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鵝龍
似鵝龍是一種恐龍。 似鵝龍(學名:Anserimimus planinychus),又名似雁龍。似鵝龍是似鳥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蒙古。它是瘦長及快速奔走的恐龍,身長約3米,可能是雜食性的動物。就已知的化石得知,它與其他似鳥龍科極類似,唯它的前肢十分強壯。
恐龍是中生代時期[1](2.3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恐龍骨架因為其體型極其巨大或小巧、構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館的主要展覽品,恐龍開始被世人所知[2]。
恐龍已是現代大眾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兒童或者成年人均對恐龍有很高的興致。恐龍往往是熱門書籍與電影、各種玩具的題材,各類媒體也常報導恐龍的科學研究進展與新發現[3]。
目錄
生物命名
蒙古古生物學家瑞欽·巴思缽(Rinchen Barsbold)於1988年命名似鵝龍,屬名尤古希臘文的「anser」(意即「鵝」)及「mimos」(意即「模仿」)結合而成。雖然似鵝龍並非外形類似一隻鵝,而是似鳥龍下目常以不同種類的鳥類來命名,如似鴕龍、似雞龍及似鵜鶘龍。似鵝龍的唯一種稱為扁爪似鵝龍(A. planinychus),名稱是由拉丁文的「planus」(意即「扁」)及古希臘文「onychos」(意即「爪」),是指它獨有的扁爪。
生物化石
似鵝龍及似雞龍都是在蒙古的耐梅蓋特組(Nemegt Formation)中的不同地方被發現。在1970年代末期,蘇聯及蒙古的聯合考察隊於在戈壁沙漠的巴彥洪戈爾省發現似鵝龍的化石。這個地層過去是個曲折河流的沖積平原,時代追溯至上白堊紀的麥斯特里希特階,距今約7400萬到6500萬年前。生活在相同地區及時代的其他恐龍包含:獸腳亞目的特暴龍及恐手龍,與及體型較小的馳龍科、偷蛋龍下目、傷齒龍科、以及鳥類,其他的草食性恐龍則包括鴨嘴龍科的巴思缽氏龍與櫛龍、甲龍科的多智龍、以及數種蜥腳形亞目泰坦巨龍類恐龍與厚頭龍類。
似鵝龍只有一個標本,包含了大部份的前肢及後肢、部份肩膀及骨盆及背椎。瑞欽·巴思缽並沒有就這些骨頭作出詳細的描述,只是着重於似鵝龍與其他似鳥龍科的特徵差異。似鵝龍的指爪是長及直的,而底面接近扁平。前肢亦比其他似鳥龍科強壯,在肩胛骨及肱骨上有冠狀物,讓較大的肌肉如二頭肌可以附在上面。 似鵝龍的強壯前臂與直指爪的功能仍然未知。它可能顯示似鵝龍的食性或覓食方法與其他似鳥龍科不同,不過由於沒有似鵝龍的頭顱骨,它的食性將很難確定。科學家指出似鳥龍科是從肉食性的獸腳亞目演化而來,故它應該是雜食性的或更是草食性的。另一隻蒙古似鳥龍科的似雞龍,在上頜及下頜有着像梳子的溝痕,其功能可能是用來從水中過濾食物,就像雁形目及紅鶴。由於大部份似鳥龍科都出沒於近水的環境,這種覓食的模式可能在科內,連同似鵝龍亦是一樣。
視頻
似鵝龍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007_地球的壯年時代——中生代時期 ,豆丁網,2010-11-29
- ↑ 世界最大恐龍骨架亮相自然博物館,人民網,2014-12-03
- ↑ 雲陽恐龍發掘最神秘的區域有了新發現!很可能填補恐龍演化序列空白 ,搜狐,20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