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妮
甄妮(Jenny Tseng,1953年2月20日-),原名甄淑詩,又名甄苡婷,資深華人歌手。1971年出道,先後走紅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及東南亞樂壇,屬於第一代紅遍兩岸三地的大中華歌手[1],大眾傳媒稱之為跨越時代的華語及粵語經典歌后[2][3]。
甄妮 Jenny Tseng | |
---|---|
女歌手 | |
本名 | 甄淑詩 |
别名 | 甄苡婷 |
国籍 | 中國( 香港 )澳門 |
永久居留权 | 中國( 香港 )澳門 |
籍贯 | 廣東恩平縣平塘鄉 |
出生 |
1953年2月20日 澳門 |
配偶 | 傅聲(1977年-1983年結婚) |
儿女 |
甄家平 Melody Tseng 1987年7月4日 |
亲属 | 李立崴(外甥,歿) |
甄妮嗓音渾厚,音域廣闊,現場功力強悍,素有「金嗓」美譽,是以獲廣泛認同為一代實力唱將兼樂壇後輩楷模。
甄妮曾獲華語音樂頒獎禮多個獎項,包括台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首位最受歡迎女歌星、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最高榮譽金針獎等。2010年,「華語金曲獎」評選30年經典,她位列中港臺歌手總排名第六(台灣區排名第四,香港區排名第三)[4][5]。
目录
生平
早年生活
1953年2月20日,甄妮出生於澳門,養父祖籍廣東恩平,原名甄淑詩。父親是澳門奧地利籍的退休土木工程師,母親是上海人,但兩人在甄妮小時候已離異,養父是廣東人。由於遺傳了外國血統,長得像個洋娃娃,後來在台灣有著“洋娃娃歌后”的稱號。她在台北市立第四女子中學夜間部畢業後,先考上了台灣的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五專,五專四年級後轉學到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轉學後不久被星探發掘,投身演藝界。
出道
1971年在台灣銀河唱片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心湖》,展開數十載的歌唱生涯。
1972年開始轉簽海山唱片跟作曲家劉家昌合作,演繹了多首國語电影主題曲,憑著《誓言》、《梅花》、《秋歌》、《海誓山盟》等金曲創下驕績;與同齡的鄧麗君、鳳飛飛並列華語三大歌后[6],三人幾乎瓜分了當時整個台灣唱片市場,影響力遍及東南亞。
香港、中國大陸及海外發展
1976年以玩票形式在港推出首張個人粵語專輯《愛情四重彩》,但未能為甄妮創出任何佳績。
甄妮婚後正式轉往香港發展,1978年10月推出全新个人粤语專辑《奮鬥》。專輯打破了香港開埠以來唱片销售纪录,在首两個月便賣出超過25萬張,年度結算已超越40萬張,並雄踞當年香港大碟銷量榜冠軍寶座達12星期之久,其總销量至今仍是香港IFPI認證的最高唱片銷量数字。
1979年,其粵語爆紅作品《明日話今天》以最高票數歌曲當選香港電台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7][8]。
1980年,甄妮約滿新興全音,以甄、傅两个姓氏作为抬頭,在香港自組金音符唱片(Jenfu Records),以非唱作歌手身份進行獨立音樂製作,成為當年本地獨立音樂制作的先驅。兩年半間製作了三张白金唱片(《不要再重逢》、《心声》、《憶夢/木頭人》)及三兩张金唱片(《衝擊》、《播音人》)。當中《憶夢/木頭人》屬當年為數極少的「概念大碟」,更是全亞洲首張數碼錄音的發燒級 Vocal 專輯。
1981年起多次海外巡迴演唱,遍及美國(洛杉磯、三藩市、拉斯維加斯、紐約麥迪遜廣場、大西洋印度神殿)、英國、荷蘭,以至澳洲(伯斯、墨爾本、雪梨 )。
1982年擔任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評判,在後台商議時,與部份評判出現分歧,甄妮力撐梅艷芳應得冠軍,最終梅艷芳勝出,日後梅更大紅大紫。
1983年初甄、傅婚姻亮紅燈,及至7月,傅聲交通意外去世,金音符唱片公司全面停止運作。
1983年甄妮与羅文以當年罕有的跨唱片公司合作形式推出了《射雕英雄传》大碟,被譽為巨星經典合唱。隨著該劇於八十年代中在中國大陸各省轉播,《鐵血丹心》一曲於中國大陸傳頌至今,近年獲國內流行樂評推舉為二十世紀十大華語經典之一。
1984年重整旗鼓,強勢回歸樂壇,加盟CBS/Sony並推出全新個人专辑《再度孤獨/迷人的五月》,銷量超越 25 萬張,並入圍全年最高销量三甲。同年五月,繼許冠傑後,甄妮成为第二位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售票演唱会的香港歌手。演唱会名为《閃閃五月星》,共開了7场。及後发行的現場錄音專輯《甄妮演唱會精選》創下20萬張销售量。
1985年初更奪得首屆無線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年中亦曾演出暑期票房冠軍電影《全家福》,並與主角許冠傑合唱主題曲《無敵是愛》。
1985年參與獲譽為華語流行樂壇史上最成功的公益單曲《明天會更好》(由羅大佑作曲),負責獨唱及合唱部份[9]。
1985年參與《IYY》國際青年年主題曲,並參與音樂錄影帶拍攝。
1986年,為紀念入行15周年,她在暑假舉辦10场演唱會,名為《再见15年演唱会》。同年獲邀於泰王御前獻唱,並參與由周潤發與鄧光榮擔剛演出的電影《江湖龍虎鬥》。是年主唱的電影《海上花》同名主题曲(由羅大佑作曲)红遍全球華語社群,也成為她往美國產女退隱前的最後一個音樂高峰作品。
1987年四月,她為電影《海上花》及《玫瑰的故事》主唱的電影主題曲 《海上花》及《最後的玫瑰》同時獲提名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主題曲。八月產後回港,推出加盟華星唱片後首張個人粵語專輯《冷冷的秋》,該專輯雖是全港首張唱片、盒帶、CD同步上市專輯,但因受未婚產子影響,唱片銷量未如理想!
1988年五月在紅館舉行五場演唱會,並發行「皆因你的愛/只此一晚」專輯,兩者均反應冷淡,之後甄妮回台休養生息、湊女為樂。
1989年再簽香港 CBS/SONY 新力唱片公司,再發行兩張專輯,分別為「紅唇綠酒」及「今夜又被軟化」,人氣回升,但受關注程度已大不如前。
1989年獲邀成為首位華語歌手主唱可口可樂廣告歌華語版。
1990至1992年在台灣推出了幾張粗製濫造的專輯,包括金樽陳酒、血染的風采、阿嬰、甄妮英文精選I、甄妮英文精選II。
1991年,甄妮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演唱《魯冰花》一曲,隨即掀起熱潮[10][11],年中在廣州等多個中國大陸城市舉辦個人演唱會,並創下當時《最高薪酬歌手》纪錄。
復出至今
甄妮於九十年代初淡出樂壇,退隱美國,但仍繼續在美加各地開 Show,同期更不停在中國大陸不同省市舉辦演唱會,是早期少數能在大陸掘金的女歌手。1998年甄妮受顾嘉煇与黄霑之邀復出香港樂壇,参予《顧嘉煇·黃霑·真友情演唱會》,与香港众多歌手一同演绎國粤语經典金曲,在香港紅館、廣州及新加坡共演出13場。翌年再次受邀参與《千禧盛世/香港煇黃2000演唱會》,並以駐場壓軸歌手身份演唱。在香港紅館共演出16場,其後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再演出6場。
2000年3月10日至3月12日,甄妮復出後首度舉辦個人演唱會,名為「一份真演唱會」,並於香港紅磡體育館創下四面台百份百入座率的記錄[12]。自始至今演出不斷:
- 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及2007年舉行世界巡廻演唱,足跡遍及加拿大、美國東西岸、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雲頂、新加坡、中國大陸、台灣及出生地澳門。
- 2003年及2006年獲邀為台灣電影金馬獎擔任表演嘉賓。
- 2004年5月及2006年11月分別在香港再舉行各三場sold-out演唱會。當中「自然瘋演唱會」更出現觀眾完場不肯走、甄妮Encore長達半個小時的有趣情況。
- 2006年6月1-7日,獲邀為劉家昌於香港紅磡體育館所舉辦的7場「往事只能回味演唱會」作駐場演唱嘉賓。
- 2010年5月6日至9日於香港體育館舉行《甄妮愛Show Farewell World Tour》,乃當時甄妮視為告別個唱舞臺的世界巡回演唱首站,四場均告爆滿,尾場更獲八十高齡的粵劇名伶白雪仙親往捧場[13][14]。同年10月23日舉行台北場,首次登上台灣臺北小巨蛋,隨後陸續於加拿大、美國、澳紐、廣州、新加坡、云顶等地巡演[15][16]。
- 2012年9月22日為《「愛Show」世界巡演:台北安可場》再度登上台北小巨蛋演唱 [17]。
- 2013年2月18日至20日,於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愛Show」世界巡迴演唱會2013 完美篇香港站。在高票價,周一至周三檔期下三場四面臺全滿。20日尾場,即其60歲大壽當晚,獲現場逾1.2萬觀眾先後兩次為她唱生日歌,並獲兩任特首夫人董趙洪娉及唐青儀结伴捧場欣賞 [18][19][20]。
- 2013年8月18日及19日於香港體育館為《世紀情歌世紀情巨星演唱會》壓軸演出。尾場和歐陽菲菲攜手合唱,演繹名曲《熱情的沙漠》,成為當晚突破性的高潮[21][22][23]。
- 2014年4月24日至26日於香港演藝劇院首次舉行精品式音樂會,名為《An Exceptional Evening with Jenny Tseng 非·甄妮音樂會》。
- 2014及2015年間以嘉賓身分分别參與香港紅館《張耀榮紀念演唱會》、《不朽傳奇舞台上的羅文紀念演唱會》及新加坡慈善性質的《太和观一心一德为善乐》。甄妮於新加坡的出場收視率如常成為當天最高收視及籌得最高善款歌手!
評價
個人生活及其他
1977年,甄妮嫁予香港名人鄉紳張人龍的幼子傅聲(本名張富聲)。
1983年7月6日,傅聲乘跑車於清水灣公路遇上交通意外,當時甄妮正在日本,1983年7月8日回港後,傅聲已宣告不治身亡,享年28歲。她暫停金音符唱片營運,並謝絕傳媒採訪。
1987年7月4日,於美國誕下女兒甄家平(Melody),[30]愛女曾為甄妮任演唱會監製,現居美國為演唱會製作人,並主力負責亞洲區聯繫人。
2005年,甄妮在台灣桃園拆巨資建立「西土瓦」農場[31]。
2014年12月,甄妮委託香港天成國際拍賣50多件珍藏珠寶,並將近一千萬元港幣收益全數撥捐微笑行動中國基金,作為治療唇顎裂孩童的手術費用。
经典视频
甄妮和吕方打擂台,甄妮真是太强了,旁边的谭咏麟都惊呆了!
1976甄妮婚礼视频被曝光!
刘德华与甄妮合唱《世间始终你好》太好听了
代表作品
國語代表作有:《心湖》《我家在那裏》《雲河》《濛濛細雨憶當年》《海鷗》《海誓山盟》《晴時多雲偶陣雨》《誓言》《天真活潑又美麗》《可愛的玫瑰花》《秋歌》《陌生人》《朦朧的愛》《魯冰花》《五月的花》《海上花》《只有為你活一天》《蝶舞》《初戀的故事》《求你再愛我》《春之戀歌》《巍巍的高山上》《悄悄的等》《也許》《風流斷劍小小刀》《愛情長跑》《是誰喚走了你》《夢中的媽媽》《愛的路上千萬里》《當我有了你》《喝采》《我不知我愛你》《霧中夢》《明天會更好》《想你又能怎麼樣》《到底是為了誰》《期待你的愛》《追憶》《編個夢兒送給你》《你心我心》《我要你的愛》《綠島小夜曲》《彩雲片片》《如果沒有你》《明日天涯》《血染的風采》《梅蘭梅蘭我愛你》《願望》《奪標》等等。
粵語代表作有:《明日話今天》《東方之珠》《春雨弯刀》《奮鬥》《命運》《心曲》《小鳥高飛》《或者只有恨》《難自禁想著你》《衝擊》《播音人/愛定你一個》《木頭人》《為你做夢》《待月草》《莫彷徨》《盟》《知更鳥》《再度孤獨 Love is over》《飛翔境界》《夢想號黃包車》《打火機》《親親夢裏人》《心聲》《塵》《無敵是愛》(合唱:許冠傑)《雨中交響曲》《最後的玫瑰》《Dancing All Night》《不裝飾的世界》《迷人的五月》《幾個風雨天》(合唱:林志美、陳秀雯、林憶蓮、何嘉麗) 《舊舞衣》《留下我美夢》。与罗文合唱的《射雕英雄传》主題曲系列:《鐵血丹心》《一生有意義》《肯去承擔愛》《世間始終你好》及《成吉思汗》主題曲《問誰領風騷》,還有《我曾用心愛著你》《路》《獨白》《紅唇綠酒》《皆因你的愛》《心軟》《何日再見》《今夜又被軟化》《最後一舞》《為你而歌》《冷冷的秋》《七級半地震》等。
參考文獻
- ↑ 超級巨肺 紅遍港台 東方日報
- ↑ 金嗓靚歌饗慰樂迷逾三十年 甄妮獲最高榮譽「金針獎」 香港電台
- ↑ “华语金曲奖”30年经典点评
- ↑ 华语金曲奖评选 华语乐坛30年经典
- ↑ 30人30歌30碟——“华语金曲奖”评选华语乐坛30年经典
- ↑ 劉家昌辦謝幕個唱 曾捧紅70年代巨星鳳飛飛甄妮 . . . . 欠精通厚黑學的甄妮因為歌藝的高超,後來更成為同時橫跨兩岸三地的第一位天后巨星
- ↑ 一九七八年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得獎名單 香港電台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
- ↑ 一九七八年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
- ↑ 明天會更好 ~ 台灣歌手大合唱
- ↑ 「电影《鲁冰花》感人至深,同名主题曲《鲁冰花》也在90年代初期经甄妮演唱后风靡一时,成为流行歌曲中歌颂母爱的经典名曲」, 中国网络电视台
- ↑ 献礼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春晚制造导语——1991年,“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甄妮一曲《鲁冰花》,让多少观众在电视机前潸然泪下 . . . .因为甄妮在春晚的这次演唱而成为观众最爱
- ↑ 康體署否認憶蓮列黑名單 明報
- ↑ 甄妮告別巡唱香港起跑露保久奶吸8424萬 蘋果日報
- ↑ 乐坛巨肺甄妮红馆个唱落幕 刘家昌林子祥捧场 上海熱線
- ↑ 甄妮鐵嗓辣舞 瘋迷1.4萬粉絲,世界新聞網
- ↑ 小巨蛋飆鐵嗓 甄妮台北封麥倒G奶 蘋果日報
- ↑ 首首金曲唱出活力 甄妮宝刀未老 「殿堂级「巨肺天后」甄妮像吃了防腐剂,风华依旧、美丽如昔、身材保持得宜,还有著年轻人的活力,脚踩4吋高跟鞋,在台上又唱又跳气不喘,脸不红」
- ↑ 甄妮壓軸演出賀60大壽 金嗓美名留
- ↑ 甄妮紅館慶生 軒仔唔送鑽石送膽石 明報OL網
- ↑ 甄妮尾場萬人慶生兩度落淚 「前晚到來捧場的包括董建華太太及現任特首夫人,還有楊凡、姚煒及傅聲哥哥張震聲,可能是尾場關係,甄妮特別感動,先後兩度落淚。一是見到楊凡時,一是全場觀眾為她唱生日歌」大公報
- ↑ 甄妮享受舞台閃電復出東方日報
- ↑ 甄妮為破戒再踏紅館解畫 星島日報
- ↑ 甄妮合體歐陽菲菲 紅館開唱意外驚喜
- ↑ 大秀「巨肺」功力,以華衣美服、勁歌熱舞及抒情慢歌,驗證樂壇「金嗓子」、「歌后」之名不虛美譽。 大紀元
- ↑ 甄妮广州开唱上座率高 与观众对唱《铁血丹心》
- ↑ 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特備節目紅館現場錄音
- ↑ 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2003香港大學博士論文,黃霑著
- ↑ "Moving with it, Moved by it: Gender and Cantopop"by John Nguyet Erni , Perspectives,16:2, Fall 2004
- ↑ 告別巡唱. . . 唱功獲劉家昌肯定 10月移師小巨蛋台灣蘋果日報
- ↑ 親解25年之謎 冷藏亡夫精子 甄妮驚爆 囡囡爸爸係傅聲. 蘋果日報. 2012-10-22 [2020-04-04].
- ↑ 甄妮生態農場孕育有機樂園 保衛淨土嗆選總統. 蘋果日報. 2015-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