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官監明朝清朝宦官衙門之一。通掌內史名籍,總督各職。

洪武十七年(1384年)設置,設典籍等官司之。洪武二十八年更定職秩,設正四品太監一人為主官,下設左、右少監各一人,左、右監丞各一人及典籍,所屬有十作、米鹽庫、營造庫、皇壇庫,里冰窖,金海等機構,為二十四衙門之一。明初掌管宦官的選拔考核事務,是內官最重要的機構之一,明代著名宦官鄭和曾任內官監太監。後相關權力被司禮監侵奪,僅存與建築營造相關的職能,類似於外廷的工部,但仍被視為是內官「清貴」衙門。順治十年(1653年)沿置,十七年,改置宣徽院

內官監是宦官組織的單位名稱。明朝宦官組織龐大,為歷代最為龐大的宦官組織。明代宦官組織分為十二監、四司、八局,號稱「二十四衙門」[1]。其中十二監分別為: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御馬監、司設監、尚寶監神宮監尚膳監、尚衣監、印綬監、直殿監、都知監等。

目錄

歷史

明二十四衙門中十二監地位較高,掌印者為太監,正四品銜,余次為少監、監丞等。各個監在太監之下,管轄多名宦官。且各個監的掌印太監同為正四品,根據職責分工不同,十二監的地位差遣也各有不同,且隨時代變化有所升降,而在明初時,負責管理宮人的內官監則是其中最為重要者。例如明初的三保太監鄭和,就乃明初內官之首。

太監是一個監的主管宦官,所以,太監必定是宦官,他們都是閹人。但在明朝宦官不等同於太監,宦官中的頭才是太監。只是到了清代,人們把太監等同於宦官,太監成了宦官同義詞。

明代,地安門兩邊設立了內官監、尚衣監、司設監等為皇宮服務的後勤供應衙署,後來這一帶的胡同,多因明代內官監署的遺存而命名。比如,如今人們熟悉的恭儉胡同,在明朝時,就是內官監辦公地。據《北京西城胡同》記載:「恭儉胡同位於什剎海地區東南部。南北走向,南起景山后街,北至地安門西大街。全長530米,均寬4米。明代為內官監址。清代初始名內官監胡同,光緒末年訛為內宮監胡同。1911年後諧音定名恭儉胡同。」

在恭儉胡同之西,依次有東西走向的恭儉一巷、二巷……直至五巷。恭儉一巷原為內官監辦公所在地,內官監是明代二十四衙門之一,職掌瓦石、油漆、婚禮、火藥等諸作坊,負責營造宮室陵墓妝奩器皿等諸事,業務十分繁雜(類似於皇家工程局)。清代後,內官監廢棄,地安門一帶還留有原「內官監」所屬各作坊,這些作坊被用於胡同的命名。如周邊的「油漆作」、「大石作」、「米糧庫」、「染織局」等胡同,昔日皆為皇官服務的作坊或庫房

內官監事務

內官監負責哪些事務呢?根據《明史·職官志》的記載:內官監"掌搭材、東行、西行、油漆、婚禮、火藥十作,及米鹽庫、營造庫、皇壇庫,凡國家營造宮室、陵墓,並銅錫妝奩、器用暨冰窨諸事[2]。" 由此看來內官監相當於外庭的工部

組織

  • 掌印太監,一員;
  • 總理,若干;
  • 僉書,若干;
  • 典簿,若干;
  • 掌司,若干;

視頻

內官監 相關視頻

明朝十大宦官個個武功超群,鄭和才排第十,第一臭名遠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