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百濟聖王

圖片來自itsfun

聖王(성왕;?-554年)是百濟第二十六代王,523年至554年在位。根據《三國史記》的記載,聖王名叫扶餘明襛(부여명농),《三國遺事》作明穠,《梁書》作。《三國史記》評價他「智識英邁,能斷事」。[1]

聖王是武寧王長子,在《日本書紀》裡也被稱作聖明王明王。其在世期間使用聖明王或聖王作為尊號,這一尊號來源於佛教轉輪聖王。他以佛教的轉輪聖王自居,積極活用佛教的思想來確立王室的權威。在位期間,向倭國輸出佛像佛經,以及佛經中宣傳的謙益仁道。聖王歡迎對佛經的翻譯,在位期間佛教繁盛,並為教團的整備作出努力。此外招聘工匠和畫師,在各地建立寺剎。

目錄

生平

523年陰曆五月,父王武寧王病逝,聖王嗣立。高句麗趁喪入侵百濟,兵至浿水,聖王派左將知忠率一萬人將其擊退。然而《日本書紀》則記載,聖王是在524年的正月才繼位的。524年,南朝梁武帝冊封聖王為「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綏東將軍、百濟王」。

526年,百濟修葺熊津城,並建立沙井柵以防禦高句麗。529年,高句麗安藏王親率大軍入侵百濟,攻佔北鄙穴城。聖王令佐平燕謨率三萬人阻擊,在五谷原戰敗,死亡二千餘人。陰曆四月,熒惑犯南斗。

538年,聖王遷都泗沘,改國號為「南扶餘」。540年,聖王命令將軍燕會攻擊高句麗牛山城,以報復上次高句麗的入侵,但沒有成功。541年,聖王遣使朝貢於南朝梁,請求賜予毛詩博士、涅槃經等經義,以及工匠、畫師等,梁武帝從之。此後,聖王通過朝貢貿易,從梁獲得了大量賜品,並將扶南國的物品轉賣到倭國

548年,高句麗陽原王濊人合謀,攻打南扶餘在漢江北部的禿山城。聖王遣使向新羅求救,新羅真興王朱珍領兵三千人支援南扶餘,在獨山城下大破高句麗軍。次年,聖王不知南朝梁發生侯景之亂,再次遣使赴南朝梁朝貢,欲與南朝梁結盟以抗高句麗。使者至城下,見建康城被毀荒廢,號泣於端門之外,侯景大怒囚之。南扶餘的使者直到叛亂平定之後才得以歸國。聖王在位期間為了振興佛教,與中國的南朝交流非常頻繁,並積極向倭國傳播佛教。550年正月,聖王派遣將軍達己率軍一萬人,攻陷了高句麗的道薩城。三月,高句麗軍隊包圍金峴城。

當時高句麗內政不安定,南扶餘便與新羅結盟,共同討伐高句麗,於551年佔領了漢江上流流域,新羅奪取了十個郡,南扶餘奪取了六個郡。新羅攻入了今日咸鏡南道咸鏡北道一帶,並設立巡狩碑,高句麗則陷入與突厥的戰爭中,新羅趁機擴張領土。此時聖王向新羅真興王提議夾擊高句麗的都城平壤城的計劃。高句麗方面則承認新羅佔有今日京畿道黃海道一帶,來換取新羅停止進攻平壤城。真興王拒絕了南扶餘的提議,接納了高句麗的提議。新羅領土擴張到了京畿道、黃海道等朝鮮半島西北部一帶,並開始侵略南扶餘,南扶餘與新羅的關係開始惡化。553年新羅攻佔南扶餘的東北地區,設立新州以統轄之。次年,在太子扶餘昌的主張下,聖王決定討伐新羅。扶餘昌率軍自為先鋒,管山城之戰。

聖王心中憂慮,便以慰勞為名親自率軍前往管山城,途中中新羅兵的埋伏而被殺害。《三國史記》稱聖王是在狗川(今忠清北道沃川郡)被新羅兵亂兵殺死的。但根據《日本書紀》的說法,聖王被新羅兵俘虜,新羅人令餵馬的奴隸苦都斬下聖王的首級以示羞辱;苦都將其屍體就地掩埋;一說新羅真興王將聖王的頭顱埋在金城北廳的臺階之下,將無頭屍身以禮送還南扶餘。

今日忠清北道沃川郡郡西面 (沃川郡)有「聖王死節地」,相傳聖王在此地遇害。聖王死後,扶餘昌繼位,是為威德王

與倭國的外交關係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聖王曾於欽明天皇十三年十月(552年)派遣達率怒唎斯致契出使倭國,向欽明天皇贈送釋迦佛金銅像一尊、幡蓋若干以及經論若干卷,是為佛教傳入日本之始。為了幫助倭國建設寺院,派遣學者、技術者、醫師、音樂家遠渡倭國。他還派遣醫博士、曆博士等專業技術者前往倭國,向倭國輸出傳播先進文物。

日本豪族大內氏自稱是聖王的第三子琳聖太子的後代。但琳聖生於577年,聖王卻於554年就去世,現代學者多認為是誤記,琳聖實為威德王第三子。

參考文獻

  1. 百濟聖王,its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