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堆
概況
白龍堆雅丹為羅布泊三大雅丹群之一,亦是赫赫有名的羅布泊景觀之一。在歷史書籍上常被提及,它位於羅布泊東北部,是一片鹽鹼地土台群,綿亘近百公里,古絲綢之路進入羅布泊的中道就從白龍堆中穿過,一直到唐代仍有商賈途經。白龍堆在歷史書籍上常被描繪成十分險惡的區域,喻有鬼怪出沒。實際上白龍堆到今天仍是一處危險的無人區。
白龍堆是第四紀湖積層抬升形成的礫質土丘地貌,由於水蝕和風蝕作用,形成東北至西南走向的長條狀土丘群,綿亘近百公里,橫臥於羅布泊地區的東北部。由於白龍堆的土台以砂礫、石膏泥和鹽鹼構成,顏色呈灰白色,有陽光時還會反射點點銀光,似鱗甲般,故被古人將這片廣袤的雅丹群稱為 「 白龍 」 。從遠處望去,白龍堆就象一群群在沙海中游弋的白龍,白色的脊背在波浪中時隱時現,首尾相銜,無邊無際,氣勢奇偉。
在白龍堆東北部遠遠的戈壁灘上,有一條依稀可辨的古道痕跡,寬約60厘米,成南北方向,屬當年駱駝、馬隊走出的絲路古道。一些考察隊員在穿越白龍堆時,常會拾到古錢幣等等。由東向西穿過白龍堆後,絲路古道在此分岔,一向西南至樓蘭或向西至營盤尉犁,一向北翻過庫魯克塔格山達吐魯番,在古商道中屬較重要的道口。 ??
歷史
絲綢之路西部地區,在漢代著名的是在天山以南的南、北兩道。以後天山以北的一條絲綢之路繁榮起來,被稱新北道。隋唐時期把這三條路線依次稱南道、中道(漢代稱北道)、北道(即新北道)。白龍堆地處南道路段,南道是指崑崙山(又稱西域南山)北麓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之間的東西通道。這條通道東自陽關,西至帕米爾,中間經過的地區,由東往西,主要是西出陽關後,經白龍堆沙漠南緣首先到達鄯善(今新疆若羌)。
對白龍堆沙漠,《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書·西域傳》載,「樓蘭國最在東陲,近漢,當白龍堆,乏水草」。《水經注》說在羅布泊東北即白龍堆沙漠。絲綢之路在古鄯善境內的線路,隨着各時期政治形式的變化,曾經有過兩條線路。一條線路是由陽關西行,過白龍堆沙漠,從羅布泊西北岸經過,至現在的古樓蘭或海頭[1] 遺址。另一條路線是經白龍堆後,從羅布泊南部西南至於泥,沿南道西行。
歷史上對白龍堆的記載,均在南道,但具體路段卻說法不一。唐代把鳴沙山又稱白龍堆。「鳴沙山畔聽鳴沙,風靜沙平別有聲」。它像一條白色巨龍橫臥在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高500米的大漠之中。夕陽下的鳴沙山,猶如一連串神奇燦爛的金字塔,巍峨聳立,見稜角如刀刃。雖經歷了數千年的風暴和遊人的不斷衝擊,卻從沒有降低過它的高大,失卻過它的稜角,改變過它的個性。古代典籍中所描述沙漠地區通常都有乾旱和鹽塊,是指白龍堆沙漠是一個較為廣泛的地域,符合風成地貌的基本特點。唐代把鳴沙山[2] 稱白龍堆也以其基本特點而言。
氣候
白龍堆到今天仍是一處危險的無人區,它位於羅布泊東北部,是一片鹽鹼地土台群,在炎熱的氣候,環境十分惡劣,途經此地的人一般給養已用去大部分,若遇上數天沙暴,人就會被困住,不是餓死就是渴死,所以每年 6 — 8月份,一般人不會進入此地區。
交通
進入羅布泊地區,走東西向的北線可以經過白龍堆,走東西向的南線則看不到,因南線的景觀主要為庫木庫都克、庫姆塔格沙漠(中國第三大沙漠)、墩立克、米蘭等。走南北向縱穿羅布泊線也可以向東北繞經白龍堆。
白龍堆與龍城的雅丹有相似之處,其台背較圓滑,兩側緩坡有弧線,長條狀的土丘東北邊高西南邊低,似昂首鰲游的龍,所以被稱為「龍」。三壠沙雅丹的土台面較平整,兩側大多如刀削過呈90°崖壁。三壠沙的土台比白龍堆、龍城雅丹稍高些。三壠沙偶可見到駱駝刺,白龍堆因更為乾旱,靠近羅布泊中心區,現寸草皆無,但地表屬硬土台鹽鹼地貌,步行或汽車行駛較為容易。
住宿
抵白龍堆住帳篷也可;住尉犁,二星級酒店約90人/晚,雙標有獨立衛生間,24小時熱水供應。
美食
視頻
穿越羅布泊,被稱為最經典的南北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