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
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 |
---|
基本資料 |
官方名稱 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 其他名稱 宜蘭線雙軌工程 維護單位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施工 1980年7月至1986年1月 |
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為於1980年7月至1986年1月間,由臺灣鐵路管理局辦理的一項鐵路雙軌化工程。[1]
目錄
工程歷史
評估雙軌路段
1980年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動工之前,已有部分路段完成雙線:
- 1967年7月5日侯硐=三貂嶺間2.6公里路段雙軌工程開工,1968年3月5日完工通車,為宜蘭線最早的雙線路段,該項工程同時擴建侯硐站站場,以及在站場南端新建柴油客車車庫,另外也改善了三貂嶺站站場,全部工程於11月29日完工。
- 1974年1月~1978年2月台鐵辦理「改善瓶頸七區間雙軌工程」,以提高運輸能力,其中屬於宜蘭線的區間分別是:
- 四腳亭=瑞芳間4.7公里:本區間路線截彎取直,跨越基隆河二次,新建雙線「四瑞第一號橋」、「四瑞第二號橋」,並新鑿「四瑞第一隧道」(375公尺)、「四瑞第二隧道」(290公尺)[4]。因隧道地質複雜且施工期間遭遇豪雨,工程進行困難,遲至1977年12月2日始完工通車,並廢棄舊線。
- 牡丹=雙溪間3.0公里:此區間增建上行線「五份隧道」、「第三武丹坑橋」、「宜蘭街道陸橋」、「第二武丹坑橋」、改建牡丹站站房等等,因沿線土質鬆軟,工程期間適逢雨季,遲至1978年2月14日始完成雙線工程。本區間擴建雙線時並未改線,沿線彎道半徑及坡度維持原狀。
- 冬山=聖湖(今新馬站)=南聖湖(今蘇澳新站)間5.6公里:1976年完成聖湖=南聖湖間1.2公里路段雙軌化,1977年2月完成冬山=聖湖路段雙軌(包含新建雙線「武荖坑橋」)。
擴建標準
- 路線:臺灣鐵路電氣化甲級線標準。
- 軌道:每公尺37公斤鋼軌、新舊路線道碴厚度按電氣化標準25公分鋪設。
- 最大坡度:千分之10以下為原則,但地形特殊的路段,仍照原有坡度。例如瑞芳=侯硐間最大坡度千分之13、牡丹=雙溪間最大坡度千分之16.7。
- 最小彎道半徑:300公尺以上,但是雙溪~冬山間設計600公尺以上。
- 隧道、陸橋淨空:按照電氣化標準。但瑞芳站南下側「子平陸橋」(省道台2丁線)因改建困難,暫時維持淨高4.7公尺,未達電氣化標準。
- 橋樑載重及結構:KS18標準活載重、19公尺跨距預力混凝土丁字樑(特殊情形者除外)。
- 路基寬度:新路線5.2公尺,舊路線維持原狀。雙軌中心距離3.8公尺以上。
- 站內正線有效長度55車(450公尺)以上。
擴建狀況
- 1980年1月台鐵成立測量隊,開始測量、選線、定線,同年7月1日成立「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處」並開工,初期以加固舊線、徵地、設計等工作為主。新線設計採電氣化標準施工,並決定以雙單線方式運轉。
- 主要工程為雙線大橋10座、單線大橋18座、雙線隧道16座、單線隧道1座、隧道淨空改善3座、加固隧道1座(四瑞第二隧道)、挖除單線隧道2座改為路塹、軌道新設及舊線抽換枕木與道碴、平交道升等、通訊電纜下地、裝設自動列車停止裝置(ATS)、站房與月台改建等。
各年度進度如下
- 1983年度
- 1984年度
- 已完成的橋梁新建或改建:
- 已完成的隧道新建或改建:
- 本年度完成的雙線通車路段:八堵=暖暖=四腳亭、雙溪=貢寮=福隆另一說雙溪=貢寮間於1985年才完成雙線通車。詳交通部中華民國74年《交通年鑑》,臺北市,頁380~381,1986年10月10日。大里=大溪=龜山、礁溪=四城、宜蘭=二結等區間。
- 八堵=暖暖=四腳亭=瑞芳、石城=大里=大溪=龜山、頂埔=礁溪=四城=宜蘭=二結、冬山=新馬=蘇澳新站等區間,本年度已切換雙單線自動閉塞號誌(ABS)。宜蘭線單線鐵路時代的自動閉塞號誌,1972年2月底已裝設於八堵~雙溪間及基隆=八堵間。
- 除了三貂嶺站之外,其餘各站(招呼站除外)站場已切換雙單線自動閉塞號誌(ABS)。
- 完成立體交叉工程:
- 八堵站外「堵南陸橋」
- 貢寮站外「朝陽陸橋」
- 貢寮=福隆間縣道102「控子陸橋」。另周邊並無「控子」地名,可能是日本時代起訛用至今[7]。
- 大宜蘭平交道立體交叉地下道
- 蘇澳新=蘇澳間「箕山陸橋」
- 完成車站改建:貢寮、龜山、頂埔、中里等站站房。另宜蘭站已完成地下道。
- 1985年度
- 1986年度
- 龜山=外澳間新建之「更新隧道」先前因遭遇地質鬆軟,導致坡面土層滑動而造成嚴重坍方,工程延宕,後局部改為明挖隧道,延後至1986年1月9日完成雙軌通車。至此,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全線竣工。
工程現況
- 宜蘭線擴建雙軌後,遺留許多單線鐵路時代隧道或橋墩遺跡,部分已成為古蹟或歷史建築:
- 牡丹=雙溪間鐵路「宜蘭街道陸橋」原本橋長只有5.5公尺,橋下高度4公尺,使得橋下縣道102號(中正路)無法通行大型車,而且該處道路為S型彎道,往來汽機車視距不良,影響行車安全,而宜蘭線擴建雙軌時也維持原狀並未改善,直至大約1998年之前台鐵於原路線東側(海側)新建新線及新的「宜蘭街道陸橋」(長22.86公尺),橋下淨高增為4.8公尺,約於1999年至2000年間完工切換通車,橋下中正路並拓寬為雙車道。
- 宜蘭線電氣化工程1991年7月1日開工,2000年5月2日八堵=羅東間率先完工,5月3日正式通車[11],該工程包括更換每公尺50公斤鋼軌及預力混凝土枕木。另瑞芳站南下側「子平陸橋」(省道台2丁線)橋下採用降道工法完成電氣化淨空標準。
- 2002年下半年起,宜蘭(不含)=二結(不含)間高架化鐵路開工,拆除1984年新建完工的單線第三代濁水溪橋,改建為濁北高架橋及雙線新蘭陽溪橋(第四代濁水溪橋),於2006年6月23日高架雙線通車。
- 2003年7月4日羅東=蘇澳間完成電氣化通車。
- 2007年12月26日冬山站高架化工程切換東正線通車,工程期間拆除1977年「改善瓶頸七區間雙軌工程」時所建的雙線「武荖坑橋」,改建為三線淨空新橋(桁架橋)。
- 考量雙溪流域排洪,政府規劃評估雙溪=貢寮間「第一、第二雙溪橋」改建加長、貢寮=福隆間「第三雙溪橋」及「新社橋」延建並加高,其中「第三雙溪橋」、「新社橋」延建加高工程於2018年4月17日決標、同年6月21日辦理說明會,未來完工後原本宜蘭線擴建工程時期所改建的該二座橋梁將予以停用。
參見資訊
- 交通部:1968年~1993年各年度《交通年鑑》,臺北市。
- 楊鵬飛:1994年,《台灣鐵路古今站名》,臺北市。
- 《臺灣驛站之旅》網站. 2004~2018年 [2018-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5).
- 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2010年,《鐵道情報》,高雄市。
- Willy Chang. 〈1001008瑞芳-猴硐車站、猴硐隧道、員山隧道、瑞芳隧道、瑞芳車站〉,《放羊的狼》網站. 2011年10月8日 [2018年11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20日).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 【巡田水遊記】「丟丟銅」歌謠裡的火車山洞~~舊草嶺隧道,民報,2014-08-23
- ↑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第二十六年報(大正十三年度)》,臺北市,1925年12月18日,頁63。
- ↑ 〈發揮北迴鐵路最大承運效果 宜蘭線鐵路加舖雙軌 交通單位擬提前實施〉,《中國時報》,1979年2月10日,第2版。
- ↑ 《臺灣省交通建設紀要》,臺灣省政府交通處,南投縣,1983年12月,頁26。
- ↑ 臺灣鐵路局,《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資料(第一期)第伍冊〈大橋部分〉》,5-22~5-23〈下七結橋及北蕃割橋新建部分〉,出版年不詳。
- ↑ 臺灣鐵路局,《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資料(第一期)第伍冊〈大橋部分〉》,5-24~5-25〈淇武蘭川橋及南蕃割橋新建部分〉,出版年不詳。
- ↑ 楊鵬飛:《台灣鐵路古今站名》,台北:編者自印,1994年10月,頁70。
- ↑ 新北市文化資產數位學習網: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
- ↑ 新北市歷史建築一覽表,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 〈《新北》 封35年 舊三貂嶺、三瓜子隧道將變自行車道〉 ,《自由時報》地方版,2019年8月7日05:30
- ↑ 台鐵局:鐵路e知識-04.軌道歷史(89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