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涪鐵路
概况
南涪铁路线路全长78公里,为单线电气化铁路,国铁II级,设计速度最高可达140公里/小时。 于2008年9月19日开工,已于2012年9月30日开行货运列车。南涪铁路建成后货运为主,兼顾区域性客运,设计货运能力达每年1359万吨,预计近期开通每天4对短途旅客列车,远期增加至8对。
沿线车站
全线设南川、南川东、水江、平桥、鸭江、梓里和涪陵站共7个车站,其中平桥、梓里站为预留会让站,仅实施线下工程,高桥站为远景预留,南川、涪陵站为既有接轨站,南川东、水江和鸭江站为新设中间站,南川东站为货运站。
重庆外环铁路东南环线
重庆外环铁路东南环线,又称綦涪铁路,是中国一条连接重庆市綦江区与涪陵区的支线铁路,全线为单线电气化铁路,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线路标准为国铁II级。连通渝利铁路、渝怀铁路与川黔铁路三大铁路干线。主要功能为货物为主,兼顾区域性客运。
涪陵区
涪陵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庆市下辖的市辖区,面积2945平方公里,总人口116万,是重庆第三大城市。涪陵位于重庆市中部,城市建立在长江、乌江两岸,因当地榨菜产业发达,又有“榨菜之乡”的说法。
涪陵区,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地处重庆中部,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都”。
涪陵,古代巴国故都、军事重镇,长江中上游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千里乌江第一大城市,重庆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主要工业城市,重庆第三大城市。
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涪陵区辖4个园区、9个街道、12个镇、6个乡[1],总人口116.80万,城区常住人口80.26万,是重庆第三大城市、成渝经济区东部中心城市。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水底碑林白鹤梁、程朱理学点易洞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
历史沿革
-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巴国在此设郡。
- 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隋置涪陵县,隶属巴郡;元朝入涪州。明清均屬重慶府。民国初年(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先后隶属川东道和四川省第八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析置涪陵專區和酉陽專區,涪陵專区辖涪陵縣、南川縣、酆都縣、武隆縣、彭水縣5縣,並將大竹專區长寿縣、萬縣專區石砫縣劃入,隶川东行署区。
- 1952年12月20日,酉陽專區撤銷,所屬的酉陽縣、秀山縣、黔江縣劃歸涪陵專區。
- 1952年9月27日,長壽縣劃歸重慶市直轄。
- 1953年1月16日,重慶市長壽縣劃歸涪陵專區。
- 1953年3月10日,大竹專區墊江縣劃歸涪陵專區。
- 1959年4月13日,長壽縣劃歸重慶市。
- 1968年9月,涪陵專區改名涪陵地區。
- 1983年9月9日,撤銷涪陵縣,設立涪陵市(縣級)。
- 1988年5月18日,石柱縣,秀山縣,黔江縣,酉陽縣和彭水縣從涪陵地區劃出,單獨設立黔江地區
- 1995年11月5日,撤銷涪陵地區、縣級涪陵市,設立地級涪陵市,新設立枳城區和李渡區,涪陵市轄原涪陵地區的墊江縣、武隆縣、豐都縣和新設立的枳城區、李渡區。原涪陵地區的南川市由省直轄1995年11月5日國務院【國函106號】批復;1995年12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518號】批復:1.同意撤銷涪陵地區、涪陵市,設立地級涪陵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枳城區。2.涪陵市新設立枳城區和李渡區。枳城區轄原縣級涪陵市的敦仁、崇義、荔枝、江東4個街道辦事處和黃旗、龍橋、白濤、焦石、珍溪、清溪、南沱、百勝8個鎮及山窩、羅雲、卷洞、叢林、仁義、中峰6個鄉,區人民政府駐中山東路;李渡區轄原縣級涪陵市的李渡、藺市、馬武、新妙、龍潭、青羊、石沱、堡子、鎮安、義和、致韓11個鎮和明家、增福、兩匯、石龍、同樂、酒店6個鄉,區人民政府駐李渡鎮。3.涪陵市轄原涪陵地區的墊江縣、武隆縣、豐都縣和新設立的枳城區、李渡區。原涪陵地區的南川市由省直轄。1995年12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87號】批復:涪陵市將枳城區的龍渡鎮劃歸李渡區管轄;將李渡區的酒店鄉劃歸枳城區管轄。
- 1996年9月15日,涪陵市委託重慶市代管。
- 1997年3月14日,劃入重慶直轄市。
- 1997年12月20日,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代管)的南川市、武隆县、丰都县、垫江县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
參考文獻
- ↑ 行政区划_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2019-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