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方塔園位於上海市松江區的老城區中山東路南側。公園於1978年開始籌建[1],並於1981年初步建成,是在原興聖教寺的遺址上建立起來的。目前公園占地172.73畝。

目錄

歷史沿革

園中方塔周圍原是五代後漢乾祐二年(949年)由宅邸改建的興國長壽寺,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更名興聖教寺,寺塔(俗稱方塔)建於宋熙寧至元祐年間(1068~1093年)。據考證,該地段位於唐宋時期華亭縣城中心,曾在那裡地下約二米深處發現了分布較廣的大量唐宋遺物和一條東西向的唐代市河部分駁岸等遺蹟。元代寺毀塔存,明初在此建城隍廟及興聖塔院。明清時,緊靠方塔的北側東西橫向還有奉邑三位享有聲譽的松江名人的三公街,三公為明代著名的書畫家董文敏公,明末著名的抗清將領李忠憨公,清代著名書法家沈文洛公。可以說,方塔園所在的這個地方,是松江歷史文化的縮影。抗日戰爭之後,廟、院均不復存在。在闢建為公園前,此地有部分民宅,其餘為菜田、苗圃。 

方塔在明末以前幾經修葺,到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大修時,頂部三層大部分重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更換塔剎。清末以後,方塔損壞嚴重,到解放前夕,塔下圍廊全廢,塔內各層木結構大多被毀,扶梯僅剩一層。解放後縣人民政府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但未修復。1974年5月按照「修舊如舊」的要求動工大修,總投資20餘萬元。1977年初竣工,同年12月7日上海市革命委員會重新公布方塔為市文物保護單位[2]。1981年全國文物普查時,有關專家認為方塔是解放以來國內古建築修復最好的實例之一。

1978年上海市基本建設委員會批准以方塔為中心建一個歷史文物公園。方塔園的建設工程由同濟大學馮紀忠負責總體規劃,上海市園林管理局設計室柳綠華參與規劃並負責綠化設計。規劃以方塔為主體,保存鄰近的明代大型磚雕照壁、宋代石橋和七株古樹;從園外遷建明代楠木廳、湖石五老峰和美女峰、假山、清代天妃宮大殿;地形改造仿縣境中有名的九峰三泖,在園中堆9個土丘,開挖河池,並點綴亭榭;保留原有的大片林,以草皮和主題樹種統一全園底色。規劃的目標是要建成一個自然、空曠、幽靜、觀賞文物為主的園林。建設項目由上海市園林工程公司、松江縣建築工程公司等單位施工。第一期工程從1978年5月持續至1980年底,完成了征地拆遷、圍牆、地形改造、道路地坪、遷建天妃宮等項目。第二期工程從1981年持續至1987年底,遷建了楠木廳,完善了園內綠化,新建了公園兩座大門、長廊、塹道、亭榭、服務社、售品部、生活設施等。從1982年5月1日起,公園邊建設邊開放。

方塔園的古文化風采,不僅吸引了眾多訪古覓幽的遊人,還吸引了許多拍攝歷史題材的影視工作者,《西廂記》、《牡丹亭》、《竇娥冤》、《聊齋》、《封神榜》、《濟公》、《楊乃武與小白菜》、《祝枝山傳奇》等10多部影視劇都曾在園中取景。

視頻

方塔園 相關視頻

中西合璧的園林上海「方塔園」
上海方塔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