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埃里希·鲁登道夫

原图链接 埃里希·鲁登道夫 来源于知乎

埃里希·鲁登道夫(德語:Erich Ludendorff,1865年4月9日-1937年12月20日),男,是德国的著名将军。[1]

埃里希·鲁登道夫
Erich Ludendorff
本名 埃里希·弗里德里希·威廉·鲁登道夫
Erich Friedrich Wilhelm Ludendorff
出生 (1865-04-09)1865年4月9日
Template:Prussia波森省克鲁谢夫尼亚(今位于波兰
逝世 1937年12月20日(1937-12-20)(72歲)
Template:Nazi Germany巴伐利亚州慕尼黑
效命 Template:German Empire
军种 德意志帝国陆军
服役年份 1883年–1918年
军衔 步兵上将
参与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革命
获得勋章 功勋勳章
一级铁十字勋章

目录

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重要主将。毕业于士官学校。

1908年任陆军总参谋部处长,在总参谋长小毛奇的领导下对修改施里芬计划曾起到重要作用。该计划的核心是:不惜破坏比利时的中立,从侧翼包抄法国,并一举击溃之。[2]

1913年调任步兵团团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调往东线任第八集团军参谋长,从此成为兴登堡将军的得力副手。[3]

早期生活

鲁登道夫出生于普鲁士波森省(今波兰波兹南)附近的一个小镇。他出生农家,虽然其母属于贵族阶级,严格而言他始终不属于容克阶层。他在12岁时进入陆军幼年学校。他拥有卓越的数学能力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后来与海因茨·古德里安入读同一间训练出很多优秀军官的军校。1882年,即他17岁时他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被授予少尉军衔。

他18岁时就已经是军官,表现优异,在1894年晋升到德国参谋部,在1908年成为参谋部部署部总长。后来,他参与试验著名的施里芬计划之细节,研究比利时的要塞城市列日。而且,他更大胆尝试让德军备战,却为多数军官所反对。[4]

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图链接 保罗·冯·兴登堡(坐者) 与鲁登道夫。 来源于和道夫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鲁登道夫首先被任命为德军第二军的副参谋长,成为卡尔·冯·比洛的部下,负责攻陷列日的炮台,协助实行施里芬计划。成功后,他被调配到东普鲁士与第八军司令保罗·冯·兴登堡共事。兴登堡得到鲁登道夫与马克斯·荷夫曼相助,成功在坦能堡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击败俄军。

1916年8月,参谋部总长冯·法尔根汉辞职,由兴登堡接任并掌管最高陆军指挥;鲁登道夫为陆军总监(Generalquartiermeister),并与上司合作无间,鲁氏一跃成为德军的重要领导人。鲁登道夫大力支持无限制潜艇战,最后激发美国在1917年参战。

鲁登道夫与兴登堡的所谓第三最高陆军指挥,其实是军事与工业之独裁,将德皇威廉二世排出于统治阶层之外。他们操控内政,甚至能够迫使高级官员辞职,包括三度撤换总理,以及对国家的新官任命有否决权。

1916年,第三陆军最高指挥特意让列宁秘密乘坐火车返回俄国。结果,一如鲁登道夫所愿,1917年俄罗斯发生革命,东线战事缓和。1918年,鲁登道夫与列宁议和,并签订有利德国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同年,鲁氏成为西线统帅,发动多次进攻(皇帝会战),企图突围而出,但仍未能突破战线。美军的猛烈攻势令德军节节败退,令鲁氏十分慌张。陆军最高指挥在9月29日把权力交还德皇,直到皇帝被迫退位为止。鲁登道夫自己则逃到瑞典

对战争的反思及未来展望

流亡期间,他写了不少文章与书籍,渲染德军的辉煌战绩,更发表著名的刀刺在背传说,宣称德军被左派政客出卖:他们以革命之刀,插入德军之背,最终令他们战败。

不过,鲁氏本人其实也要为德国的战败负责。鲁登道夫认为德国所打的是防卫战争,也指出威廉二世未能在战时组织有效的反宣传与有效领导国家战斗。他强烈谴责社会民主分子与左派出卖德国,尤其是接受凡尔赛条约

另一方面,他又注意战时国内经济环境,宣称尤其以犹太人为主的商人借着操控生产与金融事业牟利,而非为国家着想。他研究德国在战争末段时的罢工,发觉“国内战线”比德军阵线还要早崩溃,让国内动荡影响前线军士的士气,触发很多士兵“暂时休假”。更重要的是,鲁氏觉得德国人低估了战争对他们的威胁:他断定三国协约的战争目的就是要打败与肢解德国。

鲁登道夫曾写道:“德国人以德国之革命,使其变为众国中之贱民—无以赢得盟友,只得为外国人与他们的资本为奴为婢,尊严尽丧。廿载之内,德国人将会咒骂那些为发动革命而自豪的人。”(我的战争回忆,1914-1918年)此话在后来似乎实现了。

战后的生活

 
原图链接 鲁登道夫与希特勒,1924年。来源于法语助手

1920年,鲁登道夫以右翼政客的身份重返德国。1923年,他企图协助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政变,结果失败,但在之后的审判中被判无罪。1924年,他代表纳粹党在国会获得议席,任期至1928年。1925年,他参加总统选举,但败于以前的上司兴登堡

纳粹党上台之前,德国计划把鲁登道夫与几位出名将领派到中国,协助中国国民党重整国民革命军。但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以及将领非常知名、不宜受聘于人,故计划中断。[5]

1928年后,鲁登道夫与纳粹党不和,最后他退出政坛。对于世界的问题,他断定一切都是基督徒犹太人共济会成员的错。他与第二任妻子创立了一个隐秘的会社(Bund für Gotteserkenntnis德语Bund für Gotteserkenntnis),会社到今天仍然存在。有传言指,他晚年时思想奇怪。1935年,希特勒想让他担任德国陆军元帅,但被拒绝;1937年,鲁登道夫逝世,获得国葬的礼待;希特勒出席了葬礼。

个人书籍

主要观点

鲁登道夫创立了“总体战”理论,并于1935年著《总体战》传世。他反对克劳塞维茨的关于战争是政治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一论点,认为政治从属于战争,一个国家要动员全部物质和精神力量来进行战争,和平只不过是两次战争之间的间歇。

总的来说,这一理论建立在军国主义的基础上,要求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平时经济战时化,建立独裁式的战争指挥体制,集中全民族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打一场速决战。虽然这一理论基于一个错误的出发点,但是鲁登道夫是根据新的时代背景第一个集中论述总体战的精神理论家,对很多问题的探讨是有价值的。

内容节录

我并不想撰写一本战争理论的书。战争理论对我是陌生的。我早已多次说过,我是一切理论的敌人。战争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一个民族生活中最为严肃的现实。我要讲的正是这个问题,但并不准备重复那些众所周知的东西;此书是写给人民和人民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因此我将深入论述在这个问题上人民所不熟悉的方方面面。人民必须了解民族生存斗争的本质。他们得到这些知识,并不需要借助浩瀚的战争教科书,而是要通过简明易懂的解说。我在这方面所讲述的东西,是我个人的、最为重要的战争经验,并非象国外可能臆断的那样,是什么官方言论。

大约一百年前,战争理论大师冯·克劳塞维茨根据弗里德里希大帝[译者注:旧译腓特烈大帝]和拿破仑时代的战争经验,写成了《战争论》一书。书中认为,战争是一个国家迫使另一个国家屈从于自己意志的暴力行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在研究为达此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时。他只考虑了通过会战和战斗歼灭敌人的武装力量。这成了进行战争的毋庸置疑的原则,也成了总体战领导者的首要任务。由此,克劳塞维茨关于在战场上歼灭敌人的思想,将永远具有深远的意义。

冯·施利芬伯爵将军在1905年《战争论》再版前言中,对克劳塞维茨的这一思想作了中肯贴切的阐述。对此,我只能表示赞同。但从另一方面说,这部著作是过去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已远远落后于今天,甚至可以说,克劳塞维茨的研究成果会把人们的思想搞乱,将人们引入歧途。

克劳塞维茨所描述的关于“战争的多种多样性”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关于“战争的多种多样性”,他写道:“战争的动机越大、越强,战争同整个民族生存的关系越大,战前的局势越紧张,战争就越接近它的抽象形态,一切就越是为了打垮敌人,政治目的和战争目标就越加一致,战争看来就越是纯军事的,而不是政治的。

反之,战争的动机越弱,局势越不紧张,政治规定的方向同战争要素(即暴力)的自然趋向就越不一致,因而战争离开它的自然趋向就越远,政治目的同抽象战争的目标之间的差别就越大,战争看来就越是政治的。”

紧接着,克劳塞维茨又进一步分析了形成战争新的特性的原因:“的确,战争本身在本质上和形式上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已经使战争更接近其绝对形态,但是,这些变化并不是因为法国政府已摆脱了政治的羁绊而产生的,而是因为法国革命在法国和全欧洲引起了政治的改变而产生的。改变了的政治提供了不同的手段和不同的力量,而使战争产生了在其他情况下难以想象的威力。在克劳塞维茨那个时代,国家首脑不顾人民的意愿而发动的所谓“内阁战争”,也就是政府以其军队进行的战争,已经不复存在了,当时所谓人民参与战事,一般只是交纳税款,或是由于军队的行军、宿营、作战而直接受到伤害。

个人评价

极盛时期的鲁登道夫无疑是一战中最好的陆军指挥官,拥有出类拔萃的战略眼光、组织能力和战术手腕。他的缺点主要在于缺乏真正的政治眼光,而且其精神因素缺乏稳定,面对困境容易陷入沮丧和失望。他是第一个系统探讨总体战争的人,虽然其理论甚多谬误且为人诟病,但是仍然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和理论意义。

传记

  • 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自传 My War Memoirs, 1914-1918. 2v. ("Meine Kriegserinnerungen 1914-1918", written in Sweden, 1919).
  • Donald James Goodspeed, Ludendorff: Genius Of World War I,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66.
  • John Lee, The Warlords: Hindenburg And Ludendorff (Great Commanders S.)
  • Robert B Asprey, The German High Command at War: Hindenburg and Ludendorff and the First World War, Time Warner, 1994.

参考文献 

  1. 第一个纳粹:埃里希·鲁登道夫 2016年8月25日 - 1937年的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即将点燃,一场盛大的葬礼在德国举行,伟大的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去世了。当时参加哀悼仪式的纳粹党徒对德国的战争...
  2. 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凌晨出现,德国人的严谨在这一刻变成笑话... 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凌晨出现,德国人的严谨在这一刻变成笑话!好心情搬运工 8'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视频更多视频 光良演唱会,现场一首当年MP3里一直...
  3. 如何评价埃里希·鲁登道夫? - 知乎 2017年4月14日 - 如何评价埃里希·鲁登道夫? 如何评价鲁登道夫在一战还有战后的所作所为,如战争中对德国内政的管理方式,对德国军队战术的影响,战后的思想等。 ...
  4. 埃里希·鲁登道夫 阿修比 投笔从戎 埃里希·鲁登道夫1865年4月9日出生于是在波森(现波兰波兹南)附近的一个小镇克鲁谢维亚,其父是没落的普鲁士地主。12岁时,他就进入了陆军幼年...
  5. 改派退役校级军官以「工业顾问」身份担任,而非「军事顾问」,此即德国顾问团,《俞大维传》.作者:李元平;出版社:台湾日报社; 出版日:1992年01月05日,392 页; ()0102增订版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02-21.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