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外方传教会
巴黎外方传教会 |
---|
|
巴黎外方传教会(法语:Missions étrangères de Paris, M.E.P.;拉丁语:Societas Parisiensis missionum ad exteras gentes)法国天主教的男性使徒生活团,1659年成立于巴黎,1664年得到教宗的批准。总部设在巴黎。它与传统的天主教修会不同,是历史上最早的全力从事海外传教的天主教组织。
巴黎外方传教会主要在亚洲从事传教工作,包括越南、柬埔寨、泰国、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地。
历史上,中国的西南地区、两广和东北,乃至西藏的边缘地带,都是巴黎外方传教会重要的传教区。巴黎外方传教会于1680年到达中国福建省,禁教时期在四川省坚持秘密传教,此后在中国陆续开辟的教区有:成都教区、奉天教区(1840年)、康定教区(1846年)、重庆教区(1856年)、广州教区(1858年)、宁远教区(西昌)、叙府教区(宜宾)、贵阳教区、昆明教区、南宁教区(1875年)、吉林教区(1898年)、汕头教区(1914年)、北海教区(1920年)、安龙教区等14个。
在中国殉道而死的传教士有徐德新主教(Gabriele Taurin Dufresse)、马赖神父(Augusto Chapdelaine)、文乃尔神父(Giovanni Pietro Neel)等多人。
目录
台湾
1953年,巴黎外方传教会接受传教使命,派遣修会传教士至台湾服务,起始的服务区域就在1952年8月7日教廷甫成立的花莲教区。
秉持著当年教宗对修会的指引,来台服务的会士深入花东区域的各个村庄,改善地方生活、提供生活协助。而花东族群文化多元,为台湾原住民族居住地(多为阿美族、布农族)。倚著地理环境近似传教士故乡的心境,以及融入族群文化的精神,初代来台的传教士们集资协助原住民修筑房屋、农具,更有传教士成立储蓄互助社,协助原住民族建立储蓄观念,改善生活。[1]
另外,传教士意识到语言和传教间的关系,为使更能贴近居民,传教士致力学习原住民语,在传教上编纂各族语经本,编纂阿美族语字典等,为原住民族文化与族语保留做出贡献。[2]
而初期传教士为花东地区居民做出的服务与贡献,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奉献,其精神与实质改变皆影响深远至今。
代表人物
- 费声远主教(Bishop André-Jean Vérineux, 1897-1983 ),1952年来台。时任台湾花莲教区监牧,花莲教区署理主教。
- 马优神父(Rev. Fr. Michel Maillot, 1927-2013),1955来台
- 博利亚神父(Rev. Fr. Louis Pourias, 1930-2012),1956年来台。编纂“阿美族语-法语字典”、“阿美族语字典”、“阿美族语圣经”。[3]
- 潘世光神父(Rev. Fr. Maurice Poinsot, 1932-2018),1959来台。合力与博利亚神父编纂“阿美族语-法语字典”、“阿美族语字典”、“阿美族语圣经”,成立花莲第一间储蓄互助社。[4]
- 刘一峰神父(Rev. Fr.Yves Moal),1966来台。接手顾超前神父成立的安德启智中心工作,致力于照顾花莲玉里地区身心受限者。[5]
- 贾士林神父(1927-2011),1969来台。布农族弥撒经本编纂者。
- 杜爱民(Rev. Fr. Antoine Duris,1909年-1995年)
香港
参考文献
- ↑ 花莲县露德储蓄互助社>关于我们
- ↑ 河东天使‧耕耘后山 一生传承部落文化. 台湾光华杂志. 2017-12.
- ↑ 花莲传教41年 博利亚神父获永久居留证. 联合报. 2011-06-01.
- ↑ 爱哭的老神父 年轻时竟然这么帅. 联合报. 2015-12-23.
- ↑ 爱台法籍神父刘一峰 守护花东半世纪. 公视. 201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