、與世無爭的傳統家庭轉變為敢冒殺頭風險,勇敢地為革命者提供食宿、掩護行動,堅如磐石的「紅窩子」。

隨後兩年,郭化如、楊友柏、高健君、牙含章、萬良才等共產黨員[2]也陸續隱藏在傾清傑家,發展黨組織和展開統戰、武裝鬥爭等工作。

當時國民黨大肆遣令地方反動武裝開展「清鄉」,千方百計搜捕革命黨人。一天深夜,正在開會的郭化如和萬良才就從小窗觀察到,山上有敵對武裝要下山「清鄉」。當時,萬良才認為應該儘快撤離,但郭化如十分鎮定,他判斷,這個莊子人煙稀少,敵人不熟悉地形,相反隔壁一處村莊地勢更近且人員活動較為明顯,所以敵人肯定首先選擇從另一個村莊展開「清鄉」。果不其然,敵人選擇了另一條小路下山搜捕。

這樣驚心動魄的危機時刻很多,但郭化如等共產黨員都能機智應對,化險為夷。

1947年2月,隴渭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中共隴渭支部在傾清傑家成立,開啟了隴右地區革命鬥爭的嶄新一頁。

很快,這樣的「紅窩子」遍布隴西大小城鄉

在隴西雙泉鄉坡坡屲山腰,坐落着一戶原姓人家,主人原治業為人厚道,支持革命,很快被接納入黨。這個農家院落,當年有座寬大的南房,炕上能住十多人。隴渭支部成立後,這裡常常成為黨組織負責人和黨員開會、食宿的地方,被稱為「大店裡」。「大店裡」經常「賓客」盈門,「高朋」滿座。

1947年8月,高健君、毛得功傳達中共甘肅工委指示,適應鬥爭需要,將中共隴渭支部改建為中共隴渭工委,原治業家成了黨組織的重要指揮所。

1948年12月,甘工委決定將隴渭工委改為隴右工委,由陳致中任書記,萬良才、牙含章、毛得功、郭化如、楊友柏為委員。陳致中、高健君一同來到隴西,在另一處「紅窩子」首陽鎮菜子坪陳子俊家傳達了甘工委的決定,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隴右工作委員會。

在風起雲湧的崢嶸歲月里,一個個「紅窩子」紮根在隴右地區,成為革命鬥爭的堅固堡壘,也是紅色信仰的搖籃,更是承接革命火種的聖地,為隴右地區全面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大智大勇建奇功

在隴右這片紅色土地上,燃起了的希望的火種,凝聚起同心的力量,更浸透着烈士的鮮血,紅色的旗幟上鐫刻下了無數大智大勇、堅忍為黨的英雄的名字。

1946年10月,中共平東工委聯絡員吳友奎在臨洮縣開展秘密革命鬥爭工作,秘密發展熙寧鎮公所戶籍幹事魏發科入黨,並建立了平東工委臨洮城區直屬支部。至此,中國共產黨在定西地區建立的第一個黨組織——隴右工委臨洮城區直屬支部誕生了。

視頻

臨洮縣隴右革命紀念館 相關視頻

隴右革命紀念館-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邊伊博
蘭州信息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第四站:隴右革命紀念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