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料甸街道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料甸街道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

料甸街道,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地處阿城區西北部,阿什河東岸。東與蜚克圖街道相連,東南與紅星鎮交界,西南與阿什河街道接壤,西隔阿什河與新利街道相望,西北與香坊區成高子鎮毗鄰,北、東北與道外區永源鎮接界;街道辦事處駐料甸大街,距區政府15千米。 2018年,幅員面積192平方千米,總人口49610人。 清宣統元年(1909年),屬二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料甸子保。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改料甸子村。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料甸區。1950年5月,改名九區。1956年,改為料甸鄉。1958年9月,鄉改公社。1984年9月,公社改鄉。1986年9月,改料甸滿族鄉。2001年2月,新鄉鄉併入。2012年5月10日,撤鄉建鎮,2019年10月,料甸街道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2011年,料甸街道農業總產值6.4億元,畜牧業總產值1.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億元,財政總收入9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40元。 [1]

目錄

位置境域

料甸街道,地處阿城區西北部,阿什河東岸。東與蜚克圖街道相連,東南與紅星鎮交界,西南與阿什河街道接壤,西隔阿什河與新利街道相望,西北與香坊區成高子鎮毗鄰,北、東北與道外區永源鎮接界;街道辦事處駐料甸大街,距區政府15千米。 幅員面積19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料甸街道地處阿什河東岸,地勢東高西低。地形東部多山地丘陵,西部是阿什河東岸平原。主要山脈有半拉山、豁子山,境內最高點位於半拉山,海拔260米;最低點位於新鄉村8組,海拔230米。

氣候

料甸街道屬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夏、春、秋有較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多年平均氣溫3攝氏度,1月平均氣溫20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負42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23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6攝氏度。無霜期年平均1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61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

水文

料甸街道境內河道屬阿什河水系,有阿什河、海溝河、窪渾河、小黃河4條河流流經境內,河流總長度33千米。其中最大河流阿什河,從新勝泡子裡至新鄉村流經境內14千米,流域面積為86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40%。

自然資源

料甸街道已探明地下礦藏主要有建築石材,建築用沙和河流石。其中建築石材儲量豐富。其他自然資源有野雞、野鴨、雀鷹等野生動物種類10餘種。林地面積7.8萬畝。有落葉松、樟子松、楊樹、柞樹、色樹、紫椴、樺樹榆樹等。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料甸街道轄區總人口44375人。另有流動人口1318人。總人口中,男性22652人,占51%;女性21723人,占49%;18歲以下6167人,占13.9%;18-35歲11738人,占26.5%;35~60歲19543人,占44%;60歲以上6927人,占15.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7385人,占61.7%;有滿、朝鮮、回、蒙古等少數民族,共16990人,占38.3%。其中滿族15296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0%;朝鮮族1421人,占8.4%,其中人口出生率8.36%‰,人口死亡率3.45%,人口自然增長率4.9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06人。 2018年,料甸街道轄區總人口49610人。

經濟

2011年,料甸街道農業耕地面積19.8萬畝,農業總產值6.4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2.9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為主,生產糧食10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棚室香瓜、露地西瓜、露地蔬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家禽為主,生產肉類3560噸,其中豬肉2410噸;畜牧業總產值1.2億元。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主要品種有鯉魚、草魚、鯽魚、鰱魚等,漁業總產值700萬元,累計造林4.7萬畝,林木覆蓋率21.4%,活立木積蓄量20萬立方米。水果種植面積500畝,產量134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8540元。 2011年,料甸街道工業總產值4.2億元,比上年增長8.1%,實現工業增加值8400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9%。 2011年末,料甸街道有商業網點14個,職工62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8%。財政總收入961萬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0萬元,比上年增長12%。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0.4億元,比上年增長10.2%,人均儲蓄909元;各項貸款餘額0.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