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西南交通大學,實驗室是國家計委計科技[1989]32號文批准建設的國家重點開放研究實驗室,原主管單位為鐵道部,現主管單位教育部,實驗室於1989年正式開始籌建,1993年8月初步建成,並由鐵道部批准開放運行,1995年正式接受國家研究、試驗任務,經近2年的試運行,1995年11月通過國家驗收。1998年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預評估,2003和2008年的國家評估中兩次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
目錄
大學簡介
西南交通大學肇建於1896年,曾先後定名「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唐山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1972年,學校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總校遷往成都,(峨眉成為分校,後改為校區)。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設新校區,遂形成今日「一校、兩地、三校區」的辦學格局。
是是首批進入國家首批「211工程[1]」、「特色985工程」、「2011計劃「建設序列的高校之一,培育了以竺可楨、茅以升、林同炎等43位院士,姚桐斌、吳自良、陳能寬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以及國家和省部級領導、為數眾多的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行業領軍人物和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近二十萬優秀人才。
研究領域
實驗室以軌道交通車輛為研究對象,重點開展以高速、重載列車為核心的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創新研究。根據世界軌道交通發展趨勢和軌道交通技術特點,圍繞軌道車輛及牽引傳動的結構設計、動力學和強度分析、檢測和試驗等相關研究內容,實驗室確定了6個研究方向:機車車輛設計理論與結構可靠性;機車車輛耦合系統動力學與控制;懸浮列車技術(含超高速真空管道懸浮交通);摩擦學理論及應用;牽引供電、傳動與控制;檢測與試驗技術。
學術團隊
實驗室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科研隊伍,其中包括一批以院士領銜的學術造詣較高的學科帶頭人,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科技骨幹和一批精幹穩定的技術人員。整個隊伍的年齡與知識結構合理,人員團結協作,具有良好的科學獻身精神。實驗室現有教職工59名,其中教授(研究員)41名、副教授(副研究員和高工)12名,博士生指導教師32名。實驗室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擁有一批優秀人才,在固定人員中有院士3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獲得者4名,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基金獲得者11名,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獲得者5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名。另外有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1名,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11名,鐵道部學科帶頭人5名。實驗室在評估之後進行了適當的人員調整,實驗室現有教職工59名,其中教授(研究員)41名、副教授(副研究員和高工)12名,博士生指導教師32名。實驗室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擁有一批優秀人才,在固定人員中有院士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名,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基金獲得者11名,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入選百篇)獲得者5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名。
視頻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史上最全面最詳細的「211工程」介紹 ,搜狐,2018-03-10
-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