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根
百部根是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對葉百部等的塊根[1]。
又稱為百奶、山百根、九叢根、九蟲根、一窩虎、九十九條根、百部根、玉簫、箭杆、白並、百條根、藥虱藥、嗽藥、野天門冬、牛虱鬼等等[2] 。
目錄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體平滑無毛。百部野生多半在蔭蔽濕潤的環境,經過人工引種栽培,喜前特性不太明顯。
但是怕乾旱,耐寒冷,喜上層深厚,因百部塊根能伸至30厘米左右深的土層內。
肥沃的、排水良好的腐殖壤上最好。
花期5月。果期7月。生長於陽坡灌木林下或竹林下。[3]
產地
性味
甘、苦,平。
歸經
功效
中醫醫理
內經上古天真論云: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明白告訴我們要合乎道,要預防疾病,必須從身心調適著手。為醫者身體力行,則能自助助人,功莫大焉。
中醫學以中國哲學中即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通過 望、聞、問、切 ,四診合參嘅方法,
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嘅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
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 「汗、吐、下、和、溫、清、補、消」 等治法
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氣功、食療、音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令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中醫的基礎理論主要指人體的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防治原則等基本理論知識,可分為: