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丹東絲綢》我國的絲綢生產歷史上有 南桑北柞 一說。Գ= 北柞 即指的是丹東地區的柞蠶生產,它是生產絲綢的原料,中國的柞蠶資源,85%在遼寧,遼寧的80%在丹東。一百多年來,丹東一直是全國最大的柞蠶原料加工和柞蠶絲綢生產基地,丹東柞蠶絲綢,中外馳名,是我國紡織業[1]的傳統出口產品。曾經流傳着 上有天堂,下有絲行 的說法,反映了丹東絲繭業的黃金時代。隨着時代的發展,柞蠶絲產品不斷提升檔次和水平,許多名品還經常作為國禮送給外賓,也成為遊客來丹的首選,這是丹東絲綢永遠的驕傲。自上世紀60年代,丹東絲綢工業已形成全國最大、最完整的生產體系。 在1992年前,丹東絲綢業的輝煌時期,全市絲綢業的年產值在3.5億至4.5億元左右。

目錄

歷史沿革

丹東原來有綢一廠、綢二廠,現在101路、102路車還以兩單位名為公交站牌名,早年丹東地區是著名的柞蠶絲綢輕工業基地,放養柞蠶有近300年的歷史。解放前,發展最高峰時,柞蠶放養地達5532處,養蠶戶達19880戶,年放養量達4-5萬把,年產繭量2-3萬噸。為安東發展柞蠶絲綢工業,提供充足的原料。安東開埠之前,蠶民家庭土法繅絲,蠶繭就地自行購銷。

安東八道溝,最早形成於清同治年間,當時關內山東、河北流民到此落腳謀生者較多。該地主要為安東絲綢、棉織工業的發祥地。當時各種柞蠶絲工廠、繅絲房林立,如義泰祥絲織廠、正元號織綢行等集中在此。富商、企業家也都居住於此,房屋高大氣派,故素有「富八道」之說。現該地區遺存下來醫院、寺廟、教堂、市政機關等清末、民國時期的老建築較多。

1906年(清光緒32年),安東開埠通商,隨着繅絲業的發展,商人相繼開設絲繭棧,絲繭購銷開始專營。最多時有繭棧21家,雇用有經驗的採購員(俗稱「羅頭」),奔赴於蠶區,春收大扣,夏收小扣,秋收大繭。然後,由繭棧賣給絲廠,加工成柞蠶絲,再通過代理商銷往國內各地和國外。1914年(民國3年),張守世開設「和聚正」絲棧,經營柞蠶絲繭,又經營「正記絲廠」,是廠商合一的經營者。

安東商會為規範絲繭市場,發動商戶捐資,於1910年在廣濟街建立絲繭市場。絲繭市場建立生意興隆,促進了絲綢工業[2]的發展。到1926年安東有繅絲廠49家,絲機16375台,年產灰絲7823箱,碎絲68.9萬斤。由於柞蠶絲綢在國際市場上暢銷,當時安東各絲棧在上海派有「坐莊」(外銷經理),通過「和聚正」等5家商號代理出口業務。

讓丹東更加名聞遐邇的,是有着「上有天堂,下有絲行」美譽的柞蠶絲綢工業,柞綢的力量,甚至影響了整個城市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柞綢老字號「義泰祥」的沉浮興衰,就是丹東絲綢行業的發展寫照,「義泰祥」的創辦者和承襲者羅坤祥、羅劍華父子的命運,就是丹東絲綢發展史最貼切、最鮮活的註解。

當年八道溝聚集了數十家繅絲廠,工人逾萬,每到上下班之時,人頭攢動,摩肩接踵,蔚為壯觀,其主要商號有:德和祥、義孚泰、元計、文記、泰記、益豐、同順棧絲坊、廣泰永絲廠、正記絲廠、同昌順絲廠、利願同絲廠、政源絲號、東泰絲廠、泰和絲廠、昌記絲廠、和聚正和義泰祥等。這些絲廠曾使用過的商標有:保穿、牡丹、八仙、牧牛、採蓮、美人、雙蛾、畫眉和松鼠等。八道溝曾是安東繅絲工業的發祥地。

聲名遠播的「義泰祥」

羅坤祥(1881——1942),浙江上虞人。他16歲到上海久成綢莊學徒,5年後任經理。羅坤祥留心觀察發現,河南山東、奉天生產的柞蠶絲綢,雖質地堅固但美觀性差,在國際市場上廉價卻仍滯銷。而將原料柞絲出口,經法國、日本的先進工藝加工成絲綢,利潤是我國產品的3倍有餘。同時他又看到,山東牟平一帶柞蠶產量不多,多從沙河子(安東)採購大繭,並得知安東的柞蠶絲資源豐富,而且價格極為便宜。但繭籠笨重、運費昂貴,車船裝卸多有損失。那為何不就地取材加工生產,減少環節降低費用?

1925年,他從山東取道大連來到安東,投資10萬元(銀元)購買了240台繅絲機和100台織綢機,在八道溝建起絲綢廠,這就是安東的「義泰祥」。他從早期開辦的山東義泰祥繅絲廠里,選出事業心強的韓心田為經理,掌管經營,任韓月焦為副經理,掌管技術和質量,選韓先賢為核心人物,掌管財務,並培養了大批熟練工人。

「義泰祥」迅速發展,高峰時每年繅絲近4萬公斤,織綢140多萬米,銷往國內市場,並出口印度、瑞士、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1930年,「義泰祥」在九道溝建立分廠,絲、綢產量逐年增長。

「義泰祥」的產品銷路很好,在國際市場聲譽很高,尤其受到歐美國家客戶的歡迎,安東「義泰祥」成為柞蠶絲綢中最為響亮的品牌。「義泰祥」的「單鹿」、「雙鹿」商標信譽昭著,數十年未發生過質量糾紛。

1931年9月安東淪陷以後,民族工業受到壓抑和排擠,「義泰祥」生產和銷售受到限制,經營規模縮小,九道溝分廠被迫停業。日本侵略者令「義泰祥」改成符合日本經濟體系的「義泰祥株式會社」。羅坤祥得知此消息,很是氣憤,但是無可奈何。1942年,羅坤祥在憤懣中病故。

臨危受命的年輕人

羅坤祥的離世,使「義泰祥」的發展蒙受重大打擊。內憂外困,這顆柞蠶絲綢業界的明珠,頓時黯淡下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對「義泰祥」的未來做出極大貢獻,也是為柞蠶絲綢業打開更廣天地的重要人物羅劍華出現了。

羅劍華,1921年3月出生。1932年秋考入上海育青中學、麥倫中學讀書,1935年畢業。同年秋考入育青中學高中部,中途轉學入新民中學,1938年高中畢業。同年冬季考入私立東吳大學經濟系,後又轉學私立上海法學院。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學校遷往後方。請得校方同意未隨校遷走,留在上海自修,成績合格,1943年大學畢業。

1942年秋,羅劍華在上海利民銀行做辦事員。同年冬季,他父親羅坤祥在上海去世,臨終遺言要他到安東善後。羅劍華於1943年8月辭去銀行職務,來到安東接管了「義泰祥」。

來安東後,羅劍華發現「義泰祥」尚有繼續存在的價值,並有再度振興的可能,只是由日本人指定的「義泰祥板式會社」之稱有礙「義泰祥」聲譽和發展,便與日本人交涉。通過一年多的合法鬥爭,終於維護了民族尊嚴,將過去被敵偽所命之名改為「義泰祥綢廠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12月,「義泰祥」脫離了日偽的直接控制,完成了有限公司的改組,羅劍華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使其父創建的「義泰祥」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

終成大器的愛國者

來到安東後,羅劍華潛心學習柞蠶絲綢業務,深入鑽研蠶繭、繅絲、織綢、漂染全過程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知識。經理韓心田熱心傳授,使羅劍華很快成為精通業務的行家。1944年12月韓心田經理因年老多病退休。羅劍華接任經理後,對「義泰祥」絲綢廠進行了大膽的革新改組,實行新的經營管理方法,改善職工待遇。他保留了「義泰祥」優秀經營方針,不惜高價選購優質大繭,嚴格要求成品質量。從選繭、蒸繭、繅絲、織綢到包裝,每一環節都規定嚴格的操作規程。

在偽滿末期,敵偽對工業生產和商業經營採取了扼殺政策。柞蠶繅絲和絲綢行業,都被列入「國防工業」嚴密控制,絕對不許自產自銷,只能為「滿洲柞蠶株式會社」加工生產。所得微薄的加工費,遠遠不足企業開支,這更加激起了羅劍華對敵人的仇恨、對祖國的熱愛。他目光遠大,不從眼前的盈虧着眼,寧肯虧蝕血本,盡力支撐維持,等待祖國光復。

日本戰敗後,國民黨當局四處派出「接收大員」。當時,國內多數工商業者面對局勢舉棋不定,甚至侵吞物資。當民主政府組成清查委員會進行調查時,多數廠家將敵偽委託加工的原料、成品隱匿吞沒。但羅劍華的表現與眾不同,「義泰祥」一絲不苟據實申報,並對同業施加影響,使清查工作順利完成。

安東第一次解放後,人民政府鑑於羅劍華具有愛國和振興民族工業的進步思想,於1946年5月推舉他出任安東省參議員、安東省政府行政委員、安東省工商聯合會副會長等職。同年安東商會改組,羅劍華出任副會長。他在宣傳教育工商業者復工開業、發展生產支援前線方面不遺餘力。在他的努力推動下,安東工商業者消除了顧慮,紛紛開工開業。到1948年4月,開工復業4255家,超過偽滿(3275戶)和國民黨統治時期(3166戶)。

1946年10月,國民黨反動派進攻安東,我軍實行戰略轉移。10月24日,羅劍華隨我軍撤離安東。安東第二次解放後,他又返回安東,經營起「義泰祥」。1950年,「義泰祥」部分機台遷往江蘇一帶。抗美援朝勝利後,這部分疏散人員重新返回安東。

羅劍華先後出任遼寧省柞蠶絲綢公司副經理、遼寧省工業廳副廳長,為絲綢產品外貿創匯竭盡心力。1978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退休後出任中遼公司絲綢部經理,可謂是為絲綢事業的發展盡心竭力。

1956年,「義泰祥」合併為遼寧絲綢六廠,1956年10月至1962年4月改稱安東絲綢二廠。1956年隨市名改變,成為丹東絲綢二廠。由於「義泰祥」綢廠產品質量在國際上聲譽極高,綢二廠向歐美銷售的絲綢仍以「義泰祥」品牌銷售。

從走進「義泰祥」開始,羅劍華逐漸熟悉柞蠶絲綢,隨着對工藝的理解和對市場的熟稔,他逐步成為業界的專家,到後來,他更成為我國絲綢行業的泰山北斗。

視頻

丹東絲綢 相關視頻

絲綢是怎麼來的?從蠶卵到綢緞的全過程
丹東柞蠶絲綢行業發展建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