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隆庙
庆隆庙位于台湾台南市东区,主祀谢府元帅谢永常、左辅吉原小造、右辅赵胜将军,庙后有墓安奉过去在台南市立初级女子中学(今台南市立中山国民中学)发现的大量骨骸。
其主神谢府元帅谢永常又称白马将军,为郑成功部属,赵胜将军一说为其同僚[1],一说为清朝官吏,而吉原小造大佐则为日本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部属,戒严时期为避嫌而一度另雕一尊汉人王爷造型的神像。另外据说郑成功部将马信曾显灵指示其遗骨被安奉在庆隆庙后方的墓冢。
目录
沿革
1964年,当时的台南市立初级女子中学(今台南市立中山国民中学)在进行运动场扩建工程时,于地下挖出五百多罐的骨灰坛,内有1067具骨骸。该校校址过去在曾是清朝时的南坛义冢,日治时期开始开发府城南郊的墓葬区,而该校校舍前身的“台南州立台南第二高等女学校”于1923年建校后,校区内的骨骸便集中收埋于校内空地。
而在骨骸出土后,据说该庙主神谢永常显灵要求当时女中校长张池龙代为建庙供奉,但张池龙为基督徒,初不相信,直到发生多次半夜醒来莫名躺在地上的事件后方才信服。而当时谢永常除要求为他立像外,亦要求为赵胜与吉原小造大佐立像,对于为何要替日籍军人立像,谢永常则指示:“吉原大佐已率部队归顺本将军,应予同祀。”。
另外有位杨藏兴(台南永丰隆旅社老板)在1964年9月也被托梦,原本他为将父亲从嘉义朴子迁葬到台南而到了东区第二公墓(今后甲公墓)找地时偶遇当时暂时安置的大量骨灰坛,当下打听知道缘由后认为不该因迁葬问题而将骨灰坛露天摆放,当晚便在梦中遇见一位将军并请他安葬那些骨骸并建庙,他遂答应说会尽量想办法。而后杨藏兴经由扶乩确认此事,并得到建庙的相关指示,而据当年10月15日《中华日报》的报导,当时有不少知名人士在一旁旁听,且当日扶乩记录是由建筑局土木课课长林锡山(后成为台南市市长)担任,扶乩过程就与会人士表示相当不可思议,而戴姓乩童并不会讲国语,日语也只能说一些简单片语,但是在谢永常附身时却会用流利的标准国语,吉原小造附身时则会用流利日语,另外对于营建骨冢的尺寸指示也合乎工程设计。之后该庙由林锡山担任第一届主任委员,且于1972年举办庆成谢土祈安醮。
1990年左右庙方将墓冢改成五轮舍利宝塔造型,并于墙身绘有密宗咒语与佛像,但在2007年因为主神指示密宗宝塔妨碍他们发挥神力,故庙方将之拆除改为传统墓冢形式[2]。
寺庙
东亚传统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统称为庙宇[3]。
一般包括道观、佛寺、祠等庙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的祠堂家庙,但一些圣贤的家庙亦受宗族以外的信众参拜,故这些家庙同时事实上有著祭祀以及让信众祈求庇佑用的性质。道教宫观可称宫庙,佛教寺院可称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称祖庙或宗庙,皇家太庙与明堂则合称为庙堂。
由于东亚传统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响、习合的情况,如佛道双修、三教合流、神佛习合等,加上与民间信仰、巫觋宗教合流,因此庙宇的名称、性质多变,甚至同一间庙宇同时具备多种性质。
建筑
除了一些单体式且不设前院的庙宇外,一般都有一个独立的门为入口,如神道坊(庙宇牌坊)、山门、鸟居等,也代表进入庙宇或结界范围。入门之后为神道,可通往参拜之处。
庙宇主体建筑称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后来也指供奉仙真圣贤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宝殿,有些则称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规模较大的寺庙常有多个不同的殿或堂。
类型与名称
“观”,原指宫殿的高大门阙,后因历代帝王常请方士或道士夜观星象、制定历法于“观”,后来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观,也作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筑物名称,如玄妙观与白云观。一些规模较大的道观会以“宫”命名,两者又合称“宫观”。
民间信仰中的寺庙命名多元,传统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为帝、后、妃或王爷级的寺庙才会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宫”命名。例如妈祖曾先后在元代、清代获皇帝册封为天妃、天后,于是部分妈祖庙命名为天妃宫、天后宫;关羽被尊为协天大帝,于是一些关帝庙也命名为协天宫;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庙宇也会称为“宫”,如香港、澳门一些由民间释教信徒开设的观音庙名为水月宫。今日多数神庙都称“宫”。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为高阶神明的庙宇,供奉三清的庙宇名称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庙宇名称包含北极殿、真武殿等。
寺庙原指“寺院”“寺”原系朝廷办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为官廨别称。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曾将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寺中居住,因几个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寺中某某院也逐渐成为僧人居所代称。故后世称为寺或院,佛教僧侣修行、礼佛与居住的道场,如中国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与香港“三大古刹”之一“青山禅院”,并随著汉传佛教传播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琉球;伊斯兰教之礼拜堂称之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来是指结草为屋,后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专指仅有女性出家众(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场所如新北市石碇区莲池庵。也有一些民间释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庙宇命名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庙宇也有命名为“庵”如福州白龙庵。
“岩”本来指位于山窟或依山崖处据险而筑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也常命名为清水岩。
“洞”系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后来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越南等地,因为民间释教与民间信仰合流,而成为庙的代名词之一。
儒教的寺庙包括祭祀孔子的孔庙,以及祭祀圣贤、烈士、祖先的“祠”,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贤的祠又被民众视为祈福消灾的神明,遂与民间信仰结合变成民间寺庙,例如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庙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处,部份庙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岁的代天府、奉祀池府千岁的海埔池王府、奉祀张李莫府三千岁的五条港安西府、奉祀张天师的天师府或广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审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厅,作为庙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湾斋教、扶乩之场所亦常称为“堂”,例如壹善堂、劝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与菩提讲堂。一贯道场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圣堂”等。
“坛”是举行祭祀的高台,在古代东亚常与政府祭祀相关,如天坛、地坛、先农坛、厉坛等,其中天坛、天公坛也成为常见祭祀玉皇上帝的庙宇名称,如新竹天公坛、台湾首庙天坛。另外,一般私人设立的神坛也常称“某某坛”。
“庙”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为祭祀场所名称,如武庙、文昌庙、文武庙、妈祖庙、王爷庙、城隍庙、义民庙、祭祀后羿的三嵕(zōng)庙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庙称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对于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称为神宫,小型的神社则称为“祠”,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传统信仰中的寺庙,除了与中国相同的类型外,村社里还有一种称为“亭 (越南)|Đình|亭”的寺庙,供奉村社保护神。
参考文献
- ↑ 黄博郎. 〈庆隆庙 日将军同享香火〉. 《自由时报》. 2010-01-26 [2014-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 ↑ 刘荣辉. 〈郑成功部属显灵 不住密宗塔——叹难显神威 庙方改建道教墓冢〉. 《苹果日报》. 2007-12-15 [2014-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道教宫庙组织或管理章程范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