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勾兒茶
多花勾兒茶(學名:Berchemia floribunda (Wall.) Brongn.)是鼠李科勾兒茶屬植物,藤狀或直立灌木;幼枝黃綠色,光滑無毛。葉紙質,上部葉較小,卵形或卵狀橢圓形至與卵狀披針形。花多數,通常數個簇生排成頂生寬聚傘圓錐花序,或下部兼腋生聚傘總狀花序。核果圓柱狀橢圓形,長7-10毫米,直徑4-5毫米;果梗長2-3毫米,無毛。花期7-10月,果期翌時年4-7月。 多花勾兒茶根入藥,有祛風除濕,散瘀消腫、止痛之功效;農民常用枝作牛鼻圈;嫩葉可代茶。 多花勾兒茶是優良的觀果樹種,萌芽能力強,耐修剪。其枝葉光亮,柔枝輕盈,頗具特色。金秋時節,碩果纍纍,紅艷繽紛,是優良的觀果植物。公園點綴、花壇造景等均可使用,在城市森林景觀營造中可作灌木層配置。 [1]
中文名/學 名:多花勾兒茶/Berchemia floribunda (Wall.) Brongn.
別 稱/界:勾兒茶、牛鼻圈、牛兒藤、金剛藤、扁擔藤、扁擔果、牛鼻角秧等 /植物界
目錄
勾兒茶簡介
【出處】《陝西中草藥》
【拼音名】Gōu ér Chá
【原形態】藤狀灌木,高約2米,全體無毛。小枝黃綠色。葉互生,卵形,長3.7~7厘米,寬1.8~3厘米,先端鈍而有小銳尖,基部渾圓或微心形,上面禿淨,下面常有極微小的乳突點,側脈9~12對;葉柄長1~2厘米。圓錐花序頂生,長6~20厘米;花白色,具曬,3~5朵聚生,間有單生的;萼長約2毫米,裂片三角狀披針形。果矩圓形,長約8毫米,寬約3毫米。花期冬季。
【性味】味微澀,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濕,活血通絡,止咳化痰,健脾益氣。治風濕關節痛,腰痛,痛經,肺結核,瘰癧,小兒疳積,肝炎,膽道蛔蟲,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附方】
【摘錄】《*辭典》
勾兒茶的功效和作用
補脾利濕,舒筋活絡,調經止痛。根、根皮:風濕性關節炎,黃疸型肝炎,胃脘痛,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小兒疳積,痛經;外用治跌打損傷,急性結膜炎,多發性癤腫。
勾兒茶的副作用和食用禁忌
暫無
根1~2兩;根、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貼敷患眼。
產地生境
分布於印度、尼泊爾、不丹、越南、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生長於海拔2600米以下的山坡、溝谷、林緣、林下或灌叢中。
耐陰喜濕、喜涼爽的氣候環境。常見的伴生喬木有化香、黃連木、白檀、賽山梅、山槐、苦木及栽培的殼斗科植物等,
常見的伴生灌木有野山楂、算盤子、酸棗、柘、野花椒等,伴生草本有白鮮皮、茜草、白頭翁、長冬草、白茅等。 [2]
主要價值
多花勾兒茶根入藥,有祛風除濕,散瘀消腫、止痛之功效;農民常用枝作牛鼻圈;嫩葉可代茶 。多花勾兒茶是優良的觀果樹種,萌芽能力強,耐修剪。其枝葉光亮,柔枝輕盈,頗具特色。金秋時節,碩果纍纍,紅艷繽紛,是優良的觀果植物。公園點綴、花壇造景等均可使用,在城市森林景觀營造中可作灌木層配置。[3]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 3.1——無危(LC)。[4]
視頻
;
參考文獻
- ↑ |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 [毛斌斌,俞浩,劉漢珍,方艷夕,周麗麗.鳳陽縣勾兒茶屬植物資源調查[J].安徽農業科學,2014,(第36期):12895-12897]
- ↑ [杜天真主編.主要園林綠化觀賞樹種培育技術[M],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9月,第126-128頁]
- ↑ |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