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
咖啡豆是咖啡属植物的种子,咖啡属植物的果实大小类似樱桃,咖啡豆即为其中的核果。将咖啡豆烘焙加工后再磨碎成咖啡粉,即可烹制咖啡。
咖啡豆果实为核果,直径约1.5厘米,最初呈绿色,后渐渐变黄,成熟后转为红色,和樱桃非常相似,因此称为咖啡樱桃(Coffee Cherry),此时即可采收。
“咖啡樱桃”中一般包含两粒种子,称为“平豆”,也有少数只包含一颗种子,称为“圆豆”。这些咖啡种子就是“生豆”。咖啡果实内含有两颗种子,也就是咖啡豆。这两颗豆子各以其平面的一边,面对面直立相连。每个咖啡豆都有一层薄薄的外膜,此膜被称为银皮,其外层又被披覆著一层黄色的外皮,称为内果皮。整个咖啡豆则被包藏在黏质性的浆状物中,形成软且带有甜味的咖啡果肉,最外层则为外壳。
咖啡豆果实为核果,直径约1.5厘米,最初呈绿色,后渐渐变黄,成熟后转为红色,和樱桃非常相似,因此称为咖啡樱桃(Coffee Cherry),此时即可采收。[1]
传说中,衣索比亚的牧羊人发现山羊吃了咖啡的叶子与果实后变得异常兴奋,于是传教士们便摘了一些这种植物煮汤,而发现了咖啡。现今衣索比亚仍有人喝用咖啡叶熬煮的汁液。最早的文字记载将咖啡豆磨碎的用法是由阿拉伯学者所著,并说明有益于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烘焙咖啡豆的做法由叶门的阿拉伯人发明,随后传到埃及人与土耳其人,并最后传到全世界。
目录
咖啡果实共分为5层
果皮、果肉(Skin/Pulp)
果皮、果肉(Skin/Pulp)咖啡豆的最外层包裹著浆果一般的果皮和果肉。除自然日晒法以外,经其他方法处理的咖啡豆在采摘后的几小时内必须去除果皮果肉。与之类似的是我们常吃的樱桃,而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吃樱桃时主要吃的就是浆果的果肉和果皮。
对于咖啡来讲,果皮和果肉是重要的副产品。在某些产地人们会用咖啡的果皮和果肉泡茶。业内人士习惯称咖啡的果皮和果肉为“果浆(Pulp)”。用来去除果浆的机器则被称为“去浆机”。
粘膜(Mucilage)
在果皮和果肉之下,一层质地粘稠的粘液将咖啡豆严密地包裹著。由于这层粘膜粘性极大且糖分极高,人们习惯称之为“蜜(Honey)”。不仅是咖啡,很多水果内部都附有一层粘液。
羊皮纸(Parchment)
在粘膜内部,一层由纤维素组成的薄膜包裹著咖啡豆。经干燥后,这层薄膜外观酷似羊皮纸,因此得名。
银皮(Silver Skin/Chaff)
羊皮纸内部还有一层更薄的薄膜包裹著咖啡豆。由于颜色富有光泽且泛有银色,人们习惯称之为“银皮”。这层银皮会在烘焙时脱落。通常你在研磨咖啡时发现咖啡粉中有些许银色碎屑。这些碎屑正是烘焙时未能与咖啡豆剥离的银皮。
咖啡豆
每粒果实都含有2粒咖啡豆(除一荚单粒豆Peaberry除外。这种咖啡的果实内部只含有一粒咖啡豆。通常情况下,每批咖啡豆中都会有5%是一荚单粒豆)。咖啡豆经过干燥和处理之后便可进行烘焙。[2]
咖啡豆的产地
.巴西:大部分产罗布斯塔,口感浓烈,有巧克力馀味。大卖场的咖啡产品通常来自巴西。
.中美洲、哥伦比亚:味道比较淡,平衡度好,低酸度,馀味有果香。在美国比较流行。
.印尼:有泥土芳香或烟熏味,有苦可可馀味,醇度厚实。
.衣索比亚:咖啡原产地,种类多样性高。许多被形容有糖浆味,并有草莓或蓝莓的馀味。
咖啡豆的种类
全球每年咖啡的产量大概是3百万吨,是原油之后第二大经贸交易商品。
咖啡的品种以生物学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阿拉比卡(Arabica)、罗布斯塔(Robusta)和赖比瑞卡(Liberica )。目前最重要的咖啡豆,主要来自两个品种,即Coffee Arabica及Coffee Canephore。前者即所谓的“阿拉比卡”( Arabica)种咖啡豆。后者又称为 “罗巴斯达”(Robusta)种咖啡豆。这两种咖啡豆之种植,栽培方式,环境条件,形状,化学成份,甚至后续生豆的加工方式皆有所不同,赖比瑞卡由于产量不多或品质不佳,而常被忽略。
一般来说,阿拉比卡主要用在单品或精品咖啡,罗布斯塔则用来做成即溶咖啡。虽然可以将阿拉比卡定义为高级咖啡,罗布斯塔为次级,但不一定非得如此分类,以自己喜好的味道来区分较为适当。从口味的取向来看,美国与日本较常饮用阿拉比卡冲泡的淡咖啡,欧洲则是偏好混合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做成的义式浓缩咖啡。
阿拉比卡(Coffee Arabica)
由于咖啡树本身对热度及湿度非常敏感,故其生长条件至少高于海平面 900 公尺的高地气候,高度愈高,咖啡豆的颜色呈绿到淡绿,形状椭圆,沟纹弯曲,咖啡豆烘培出来的品质良好,此品种咖啡因含量较低 (1.1-1.7%),更有益人体饮用。
阿拉比卡为原产地衣索比亚的代表性品种,在南非、非洲、亚洲国家等地也有生产,占全世界咖啡产量的70~75%。阿拉比卡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高地地区较适于栽培,尤其以1500公尺以上高地生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品质最好。
像这样花费功夫产生的好品质,具有均衡的风味口感与香气,才能被认证为高级咖啡豆,主要用在单品咖啡或精品咖啡。知名的3大咖啡豆:夏威夷科纳、牙买加蓝山与叶门摩卡,就属于阿拉比卡品种。阿拉比卡生豆有著深色窄长的外观,被誉为最高品质的高地产阿拉比卡品种,特色是有甜味、酸味与香气等丰富的味道。
罗巴斯达(Robusta)
罗布斯塔的外观为鼓鼓的椭圆形,生豆带有草绿色和黄色光泽的浅褐色或黄褐色。和阿拉比卡品种相比,味道更香且偏淡,有著酸味不明显以及苦味较重的特色。
约占世界产量的 20%─30%。对热带气候有极强的耐热力,容易栽培。在海平面高度 200─300 公尺的地方生长。但特有之耐热力亦使得其浓度较高,口味较苦涩。其咖啡因含量较高 ( 2─4%) 。咖啡豆的外型较圆,颜色为褐色,直沟纹。
罗布斯塔的原产地为非洲刚果,占有全世界咖啡产量的30%。罗布斯塔一字有“坚韧”的意思,实际上,此种咖啡树不止对病虫害抵抗力强,在任何土壤都能生存,甚至野生的状态也能生长。因此在高温地区也能栽种,生长速度快且容易栽培,有著价格低廉的优势,主要用来配豆或是做成即溶咖啡的主原料。印度、非洲、巴西等地生产的部分罗布斯塔有著强烈的酸味,咖啡因含量高,口感较浓郁。最近还有和阿拉比卡品种交配、味道与香气都更胜一筹的阿拉布斯塔(Arabusta)品种。 [4]
赖比瑞卡[[Liberica]
赖比瑞亚种(Coffea Liberica)原产于西部非洲,赖比瑞亚种适应性强,适合各种高温低温、潮湿干燥的环境,但是不耐叶锈病。
风味比较差,通常只在西非部分国家国内交易买卖。 [5]
依照咖啡豆大小来分级
采用尺寸来分级的有肯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等,很多非洲豆都采用这种分级方式,非洲就是比较大 (? 说笑的。但是非洲有名的衣索比亚并不是靠大小来分的。
咖啡豆有大有小,可以用大小分类,没错,这是其中一种。 咖啡豆有些有瑕疵,那越少瑕疵的就越好!对,这是一种方式! 咖啡豆硬硬的,可以用硬度分类,是的,这也是其中一种分类。 听说咖啡都长在低纬度高海拔的地方越好喝,所以可以用海拔高度来分级!Yes, you’re right. 但是这个分级方法和硬度很有关系,所以两者合并成一种。
管他什么分不分级,煮起来最好喝就最高级!说得好,杯测也是一种分级方式。
E 级咖啡豆
象豆,是一种变种豆,最大,但可遇不可求。
AA 级咖啡豆(例如常见的 肯亚AA)
至少 7.1 mm ,或者说 90% 的咖啡豆有 18 目以上。AA+ 平均更大些,AA++ 就更大。
其他分级专有名词
A、AF:至少90% 17目,AF 是坦尚尼亚特有的级别,有些国家是用A。 AB:6.8 mm 和 6.2 mm 以上的大小混在一起的等级。 B:90%的豆子是 15/6 目以上。 PB(Peaberry,也叫小圆豆):是一种少见的豆子,咖啡樱桃中成对的豆子只有一颗长成,就变小圆豆。尺寸介于 3.2~5.4mm(11~14目)之间。有些人会喜欢这大小的豆子,所以特别挑出来。 C,较小的豆子(14目),但不是小圆豆。 其他 T、TT、X、Y之类的,是较小或是瑕疵的豆子,在台湾应该不容易买到。
依照海拔来分级咖啡豆
会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高海拔的咖啡树长得比较慢,而咖啡豆通常也会比较硬。所以越高越硬的咖啡豆被认为是比较好的咖啡豆。采用这种分级方式的有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萨尔瓦多、厄瓜多和许多中美洲、南美洲国家。但每个国家的高度基准会有些小差异,虽然大家的山都不一样高,但都会希望自己的国家有产最高级的极硬豆 (SHB) 。
SHB、SHG 极硬豆 咖啡豆
极硬豆,原文是Strictly Hard Bean 或 Strictly High Grown。有些国家订做海拔 1600 或 1700 公尺以上的咖啡豆,但厄瓜多认为 1300 公尺以上就是极硬豆了。 FHB (Fancy Hard Bean),优硬豆,海拔 1500 或 1600 公尺以上的咖啡豆,但并非每个国家都有这个级别,有的会直接往下跳到 HB 等级。
HB (Hard Bean) 硬豆 咖啡豆
硬豆,通常指 1200 公尺 或是 1400 公尺以上的豆子。
SH (Semi Hard Bean),半硬豆 1100 或 1200 公尺以上的豆子。 HG (High Grown),有些国家会直接从 SHG 往下跳到 HG,指的是 1000~1500公尺之间的咖啡豆。在萨尔瓦多 HG 则是指 900~1200 公尺之间的咖啡豆。 其他级别多是指海拔 1000 公尺以下的咖啡豆,读者们比较不容易接触到。
衣索比亚咖啡豆分级方式
Z,完全没有瑕疵豆,超稀有极品。
G1,少于 3 颗瑕疵豆,多数精品咖啡豆的等级。
G2,4~12 颗瑕疵豆。
G3,13~25 颗瑕疵豆。
G4,26~45 颗瑕疵豆。
G5,46~90 颗瑕疵豆。
印尼咖啡豆分级方式 (例如曼特宁咖啡)
G1,少于 11 颗瑕疵豆。 G2,12~25 颗瑕疵豆。 G3,26~44 颗瑕疵豆。 G4a,45~60 颗瑕疵豆。 G4b,61~80 颗瑕疵豆。 G5,81~150 颗瑕疵豆。
透过杯测来为咖啡豆分级
这边指的杯测不是打分数那种精品咖啡的杯测,而是较粗略的分级方式。例如巴西会把咖啡豆分成六种等级:FC (Fine Cup)、Fine、Good Cup、Fair Cup、Poor Cup、Bad Cup 和五种等级的版本:Strictly Soft (超顺)、Soft (顺)、Softish (稍微顺)、Hardish(不顺)、Rioy (碘呛味) 所以巴西的咖啡豆会写得像是 SS FC,超顺的好咖啡。
认识瑕疵豆,咖啡豆的保存
认识瑕疵豆,咖啡豆的保存影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