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寒濕於堵

寒濕於堵體內濕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人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凝,凝則瘀,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寒濕萬病!源世上本無癌!只有瘀和堵。[1]

目錄

人的體質體虛哪些虛症及症狀?

1、氣虛

此型胖和瘦人均有,但瘦人為多。毛髮不華,面色偏黃或白光白,膚色黃,目光少神,鼻部色淡黃,口淡,唇色少華,肢體疲乏無力,不耐寒熱納呆,大便正常或便秘,小便正常或偏多,脈象虛緩,舌淡紅,邊有齒印

2、血虛

主要可見面色萎黃或蒼白,唇舌色淡,毛髮枯燥,肌膚不澤,精神不振,疲乏少力,動則短氣,大便常秘,脈象細弱等象。

3、陰虛

指陰液虧虛,失於滋潤、陰虛陽亢的體質。體形瘦長,面色多偏紅或顴紅,膚色蒼赤,鞏膜紅絲較多或見暗濁,兩眼乾澀,視物昏花,眵多,鼻中微干,或有鼻血,口燥咽干,多喜飲冷,唇紅微干心熱,大便偏干或秘結,小便短赤,脈細弦或數,舌紅少苔或無苔。

4、陽虛

系指素體陽氣虧虛,陰寒內盛的體質狀態。多見形體肥胖,面色少華、白光白,毛髮易脫落,膚色柔白,兩目胞色晦暗,鼻頭冷或色微青,口唇色淡紅,形寒肢冷,倦怠,背部或脘部怕冷,多喜偏熱食物,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胖,邊有齒印,苔白。

許多時候,以上體虛症狀不是單一存在,可能幾種情況共存,有些人會會感覺每種體虛的症狀多少都有點兒,但不管是哪種體虛,累、困、乏、沒精神都是體虛共同的表現!

寒性體質症狀

「寒」的體質是感覺「怕冷,總要比別人穿許多衣服,怕吹空調,晚上睡覺感冷,還有舌苔總是白白的」等。當一個體虛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覺不注意蓋被子,經常吹空調,沖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特別現在女性平時穿衣少,更容易讓身體受「寒」。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平衡的有機整體,體弱的根本原因是陰陽失衡。寒體性質是身體內部陰氣過剩,導致陰陽失調。具體表現:內臟下垂,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以至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身體呈寒性。

不常喝不會覺得口渴,常覺得精神虛弱且容易疲勞,臉色蒼白、唇色淡,怕冷、怕吹風、手腳冰冷,喜歡喝熱飲、吃熱食、常腹瀉、常小便且顏色淡,經常遲來,血塊多,舌頭顏色為淡紅色。

身體寒重則生濕的體現

當身體「寒」氣越來越重時,身體慢慢更容易進入「濕」氣,而大、小便、汗液呼吸,這些都是排毒通道,一般情況下,人體內的濕氣會通過以上這些通道排出體外,不會在體內聚積,但是當你這些系統受阻後,人體的濕毒就會被憋在體內。

出汗系統正常,就會在皮膚上長出青春豆來,但是,如果出汗,汗腺被堵住了,濕就會從關節處走。形成關節腫脹疼痛,這就是「濕走關節」。這剛好證了中醫「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理論。

類風濕痛風等,基本上都是體內的毒素太多了,凡是愛吃肉、海鮮的人,最容易得這些病,而素食者,很少會得,這就是道理所在。

凝對身體循環及代謝緩慢意義

當體內"寒濕氣"時間長了,身體就會出現"凝"的現象。"凝"的意思是循環慢和代謝慢;身體容易酸,痛,身體不舒服。凝的時間長了,身體就會發生於堵阻塞,易產生酸痛,麻木,脹痛等不舒服的感覺。

在此之前,人多為亞健康狀態,身體雖然感到酸、麻、脹、痛,但基本上還沒有出現實質性的病變,此時進行適當的調理是最佳時機,還來得及將各種疾病阻擋於門外。

堵對身體的危害

不管你吃多少好的營養素,必須條件還是,身體得把這些營養素順利的運送到這個部位去。如果細胞充斥滿滿的脂肪或廢物,血液就難以流動,這個就是堵塞。

身體一旦開始堵塞,那麼堵塞的部位就開始發炎,這個發炎,有時候你可以察覺,比如,眼睛會出現紅血絲,眼屎分泌增加,那麼很有可能就是已經有了慢性炎症,炎症又會導致細胞的異常增生,引發一系列其他的相關眼部疾病。

又比如便秘。便秘是腸道的堵塞。身體不能及時排放廢物,廢物堆積在腸道里腐爛發臭,發生慢性炎症,這個炎症也是腸道癌症的開始。

其二,這些腐爛發臭的物質無處可去,只能進入血液,進到肝臟再次解毒,然後又回到腸道,如果你還在便秘,那麼他們又再次回到肝臟,時間長了以後,肝臟疲憊不堪,出現肝臟功能減弱,從而又引發其他一系列問題。

所以,抵抗疾病的源頭之一就是要從防止身體堵塞開始,防止身體的堵塞其實已經解決了很多很多的慢性疾病開始。[2]

祛濕穴

陰陵泉穴屬於脾經上特別好的健脾利濕,消腫利尿的穴位,可以說是祛濕第一穴。

按摩方法:取最舒適的體位(坐位、仰臥位均可),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側陰陵泉上,按而揉之,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並產生、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維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對局部肌肉進行左右彈撥。每次按揉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每日2-3次。

懸灸方法:艾條點燃後放於穴位上方約3cm處,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日1-2次。

泡腳

最簡單的補血法——晚上泡腳,泡腳之後別忘了按揉湧泉穴。腳是陰血的大本營,三條陰經都匯集於此: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

春天泡腳,開陽固脫;

夏天泡腳,祛濕除熱;

秋天泡腳,清腸潤肺

冬天泡腳,丹田暖和。[3]

祛濕步

濕氣大的人可以這麼散步:雙手叉腰,後面的腿往前蹬出去,腳尖勾着蹬出去。走得不用太着急,走穩一點、慢一點,只要把腿抖起來,氣血循環就舒暢開,經絡就疏通。

祛濕步,其實就是一個蹬腿的動作。我們這樣走起來,它特別有效,可以促進腿的氣血循環。腿的氣血循好,濕氣就能很好地消利出去。[4]

寒濕於堵對應歌

堵在心臟——叫梗

堵在肝臟——叫腫瘤

堵在子宮——叫肌瘤

堵在乳腺——叫增生

堵在臉上——叫痤瘡

堵在皮膚——叫疙瘩

堵在腿上——叫曲張

堵在粘膜——叫囊腫

堵在頸部——叫頸椎

堵在血管——叫微循環障礙

堵在甲狀腺——叫結節

堵在毛細血管——叫瘤[5]

熱點視頻

心血管淤堵,不通則痛,中醫從根上調理,打通心血管,心臟更年輕

吳青峰 身披酷炫披風全新演繹超難唱的《花田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