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

中文名: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

舊址在: 陝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賢莊

建 於: 1959年

文 物: 460多件

資 料: 525件

照 片: 3000張

文物保護: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在陝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賢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中國共產黨在此設立了紅軍聯絡處,1937年9月改為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主要工作是:開展統一戰線工作,輸送進步青年去延安,為陝甘寧邊區和前方轉送戰爭物資。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等多次來此,並指導工作。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9月辦事處撤回延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五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1]

目錄

館舍介紹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建於1959年,初建成時,共有5道院,內有接待室、救亡室、會客室、住房、庫房、廚房、電台室、譯電室、機要室和周恩來、朱德等中共重要領導人的住處等舊址。館內收藏有文物460多件、資料525件、回憶錄623篇及照片3000張。這裡記錄了八路軍西安辦事處1936年到1946年間作為「紅色堡壘」、「紅色兵站」、「紅色橋樑」的歷史。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座落在當年八路軍駐陝辦事處從事革命活動的七賢莊。

七賢莊位於西安北新街路東,始建於1934年冬,由陝西省銀行投資興建,用作房產生意,1936年春竣工,占地面積13600平方米。由十座外觀相同、布局略異、磚木結構的「工」字型庭院組成,建築群為一組仿古式四合院,布局精巧,結構嚴謹、具有中國北方高等級民居的建築風格。西安知名人士成柏仁先生借晉書「竹林七賢」的美傳,題書七賢莊,鑲嵌於莊首門樓。

歷史背景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位於西安北新街七賢莊,自1936—1946年間,中共中央曾在這裡先後設立了秘密交通站、紅軍聯絡處和國民革命軍第八路駐陝辦事處。

七賢莊始建於1934年冬,1936年春落成,占地13600平方米,由10座「工」字形、土木結構的平房院落由西向東排列組成。借《晉書》中的「竹林七賢」而得名,由當時的文化名人成柏仁題書「七賢莊」鑲嵌於莊首。

1935年10月,紅軍長徵到達陝北,醫療器械和藥品十分缺乏,周恩來指派在張學良身邊工作的我黨聯絡代表劉鼎在西安設立秘密交通站。

1936年春夏之交,劉鼎來到竣工不久正待出租的七賢莊,因這裡距火車站較近,考慮到向延安運輸物資比較方便,於是用200塊銀元租下了七賢莊的一號院,在德國牙醫博士溫奇·馮海伯牙科診所的掩護下,秘密交通站開始了為延安採買、轉運醫療器械和通訊器材的工作。與此同時,劉鼎還請地下工作人員塗作潮在一號院地下室安裝了一台由一台電子管收音機改裝的電台,擔負秘密通訊任務,把中共中央的聲音傳播到全國各地。

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秘密交通站」改為半公開的「紅軍聯絡處」。

1937年2月6日,中共代表周恩來等從張學良公館遷回七賢莊一號院,正式成立紅軍聯絡處(又稱中國工農紅軍西北辦事處)。經與顧祝同、楊虎城協商,門外掛出「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第三十八教導隊通信訓練班」的牌子。由葉劍英主持工作,秘書長先後由李克農、李濤擔任。主要任務是發展東北軍、西北軍、紅軍三位一體的聯絡團結工作,促進國共兩黨為核心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早日建立。

1937 年7 月7 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開始。為了爭取國民黨抗日,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聯絡處改為「八路軍駐陝辦事處」。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辦事處被迫於1946 年9 月奉命撤回延安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保護這處革命舊址,於1959年在此建立紀念館。1988館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現對外開放有七賢莊1號院舊址原狀復原陳列、3號院基本陳列、4號院「偉大的女性——海倫·斯諾生平展」以及8號院「永遠的豐碑——全國八路軍辦事處史實展」與」中國共產黨西安歷史展覽館「。

西安「八辦」建館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林伯渠、朱德、董必武、葉劍英、鄧穎超、李瑞環、陳慕華、李鐵映、曾慶紅等都親臨紀念館指導工作。

七賢莊革命舊址雖然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但樓屋依然,已成為對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課堂。建館44年來,接待國內外觀眾近千萬人次,成為對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1984年對一號院主要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翻修,並加固、維修了三、四號院內的部分建築。直到2010年,七賢莊10個院落都已全部收回。

多年來,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八辦」的建設,對紀念館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的作用給予了很高的榮譽。

1994年紀念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單位;1995年度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文物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6年被國家六部委授予「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1997年初被中宣部命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連續八年保持了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2006年,被列入「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11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展館由來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駐陝辦事處是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在國民黨管轄區西安設立的公開辦事機構,是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是全國所有的八路軍、新四軍辦事處中成立最早、堅持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辦事機構。「西辦」利用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在維護和推動全民族抗日運動的發展,宣傳黨的抗日主張、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為八路軍領取、採買、轉運物資,組織愛國青年奔赴延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期間,中國共產黨、八路軍的主要領導人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林伯渠、董必武等曾多次留駐辦事處並指導工作。

建築設計

舊址包括七賢莊第一、三、四、七號院,建於1936年。一號院是主要辦公地點,南北長82米,東西寬17米,占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由南北兩個大小、結構相同的兩進院落組成,建築為磚木結構平房,硬山頂,土坯心表磚牆壁。南、西、北各設1門。

一號院是一座組合式四合院,門庭內左右側是接待室和收發室,第一道院東西兩側有會客室、工作人員住室、客廳、辦公室和地下室;中院是廚房和庫房;後面兩道院有電台室、譯電室、機要室和救亡室(娛樂用)。黨中央領導人林伯渠、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葉劍英、鄧小平先後都在辦事處居住過,如今有的居室已恢復原貌。經念館內還展出了當年的重要文件、手稿、書刊、照片和實物。

兩院的主體建築呈橫「工」字形,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進深六間,屋內地面高出地表80厘米,下設地下室。三、四、七號院隔二、五、六號院依次向東排列,結構與一號院基本相同。二、四號院為辦事處下屬各部門和工作人員居室,七號院為招待所

基本陳列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賢莊。它是1936年至1946年我黨我軍設在國民黨管轄區西安的辦事機構,在全國所有八路軍、新四軍辦事處中成立最早,堅持鬥爭時期最長、影響最大。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末期,整個抗日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它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產物。它光榮的歷史被載入中國革命的史冊。

一號院原狀復原陳列

是一處面積為1360平方米的工字型四套院土木結構的平房院落,遵照「保存原貌,以存其真」的方針,復原開放了接待室、辦公室、會客廳、秘書室、救亡室、理髮室、機要室、地下室和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同志住室,還復原了白求恩大夫等國際友人的住室,再現了八路軍駐陝辦事處的歷史風貌。

三號院輔助陳列

用大量生動、翔實的歷史照片、文獻、圖表和文物,分「團結禦侮 共赴國難」、「西辦功績 永載史冊」、「巍巍寶塔 中流砥柱」、「堅守陣地 完成使命」、「當年紅色橋樑 今日傳統課堂」五個部分,系統地對「八辦」的歷史背景、主要工作和歷史地位作了全面介紹。

四號院專題展覽

用大量珍貴的文物和歷史照片,向人們講述了美國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海倫·斯諾在中國的革命活動。

1937年8月22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而成「國民革命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1937年9月11日,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葉劍英任總參謀長。該證章是1940年,第十八集團軍佩戴的證章:圓形,蘭底,上有國民黨黨徽圖案及五角星標誌。上寫"第十八集團軍"、"廿九年用"、"369",直徑3.2厘米。由曾任「西辦」處長的周子健珍藏,六十年代紀念館建館初期捐贈於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

宣俠父為張知道題詩

宣俠父:(1899~1938),1922年入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1937年2月,奉命開西安開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擔任八路軍駐西安少將高級參謀,其出色的工作引起了國民黨的仇恨,於1938年7月31日被暗殺於西安。

這是宣俠父為張知道的題詩,內容"客夢空如許笑頻年買劍秦隴倚蓬吳楚襤褸人間天亦小枯寐唯君可語"後題"二十六年春已垂垂去矣重遊長安屈指十載往事如夢如煙重逢知道更不禁感慨系之也俠父於西京圖書館"。長93.8厘米,寬21.1厘米。此條幅一直由張知道保存。1962年張知道病逝,1963年原陝西省副省長蘇資琛從張知道妻子處將條幅帶到北京交宣俠父夫人金玲保存金玲去世後,一直由女兒宣平珍存。1998年7月31日,在八辦召開的"紀念宣俠父烈士遇難六十周年座談會"上,宣平、張其禮將照片、幅條等三件文物捐贈於紀念館,1998年10月12日,由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評定為一級革命文物。

葉劍英給"西辦"紀念館的題字

葉劍英:(1897~1986)原名葉宜偉,字滄白,廣東梅縣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參謀長"西安事變"後來到西安,在紅軍聯絡處("八辦"前身)主持工作。1937年底到武漢,任中央長江局委員。抗戰勝利後,任北平軍調處執行處部中央代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

該題字內容"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葉劍英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長29.4厘米,寬21.5厘米。1979年4月12日,葉劍英來紀念館故地重遊,9月應邀為"八辦"題字,"八辦"紀念館珍藏至今,並放大製作成牌匾掛在紀念館門前,現為館藏一級革命文物

葉劍英題詩手跡

葉劍英題詩手跡長21.9厘米,寬28.7厘米,是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的一級革命文物。

西安事變發生後,葉劍英以紅軍代表團團長的身份和周恩來、博古、羅瑞卿、李克農等同志先後趕到西安,負責部隊的調動和布防,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79年4月12日,曾任紅軍聯絡處秘書長的葉劍英來「八辦」視察,為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題寫館名,並賦詩一首,內容為:「西安捉蔣翻危局,內戰吟成抗日詩。樓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風雪立多時。」

工合證章

1937年冬天,在美國著名進步作家海倫·斯諾的倡導下,和斯諾、路易·艾黎等人的幫助下,為組織難民生產自救,支援抗戰,創建了工業合作社,簡稱「工合」。

這枚證章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期工業合作社第7號證章,四周呈齒輪狀,由金屬鏈連接在一長約2厘米的金屬棒上,長3.4厘米,是研究「工合」的歷史見證。1985年,海倫將此物交給安危,安危又將此物捐贈給西安"八辦"舉辦《海倫·斯諾在中國》展覽。1990年,安危同志正式將此物捐贈給紀念館。1998年10月12日,由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評定為一級革命文物。

李軍輝,1963年4月出生,1980年考入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習,取得學士學位,1984年7月分配到西安市文物園林局工作至1998年。1986年--1987年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支援自治區文物普查工作。1998年派到「八辦」紀念館任現職至2003年。

上官習琴

上官習琴,漢族,1957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大學文化程度。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法人,負責黨政工作,2005年9月至2012年10月任「八辦」館長。1981年在市文物園林局基層單位工作。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來自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理想,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與追求。千百年來,人世間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業績,無一不是那些有着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人們所創造。今天,我們帶着『理想和信念』的話題,走出館門,走進校門,來到同學們中。」這是不久前八路軍西安辦事 處紀念館工作人員來到西安市38中進行巡迴展覽演講的開場白。

成績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通過與學校共建教育基地,開闢學生教育第二課堂,舉辦專題展覽,走進校園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對廣大中小學生開展以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不斷拓展革命紀念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被人民群眾親切喻為「當年紅色橋樑,今日傳統課堂」。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紀念館堅持社會公益性原則,發揮教育基地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2005年紀念館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並為來館組織活動的學校提供會議室、電教室、場地、音響等服務。針對青少年的特點和要求,紀念館改進服務流程,實行全程講解,受到廣大中小學生和社會各界的歡迎。2005年紀念館接待了40多所中小學校在校學生及青少年近萬人次,2007年1-5月共接待中小學生參觀12400多人次。紀念館還先後和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安中學、市26中、市89中、後宰門小學、育英小學等學校建立了良好的共建關係,每年定期召開共建院校單位座談會,互相交流工作,溝通信息。紀念館利用館藏文物、圖片和資料,和學校德育教育內容銜接起來,為各院校黨團組織開展活動和組織學生參觀提供方便。同時,紀念館採取走出去的方式與共建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把流動紀念館搬進了38中、後宰門小學等中小學校園,使紀念館真正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第二課堂。

為了做到寓教於樂,紀念館結合未成年人特點開展「我是小八路」生活體驗活動,通過穿上八路服、聆聽革命故事、吃小米飯、唱革命歌曲、搖紡車及扛槍學等活動,展示了「我是小八路,磨練不怕苦,英雄出少年,立志展宏圖」的活動主題,讓學生們走進紀念館、貼近歷史、體驗生活,潛移默化地將八路軍嚴明的革命紀律,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轉化為孩子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磨練意志、奮發學習的強大動力。

閉館修繕

被譽為「昔日紅色橋樑,今日傳統課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暫停對外開放,閉館進行建館以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建築修繕和整體整修。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說,位於西安市北新街七賢莊的八路軍西安辦事處是中國共產黨於1937年在國民黨統治區內公開設立最早、時間最長的辦事機構。辦事處設立的10年間,它為抗日前線採集和運送了大批緊缺物資,也輸送了大批愛國青年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它對宣傳我黨抗日主張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做出了巨大貢獻。老一輩革命家周恩來等多次來此並指導工作。1959年,國家在辦事處原址上建立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免費對外開放,建館近50年,已經接待海內外參觀者1300多萬人。

為進一步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紅色旅遊景區建設已被列入《陝西省2006——2010年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發展紅色旅遊的重點項目。該項目已由國家發改委核准,經過省、市發改委審批,已進入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國家將投資近4000萬元,依照「修舊如舊」的整修原則,對紀念館所在地七賢莊舊址院落進行建築修繕,整治紀念館內外環境,進行綠化建設及門前道路的改擴建。

整修後的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將成為西安紅色旅遊的經典景區和新的亮點,文物展覽等功能及環境將得到巨大改善。

西安八路軍紀念館簡介

西安八路軍辦事處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古城內西五路北新街七賢莊1號。辦事處前身為紅軍駐西安聯絡處,「七七」事變後更為現名,為全國15個八路軍、新四軍辦事處中成立最早、堅持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辦事機構。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9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將七賢莊一號院革命舊址修復,建立了「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並正式開放。,七賢莊一號院坐北朝南,西臨西新街,前後共有四幢平房,形成三個相連的四合院,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此工作和居住。

參觀信息

地 址:陝西省西安北新街七賢莊一號

交通線路:乘游8(610)、10、33、303、707、102、103、11、4、9等路公交車至北新街站

開放時間:9:00~17:00

門票價格:免費

郵 編:710004

免費開放

為進一步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自2006年起向社會免費開放。這是陝西省紅色旅遊免費開放的第一家紀念館。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位於西安市北新街的七賢莊,這裡有坐北向南的十所院落,其中以一號院為主,是當年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的所在地。自1936年起的十年時間裡,這裡曾留下林伯渠、董必武、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彭德懷等一大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進行革命活動的光輝足跡。紀念館於1959年對外正式開放,來參觀人數達1200萬人次。

據「八辦」紀念館負責人介紹 ,「『八辦』歷十年 之久,鬥爭之艱辛,精神之崇高,對於一個辦事處來說是 史所罕見的,堪稱西安的革命聖地。「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採取對內反共、對日不抵抗的政策,日本遂侵占了我國東北、華北等大片國土,中華民族危難當頭。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和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促成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形成了國共合作的新局面,中國工農紅軍遂在西安七賢莊設立了「紅軍聯絡處」,1939年9月改為「八路軍西安辦事處」,成為我黨我軍駐西安的正式辦事機構。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五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參考來源

走進"西辦",緬懷先烈_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