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湖
構造湖 |
中文名: 構造湖 外文名: Tectonic Lake 形成: 地面發生斷裂 等 類型: 湖泊 |
由地殼運動內力的作用,包括地質構造運動所產生的地殼斷陷、坳陷和沉陷等所形成的各種構造凹地,如向斜凹地、地塹及其他斷裂凹地所產生的構造湖盆,經貯水、積水而形成的湖泊稱為構造湖。[1]
目錄
分類
構造湖可以分為:對稱斷陷湖或稱地塹湖;不對稱斷陷湖或稱半地塹湖;對稱凹陷湖;不對稱凹陷湖。
還有以上類型的複合湖型等。 也可以按地殼運動的性質分為褶皺湖和斷層湖兩大類。
特點
我國大多數湖泊都程度不等地受新、老地質構造運動的影響和控制。
但因構造湖所處的發育階段不同以及構造運動性質的差異,反映在湖泊形態方面的特徵也就不甚一致。
構造湖具有十分鮮明的形態特徵,即坡陡:湖岸陡峭且沿構造線發育,比較平直;水深:湖水一般都很深;湖泊平面形態比較簡單:長度大於寬度,呈長條形;面積較大。
同時,還經常出現一串依構造線排列的構造湖群。
形成原因
2、地面發生斷裂,沿斷裂方向出現坳陷。
3、坳陷處逐漸儲水,形成湖泊。
形成過程
湖泊是在一定的地質、地理背景下形成的,通常情況下並具有一定的事件性。
從其形成到成熟直至消亡的演化過程中,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作用相互影響與依存,表現出明顯的區域特色。
不論湖泊的成因屬於何種類型,湖泊形成都必須具有兩個最基本的特點:一是能集水的窪地即湖盆,二是提供足夠的水量使盆地積水。
中國不少大、中型湖泊的成因,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新、老地質構造的影響和控制,由於湖泊所處發育階段的不同以及構造運動性質的差異,反映在湖泊形態方面的特徵也就不同,有些構造湖在形態上反映不出構造湖特徵。
像洞庭湖、鄱陽湖等湖泊,無論從其深度,湖岸形態結構上看,已經遠非原構造湖的特徵。
我國青藏高原由於受高原隆起的影響,區內近似東西向的深大斷裂谷發育,在構造谷地低洼處多有縱向延伸的湖泊帶分布,湖泊長軸與區域構造線方向相吻合,說明湖盆的形成明顯受區域斷裂構造線的控制。
如在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的寬闊窪地中發育了眾多的湖泊,較大的有納木錯、色林錯、加仁錯、昂則錯等。
柴達木盆地中的眾多湖泊也多分布在構造盆地的最窪處,它們均是第三紀柴達木古湖泊分化殘留湖盆。
雲貴高原是斷裂構造湖泊最發育,形態也最典型地區,其中除異龍湖和杞麓湖受東西向斷裂控制而作東西向延伸外,其餘大多受南北向斷裂的影響,湖泊長軸呈南北向延伸,如滇東的滇池、撫仙湖、滇西的洱海等都是在斷陷盆地基礎上發育成的構造湖。
內蒙古廣大地區經過喜馬拉雅運動被抬升為高原,並伴有斷裂的撓曲變形形成眾多的寬淺盆地,其中發育了眾多湖泊,較大的有呼倫湖、貝爾湖、岱海、黃旗海、查干諾爾和安固里淖等。
在新疆的塔里木和準噶爾兩個大構造盆地內發育了羅布泊、馬納斯湖、艾丁湖、賽里木湖、布倫托海、巴里坤湖和博斯騰湖等。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洞庭湖、鄱陽湖和巢湖等地區,因位於大構造單元的轉折地帶,所以受構造差異運動和新構造運動的影響顯著。
此外,我國台灣省著名的日月潭,是由玉山、阿里山山間斷陷盆地積水而成的一個高山構造湖。
山西運城解池系由中條山麓及峨眉台地南緣兩條平行斷裂形成的地塹構造所控制,曾接受了巨厚的第四系沉積。
中俄國境線上的興凱湖,是在第三紀斷陷基礎上形成的構造湖。
分布區域
國外
東非斷裂谷中的坦噶尼喀湖,俄羅斯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等都是構造湖,南美洲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
中國
青藏高原由中發育了眾多的湖泊,較大的有納木錯、色林錯、加仁錯、昂則錯等。柴達木盆地中的眾多湖泊。
雲貴高原中的眾多湖泊,如昆明滇池、撫仙湖、陽宗海、大理的洱海和程海等。
內蒙古廣大地區中發育了眾多湖泊,較大的有呼倫湖、貝爾湖、岱海、黃旗海、查干諾爾和安固里淖等。
在新疆的塔里木和準噶爾兩個大構造盆地內發育了羅布泊、馬納斯湖、艾丁湖、賽里木湖、布倫托海、巴里坤湖和博斯騰湖等。在青海省的阿爾金山和可可西里山之間的坳陷帶內發育有可可西里湖、卓乃湖和庫賽湖和青海湖等;在可可西里山和唐古拉山之間發育有西金烏蘭湖、烏蘭烏拉湖、多格錯仁等。
沿黃河分布的鄂陵湖和扎陵湖亦是構造湖。我國台灣省有著名的日月潭,是玉山、阿里山山間斷陷盆地積水而成的一個高山構造湖。中俄國境線上的興凱湖,是在第三紀斷陷基礎上形成的構造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